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飲食不當,情緒失常,稟賦不足,脾(胃)氣不足
病機
1.脾胃氣虛 是指由於脾(胃)氣不足而引起的脾胃受納、腐熟及運化功能失職所表現的胃脘隱痛,腹脹納呆,食後腹脹,嘔惡噯氣等證候。本證多因飲食不節或年老體弱,久病耗傷脾胃氣機所致。因脾胃氣虛引起的常見的疾病有 胃痛,痞滿,泄瀉,腹脹等。
2.脾胃陽虛 是指由於脾胃陽氣虛弱,失於溫運,陰寒內生而引起的脘腹冷痛綿綿,喜溫喜按,嘔吐清水,納呆腹脹,大便完谷不化,小便短少等症,常因脾胃氣虛加重或者過食生冷、誤用寒涼藥導致耗傷陽氣所致。因脾胃陽虛引起的常見疾病有 胃疼,痞滿,泄瀉,腹痛,鼓脹,嘔吐,水腫等病。
3.寒濕困阻 是指由於寒濕內盛,脾陽受阻,胃氣凝滯,而致脾的運化失職,胃失和降,出現脘腹痞悶脹滿,胃脘冷痛,噁心嘔吐,口泛清水,頭身困重,形寒肢冷,婦女白帶量多清稀等症。常因冒雨涉水,或因氣候陰冷潮濕,或居處寒處引起。因寒濕困阻中焦引起的常見疾病有 胃痛,痞滿,泄瀉,嘔吐,呃逆等。
4.濕熱內蘊 是指濕熱內蘊中焦,脾胃的運化功能受阻所導致的脘腹痞滿,嘔惡,口苦納呆,肢體困重,大便黏膩,小便短黃等症。常因外感濕熱之邪,或者過食肥甘厚味,導致脾胃濕熱蘊阻所致。因濕熱內蘊中焦常見的疾病有 痞滿,便秘,痢疾,黃疸等。
5.中焦氣滯 是指中焦氣機失於疏泄,氣機壅滯胃脘而致的脘腹疼痛脹滿,噯氣呃逆,或噁心嘔吐,食少,納呆等症,常因情志不遂,肝鬱犯胃,或飲食不節,少食多動,寒氣入胃引起的中焦氣滯。因中焦氣滯引起的常見的疾病有 胃痛,痞滿,嘔吐,呃逆,腹痛,脅痛等。
常見證型
1.脾胃氣虛
臨床表現 脾胃氣虛可表現有胃脘隱痛,腹脹納呆,食後腹脹,嘔惡噯氣等症狀。
常用方劑 香砂六君子湯,參苓白朮散,六君子丸等。
常用中藥 白扁豆、白朮、茯苓、甘草、桔梗、蓮子、人參、砂仁、山藥、薏苡仁、黨參、半夏、陳皮、生薑、大棗、木香。
2.脾胃陽虛
臨床表現 脾胃陽虛,臨床可見脘腹冷痛綿綿,喜溫喜按,嘔吐清水,納呆腹脹,大便完谷不化,小便短少。
常用方劑 黃芪建中湯,香砂六君子湯合吳茱萸湯,理中湯,甘草乾薑湯,小建中湯等。
常用中藥 黃芪、大棗、白芍、桂枝、生薑、白扁豆、白朮、茯苓、甘草、桔梗、蓮子、人參、砂仁等。
3.寒濕困阻
臨床表現 寒濕困阻則以脘腹痞悶脹滿,胃脘冷痛,噁心嘔吐,口泛清水,頭身困重,形寒肢冷,婦女白帶量多清稀等為主症。
常用方劑 二陳湯,小半夏湯,苓桂術甘湯,丁香散,良附丸,正氣天香散等。
常用中藥 半夏、橘紅、甘草、生薑、茯苓、桂枝、白朮等。
4.濕熱內蘊
臨床表現 濕熱內蘊,臨床可見脘腹痞滿,嘔惡,口苦納呆,肢體困重,大便黏膩,小便短黃等症。
常用方劑 大承氣湯,大柴胡湯,葛根芩連湯,芍藥湯等。
常用中藥 大黃、枳實、厚朴、芒硝、柴胡、黃芩、半夏、白芍、大棗、生薑等。
5.中焦氣滯
臨床表現 中焦氣滯可見脘腹疼痛脹滿,噯氣呃逆,或噁心嘔吐,食少,納呆等。
常用方劑 香蘇散,柴胡疏肝散,半夏厚朴湯,丁香散等。
常用中藥 香附、蘇葉、陳皮、甘草、柴胡、桂枝、防風、羌活等。
預防調護
脾胃失調在臨床上是很常見的一種疾病狀況,常因為平素飲食不節,或者情志不舒,導致脾胃氣機失調,水濕、寒濕、濕熱蘊阻,出現一系列疾病的發生和發展過程。因此在平時要養成一個好的飲食及生活習慣,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志抑鬱不舒,這樣才能使脾胃功能保持一個正常的狀態,從而更好地運化水谷精微,運化水濕,保持一個健康的身體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