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脾不統血
脾不統血,病因病理學術語。指脾的病理。脾氣虛弱,不能攝血,則血不循經。多見於慢性出血的病證,如月經過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見脾...
疾病介紹 主要症狀 醫書介紹 病理研究 臨床表現 -
脾化血
脾化血,脾氣虛則不能運化。速宜溫補脾胃,以壽脾煎、理中湯、養中煎、歸脾湯或十全大補湯之類主之。(《景岳全書-卷之三十貫集雜證謨》)
-
脾不統血證
脾不統血證,中醫病證名。是指脾氣虧虛不能統攝血液所表現的證候。又稱氣不攝血證。常見於血證。
病因 病機 辨證要點 臨床表現 治法 -
脾
脾位於腹腔的左上方,位於腺胃右側,呈不正的球形,呈暗紅色,質軟而脆,是重要的淋巴器官,有造血、濾血、清除衰老血細胞及參與免疫反應等功能。因其含血量豐富,...
基本簡介 結構組成 功能作用 血液通路 脾索血竇 -
歸脾湯
歸脾湯來自宋代《濟生方》。藥物組成: 白朮1錢,當歸1錢,白茯苓1錢,黃耆(炒)1錢,龍眼肉1錢,遠志1錢,酸棗仁(炒)1錢,木香5分,甘草(炙)3分,...
藥物簡介 臨床套用 方歌 備註 藥方配成 -
脾陰
①指存在於脾臟的陰液(包括血液、津液等); ②指脾臟本身,與胃陽相對而言,脾臟為陰,胃腑為陽; ③指與脾陽相對的脾陰。
概念 中醫解讀 中醫套用 -
脾病
脾病,泛指脾臟各種病證。《內經》曾載述脾風、脾熱、脾瘧、脾咳、太陰嘔吐、泄瀉、脾脹、脾疸、脾痹、脾心痛、太陰腰痛、脾疝等多種病證,後世臨床文獻又有較多的...
病因病機 臨床表現 辨證施治 預防保健 -
理血
理血凡能調理血分,治療血分病證的藥物,稱為理血藥,以理血藥物為主組成的方劑,稱為理血方。血分疾病包含血虛、血熱、血瘀、出血等四個方面的症證,治療時血虛宜...
概念 桃核承氣湯 血府逐瘀湯 補陽還五湯 復元活血湯 -
歸脾養榮湯
歸脾養榮湯,中藥方劑,由當歸、川芎、白芍、生地、茯苓、陳皮、甘草、麥冬、升麻、山梔、桔梗、黃耆等藥材組成,用於繭唇久不愈者。
藥物簡介 歷代醫家論述 -
脾耳穴
脾耳穴,耳穴名。位於BD線下方,耳甲腔的後上方,肝穴的下方,在肝硬化腫大區與血液點穴之間,耳輪腳消失的部分上後方的下緣處,即耳甲13區。主治食欲不振,腹...
診斷作用 功能作用 穴性 定位 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