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腐敗亞文化,是由社會學中“亞文化”這一概念衍生而來,特指腐敗群體乃至全社會在對待腐敗行為和腐敗現象時所產生的一系列畸形的、扭曲的、反主流的判斷、認知以及價值觀等等。
腐敗亞文化從性質上講屬於一種反主流文化,也就是說,它的價值判斷與社會應有的正確的價值判斷完全是背道而馳的,這種亞文化以自私自利為核心,以特權思想為載體,以享樂主義為表現,其外在的行為是認同和支持腐敗行為及腐敗現象,甚至親身“實踐”腐敗,最終的結果是損害國家、他人和社會的利益以滿足個人暫時的私慾。
原因
1、中國的腐敗亞文化在世界歷史上是獨特的,具有傳承性,這既與中國漫長的封建史有關,也與中國的人文特徵有關。
中國人民歷來是一個善於克己讓人的民族,這種心態決定了我們對事物的發展態勢估計不足,得過且過的意識較為強烈,在對待官員職務犯罪的態度上,先是認為一兩個腐敗者未必能對社會造成多大的影響,等到發現它已經嚴重影響到社會時,事情已經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2、中國長期的小農經濟也培養了人們自私自利的心理習性。
對於職務犯罪主體而言,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對於其他人而言,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只要不侵犯到自己頭上,即使損害國家或他人的利益也與自己無關,將反腐敗與預防打擊職務犯罪完全看成是紀委、檢察院和公安局的責任。這樣的心態客觀上助長了職務犯罪者的囂張氣焰。
在職務犯罪這件事上,人們對於腐敗現象的容忍客觀上構成了一個縱容甚至鼓勵職務犯罪的情境,而受害人對於職務犯罪的忍氣吞聲則進一步激發了犯罪主體的侵害性。在腐敗亞文化的影響之下,人們普遍地將“權力”等同於“特權”,並且默認了掌權者可以享受特殊的待遇,這樣的社會認知難免會助長某些幹部的特權意識。
規律
腐敗亞文化在中國具有久遠的歷史,歷史學家吳晗說:“一部二十四史,就是一部貪污腐敗史。”腐敗亞文化就是在這樣的人文環境之下產生髮展起來,形成了它自己獨特的內涵和外延。
圈子的形成
如果一個社會腐敗亞文化盛行,也就是說人民普遍默認了腐敗者擁有特權,並為他們能順利地行使其特權推波助瀾,則這個社會就會形成一個以腐敗者為核心的特殊的利益群體。這一群體中的人也會自然地分成許多層次:
下一級的人盡其所能地向上攀登以便掌握更多的社會資源,上一級的人則視其親疏遠近分配給下級不等量的權力,最終這一群體將結成相當牢固的同盟,如果可能,他們會將特權傳給自己的子女。
在特權不得世襲的制約下,各人則將自己的權力移交給自認為最靠得住的人,或者乾脆“易子而官”,實際上形成了一種變相的承繼關係。由此,這個圈內就形成了其特定的腐敗亞文化。
規律
1、外邊的人如果想進入具有腐敗亞文化的關係圈內獲得一定的職位,首先要認可並遵循它固有的遊戲規則,從而使得腐敗亞文化越來越具有穩定性。
2、這一特殊群體結合得越緊密,也就意味著它離人民的利益和意願越來越遠,對社會的危害也越來越大,人民最終會將這一不合格的權力掌控群體拋棄,選擇更加合適的政權取而代之。
這樣的規律,中國歷代的封建王朝和已經解體的前蘇聯政權也可以證明。在蘇共解散以前,有關機構曾經做過一次民意調查,結果發現,僅有不到3%的蘇聯人民認為蘇共代表“廣大人民的利益”,卻有75%以上的人認為蘇共代表“官僚集團的利益”。這從一個角度證明蘇共解體的主要原因在於自身的嚴重脫離民眾而並非其他。
表現
1、官商勾結,官黑勾結。
將人民賦予的公權力用作為官、為商、為黑牟私利的工具。
2、用人不當。
在選人用人上大搞任人唯親,任人唯錢,任人唯上,任人唯背景,大行跑官要官,買官賣官,裙帶選官,親信選官,唯上級意志選官,不按或假按程式和規定選官。
3、作風不正。
在圈子內拉幫結派,結成利益同盟,為了個人或小團體的利益,無視人民民眾的利益,無視黨紀國法,胡作非為。
4、大吃大喝。
將公款大吃大喝視為“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將公款大吃大喝作為構造人際關係網的工具,極少數人慣於極度奢靡,揮霍浪費,暴殄天物。
5、排斥忠良。
腐敗亞文化的內在核心是自私自利,接受腐敗亞文化的人認為,腐敗是一種正常的社會現象,認為搞腐敗“沒什麼大不了的”,搞腐敗“也是為了工作”,“搞腐敗可以拉動內需,促進經濟發展”,要在一個腐敗亞文化盛行的社會生存下去,就必須承認並接受它所宣揚的行為和觀念,否則就會被排擠和打擊,不但改變不了現實,就連自身的安全和穩定也難保。
6、學不守正。
極少數人將學習不是放在正道、正途上,對諸如官場關係學、官場勾心鬥角鬥爭學以及其他形形色色品味低級、粗鄙的“厚黑學”極感興趣,奉為“知識的精華”,沉湎其間,邊學邊用。極少數還時不時研究一些色情、下流、淫穢的學說。
7、玩弄女人。
一些人認為“當官就要玩女人”,“有權不玩,過期作廢”,“玩女人正常,不玩是傻瓜,是變態”“男人哪有不玩女人的,玩女人符合天理人性”、“玩女人的男人時尚”。這些粗鄙、腐朽、低俗的思想認識,導致一些官員包二奶、養情人,參與賣淫嫖娼在極少數地方愈演愈盛。
危害
腐敗亞文化有兩個嚴重危害:
1、擴大社會對腐敗的容忍度。
潛規則的流行,使一些人認可一些腐敗行為,比如習慣於請客送禮,認為民求官辦事,送錢理所應當,官為民辦事,收錢合情合理。
2、降低腐敗的道德羞恥感。
在腐敗文化的持續薰陶下,人們腐敗的心理衝動會逐漸演變為一種習慣,甚至演化為一種心理需求,從而助長腐敗之風。在腐敗者看來,在項目中撈點好處就是官場潛規則,不存在撈與不撈,只是撈多撈少,自己沒有獅子大開口,貪得無厭,已經算是仁至義盡了。
3、對社會具有侵蝕性。
腐敗亞文化對人們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它會一點一滴地改變人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腐敗亞文化所支持的行為必然是損害國家、社會和他人的利益來滿足少數人的私利,職務犯罪尤其如此。犯罪主體貪污斂財的行為,不僅僅使得其所在組織的利益被極大地損害,也使得社會財富越來越多地聚集到少數人的手中,社會的經濟秩序受到干擾和破壞,而政府官員所代表的執政黨在民眾心目中的地位和威信大為下降,嚴重地損害了黨群關係和幹群關係。而腐敗亞文化使人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發生偏斜,產生“萬般皆下品,唯有做官好”之類的想法,從心底里羨慕那些還未曾受到法律懲處的腐敗分子。
治理
1、需要在全社會倡導對腐敗“零容忍”的廉潔價值觀,擠壓“腐敗亞文化”的生存空間。
2、建立起持久有效的權力控制機制,保證權力在民主法治的軌道上規範運行。
3、必須對腐敗分子進行嚴厲查處,決不姑息,這可以極大增加腐敗的風險和成本,起到必要的震懾作用。官方必須以減少腐敗作為吏治的最大目標。
黨員帶頭作用
對於這種“腐敗亞文化”產生的危害,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擲地有聲、發人深省,“如果升學、考公務員、辦企業、上項目、晉級、買房子、找工作、演出、出國等各種機會都要靠關係、搞門道,有背景的就能得到更多照顧,沒有背景的再有本事也沒有機會,就會嚴重影響社會公平正義。這種情況如不糾正,能形成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生動局面嗎?這個社會還能有發展活力嗎?我們黨和國家還能生機勃勃向前發展嗎?”俗話說得好,“一個巴掌拍不響”。如果權錢交易成了社會的“潛規則”,用紅包打點、擺平一切成了“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那么腐敗的土壤就難以根除,清正廉潔的社會風氣就難以形成。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以上率下、以身作則,從頒布中央八項規定做起,從文風、會風、吃喝風等方面入手,堅持一個節點一個節點狠抓落實,以優良黨風帶動社風民風轉變,取得了明顯的效果,獲得了社會廣泛讚譽。
然而,不容忽視的是,社會風氣的改變並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傳統文化中,“千里為官只為財”“朝中有人好做官”“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等“腐敗亞文化”已綿延數千年。人情社會裡,所謂“有關係走遍天下,沒關係寸步難行”“辦事先送禮,平事先拿錢”“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看情面看錢面”等觀念仍頗有市場。在有的學校,連小學生競選班幹部都知道要給同學老師送禮拉票。因此,要抵制“腐敗亞文化”的侵蝕,徹底扭轉社會風氣,需要從每個人做起,特別是需要8700多萬黨員主動帶頭向“腐敗亞文化”說不。
每名黨員在入黨宣誓時,都曾承諾“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也就是說,入黨就意味著黨員要將黨和人民的利益
在個人利益之上,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克己奉公,多作貢獻。因此,作為黨員就不能將自己混同於普通民眾,在遇到“腐敗亞文化”對個人利益帶來的挑戰與考驗時,應當主動抵制誘惑,不為人情關係所累,拒絕隨波逐流、為虎作倀,為廣大民眾作出榜樣。
眼下,“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已在全體黨員中啟動,要求廣大黨員堅持以知促行,做講政治、有信念,講規矩、有紀律,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為的合格黨員。在複雜的社會生態里,是做一匹易受浸染的白布,還是做一塊能夠淨化水質的明礬,是每個人都要面臨的選擇;對於一名共產黨員來說,要求就更高一籌。願廣大黨員以“兩學一做”為契機,時刻嚴格要求自己,帶頭向“腐敗亞文化”說不,驅散“腐敗亞文化”的陰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