腳步[何其芳創作的新詩]

《腳步》是近代詩人何其芳於1932年5月1日創作的一首新詩。這篇以“腳步”為題的詩,一開始就寫“你的腳步”“在我深思的心上踏起甜蜜的淒動”。這裡寫的“你”,是一位少女,她的腳步踏在詩人心靈的原野上時,以“甜蜜”的顫動始,而以“悽然”的顫動終,抒發了主人公對這位少女複雜的思想感情。這首詩寫的細緻周到,生動細膩;惆悵與憂鬱被表現得栩栩如生,深切動人。

作品原文

腳步

你的腳步常低響在我的記憶中,

在我深思的心上踏起甜蜜的淒動,

有如虛閣懸琴,久失去了親切的手指,

黃昏風過,弦弦猶顫著昔日的聲息,

又如白楊的落葉飄在屋檐的荒郊,

片片互遞的嘆息猶是樹上的蕭蕭。

呵,那是江南的秋夜!

深秋正夢得酣熟,

而又清澈,脆薄,如不勝你低抑之腳步!

你是怎樣悄悄地扶上曲折的闌乾,

怎樣輕捷地跑來,樓上一燈守著夜寒,

帶著幼稚的歡欣給我一張稿紙,

喊看你的新詞,

那第一夜你知道我寫詩!

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詩人二十歲那年,那是詩人一生中寫詩最衝動的時刻,當時詩人在北京清華園和燕園求學。而這首詩是為表達愛情初萌時的激動而作,是初墜愛河的詩人敏感心靈的急切期待和迫尋。

文學賞析

《腳步》的情緒流中,涌動著濃重的寂寞。這寂寞,最初流自他人生之旅的第一驛站——一個壓抑著他的童年的冷酷的封建家庭,他稱之為“沙漠地方”。稍大,他去縣城讀中學,看到的是“照樣的陰暗、湫隘、荒涼”,他“感到的仍是寂寞”,並且,“越是感到人的不可親近”了。現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的身上隱藏著許多在日常生活中積累起來的心理能量,而這些心理能量具有一種外射的傾向,人通過它達到情緒的宣洩,使心理得以平衡。何其芳在《解釋自己》一詩中追憶了他十八歲時排遣寂寞的獨特方式:獨自跑到黑暗的平地上去坐著,“讓那黑暗、那寒冷/來壓抑那不可抵抗的寂寞的感覺”,甚至“俯身到石頭上”去冰自己的頭額。僅僅過了兩年,何其芳疏導情緒的心理圖式變得複雜多了。在《腳步》這首詩里,青年何其芳滿溢內心的寂寞是藉助“腳步”這一形象外射的。寂寞的心靈需要溫暖的手指的撫慰,現實中不能得到的,在詩中通過創造得到它,所以才有了“你的腳步低響在我的記憶中”,它也許在現實中並不曾有過,但它必定是詩人的精神經歷。何其芳的身世和氣質決定了當時的他只能是躲在自己的內心裡咀嚼個人的寂寞,“不管外面的呼喚像草一樣青青蔓延/手指一樣敲到我緊閉的門前”。這一次,“你的腳步”看似是詩人呼喚而來,到頭來還只是為了示現他的寂寞的心;“腳步”造訪的情景與詩人彼時彼地的心境同構對應。當“腳步”悄然而來時,詩人“深思的心上”升起的是一片江南深秋的夜空,這是一個惹人愁思的夜晚。那落葉,那無言的荒郊,無不暗示出孤獨和寂寞。“你的腳步”是“低響”在“我的記憶中”,“踏”在“我深思的心上”,詩人在精雕細鏤“腳步”這一情緒的對應物時,“低響”和“踏”就成了他進一步深化的對象,在這萬籟俱寂的秋夜,詩人捕捉了掠過心靈的些微聲響:黃昏風過如虛閣懸琴,弦弦顫動;白楊落葉飄零,互遞嘆息。似樹上的蕭蕭。它們含而不露而又蘊藉深運,傳遞了腳步在詩人的心上踏起的“甜蜜的淒動”。這“甜蜜的淒動”瀰漫於詩的後半部分,調子變得明快起來,但潺潺流出的依然是詩人深深的寂寞。

“然而我那時由於孤獨,只聽見自己的青春的呼聲,不曾震驚於輾轉饑寒死亡之中的無邊呻吟。”(《刻意集·序》)何其芳對自己早期作品的反省之嚴格可見一斑。確切點說,青年何其芳是固守“在昨天和明天之間我總是徘徊”的角度去寫詩的(《街》)。如對寂寞,一方面,他覺得“寂寞得與死接近”;一方面,他又感到“露珠一樣的新鮮和歡欣”(《刻意集·序》)。《腳步》也正是這種矛盾心境的表露:當“你的腳步”沾滿“幼稚的歡欣”闖入詩人的心扉,引起的是詩人“甜蜜”的顫動,但這種情緒的終結卻是“淒動”。——那個時代的眾多有追求、有理想而又不斷被現實的煩憂所困擾的青年的矛盾心態,被何其芳精美細微地寫進這首詩里了。

名家點評

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羅振亞《中國現代名家分類詩歌·情愛卷·燃燒的聖火》:“陌路上的腳步如飄逸的秋風,不久便銷聲匿跡;心靈中的腳步卻如春雨,永遠滋潤,甘甜無盡。愛情的腳步正是心靈中淒動的足跡,它是被憧憬與渴求的,遙遠又逼近,朦朧又清晰。”

中國新文學學會副會長古遠清《海峽兩岸朦朧詩品賞》:“此詩表現的內容雖然不是現在情景的記錄,而是對昨日美好時光的回憶,但抒情主人公對心上人的深深懷戀,以及由於失去了這“幼稚的歡欣”而帶來的惆悵與憂鬱,還是被表現得栩栩如生,深切動人。”

浙江工業大學人文學院教授陸紅穎《現代情詩的古典底蘊》:“詩語綿密深摯,憂鬱而又拂動著溫馨,有濃郁的古典美感。”

作者簡介

何其芳(1912—1977),原名何永芳,四川萬縣人。現代詩人、作家、文藝理論家。1931年入北京大學哲學系,開始詩文創作。1935年北大畢業後,先後在天津、山東萊陽、成都任教。1938年到延安,任魯迅藝術學院文學系主任,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2年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1942年至1947年兩次去重慶工作,任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新華日報》副社長。建國後,任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中國作家協會理事、書記處書記、 《文學評論》主編、中國文聯委員、全國政協委員等職。著有詩集《漢園集》(與卞之琳、李廣田合集)、《預言》《夜歌和白天的歌》《何其芳詩稿》,散文集《畫夢錄》《還鄉雜記》,文論集《關於現實主義》《關於讀詩和寫詩》《論紅樓夢》等。有《何其芳文集》行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