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按發生部位和原因分類
①淺部血腫:由於腦挫裂傷出血而發生,因此血腫位於腦挫裂傷灶附近或挫裂傷灶裂口中,部位與腦挫裂傷的好發部位一致,即常位於額極、顳極及其下面的腦皮質淺層。
②深部血腫:多見於老年人,血腫位於白質深部,腦表面可無明顯挫傷。
按出血的早晚不同分類
(一)早期腦內出血:也叫原發性腦內出血,指外傷後即刻或不久發生的出血,比較常見。因暴力的直接作用導致腦組織及血管同時損傷,或腦組織內血管單獨損傷所引起。其出血範圍常較大,單發或多發,有占位效應。如動脈出血,則出血範圍較靜脈出血時廣泛。有時在大片出血的周圍可見點狀出血,多是由於暴力作用引起局部血液循環紊亂而發生,常在傷後一段時間才出現。大片出血發生的部位多為暴力作用衝擊的部位,如暴力作用局部的大腦皮質下層的白質、基底節和腦幹。對沖性腦內出血可能程度更重,傷者多有明顯的顱內高壓症狀和體徵。如出血發生在腦幹,則傷後持續性深度昏迷。如果出血範圍較大或位於腦幹,死亡率常較高且發生較快。死因常為腦幹損傷出血、腦疝形成。這種出血即使經過手術治療,死亡率也較高。腦內出血經頭部CT掃描,在腦實質內發現局灶性高密度影即能診斷。較小的腦內血腫經過一周左右多可被液化、吸收,或機化形成瘢痕。較大的血腫如沒有很快死亡,一般在傷後2~3周內纖維包裹,血凝塊可液化,而成為囊腫。囊腫壁和瘢痕處因含吞噬含鐵血黃素的巨噬細胞而呈棕黃色,說明是因出血而非腦軟化的結果。小的點狀出血多數可完全吸收而不留痕跡。腦內血腫如較大,有時可破入鄰近的蛛網膜下腔或腦室。
外傷性腦內出血或血腫,法醫學屍檢一般容易發現,法醫學鑑定的關鍵是與病理性腦出血的鑑別。外傷性者可以年齡較輕,以大腦額葉、顳葉皮質下白質多見,可呈多發性,頭部外傷史明確,且頭皮損傷常較重,有時伴顱骨骨折,或伴腦挫裂傷、硬腦膜外或硬腦膜下血腫、蛛網膜下腔出血等;病理性腦內出血多見於中老年人,既往有或能檢出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等病史,出血以基底節、枕葉、橋腦和小腦髓質多見,常為孤立性血腫。頭部外傷史缺乏或不明確、無頭部外傷、或外傷程度很輕與腦內血腫大小不相稱。偶爾單純屍檢很難將外傷性與病理性腦出血區分開來。還可能外傷與原有疾病在血腫發生上都起了作用,此時涉及外傷與疾病的關係。
(二)晚期腦內出血:又叫遲發性腦內出血,或繼發性腦內出血。腦出血發生在頭部外傷後數天、數周、數月,甚至更長的時間。過去認為這類出血很少見,自從CT掃描套用以來,發現這類出血並不十分少見,引起了人們的重視。
晚期腦內出血不是暴力直接作用的結果,而是由於外傷導致局部腦挫(裂)傷,或局部腦壞死軟化、水腫,致使局部血液循環紊亂、血管變性或炎症;或者暴力使腦內局部血管直接受損,病變繼續發展而使血管壁變性、壞死;或者腦內局部血管壁因損傷出血,形成假性動脈瘤。以後因某種原因,傷者血壓突然升高,已有病變的血管則破裂出血。其出血常呈大片狀,多發性,以大腦白質和基底節多見,亦易侵入腦室系統致腦室積血而死亡。因其出血部位與病理性腦內出血無特殊差別,所以有人稱這種出血為遲發性外傷後腦中風(delayed posttraumaticapoplexy)。
屍檢時除可見大腦白質和基底節部大片出血外,病理組織學檢查常能檢見彌散的血管壁變性、炎症、微小動脈瘤和軟化灶等病變。如能檢見陳舊性腦挫傷的改變,則有利於外傷性晚期腦內出血的鑑定。此外,死者可以是年輕人,有相應的頭部外傷史。有的外傷後晚期腦內出血見於手術清除腦內血腫後的一段時日。一般認為是使用脫水劑和由於血腫清除後,局部顱內壓突然降低,腦血流量增加,因填充作用而發生的出血。
治療方法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七三一醫院神經外科首席專家田增民教授採用的機器人立體定向手術具有微創、安全、可靠等特點,能迅速、精確地定位顱內病變的部位、大小、體積、形狀、與周圍腦組織關係;能迅速、精確的尋找最佳手術路徑;能迅速的對顱內病灶進行精確地毀損、調控、修復。尤其是對於不適合開顱手術的腦深部小病灶、多發病灶和位於重要功能區的病灶,以及對於高齡患者、體質虛弱不能耐受開顱手術的患者,立體定向手術具有其它技術不可替代的特點。
機器人腦立體定向手術四大優勢
1、定位準確
通過對患者顱腦進行細緻的掃描,配合彩色都卜勒影像儀來構建三維立體的腦部結構圖;將穿刺針、微電極等顯微器械置入腦內特定靶點,通過記錄電生理信號來確定需要進行手術的部位。
2、手術精度穩定
機器人腦立體定向手術系統CRAS-BH1、CRAS-BH2、CRAS-BH3和黎元BH-600,套用美國耶魯大學的動力機械臂。通過靶點定位後,動力機械臂能以0.1mm的重複精度保持穩定的軌跡,確保手術準確無誤。
3、創傷小效率高
藉助先進的機器人手臂的高精確性及高穩定性將之移植到已經被手術切除後的病灶區,修復已經受損的大腦皮層,使之變得完好無缺,不僅從根本上治療了腦病,而且還讓患者完全康復到了正常人的水平,享受最高質量的生活樂趣。
4、術後迅速恢復
機器人腦立體定向手術系統自套用臨床以來,成功治療15000餘例。併發症發生率<0.5%。手術時間平均20min。多數患者於手術後2~4小時,即可進流食。術後次日,術前病情較輕者可下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