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創傷、腫瘤、感染是造成脊柱前柱和中柱力學強度下降的常見原因。其中脊柱急性創傷後的穩定性變化已有廣泛深入研究。
臨床表現
患者感到頸部或腰背部沉重、僵硬、疼痛,檢查會發現表層的大型肌肉緊張、僵硬、肌肉的止點可有明顯壓痛,脊柱活動度輕度受限。隨疾病進展,臨床表現為慢性頸部或腰部疼痛、上肢或下肢麻木疼痛、間歇跛行等。
1983年Denis提出脊柱的三柱概念,把脊柱的不穩定分為三度:一度為機械性不穩定,為前柱和後柱損傷或中柱和後柱損傷,可逐漸發生或加重後凸畸形;二度為神經性不穩定,由於中柱受累,在椎體進一步塌陷而椎管狹窄,而產生遲發性神經症狀;三度兼有機械性及神經性不穩定,見於三柱均遭受損傷者,如骨折脫位。
檢查
1.X線檢查
屈曲/後伸動力位X線平片已廣泛用於判斷脊柱的異常運動。X線平片上提示節段不穩定的徵象包括椎間盤間隙變窄、骨贅形成、脊椎滑移等。
2.CT
可以測量軸向旋轉、樞椎側屈的度數以及寰椎側方位移。採用CT斷層掃描可以確定旋轉軸,亦可以研究運動的類型。
診斷
確診脊柱不穩定需結合臨床檢查和影像學檢查結果綜合判斷。
治療
1.非手術治療
大多數脊柱局限性不穩定採取非手術治療,如支具和牽引。當發展為慢性脊柱不穩定的危險時需手術治療。
2.手術治療
(1)復位與矯形:用手術方法準確復位,矯正脊柱畸形,恢復壓縮椎體的高度,恢復脊柱的正常力線及椎管管徑,為神經恢復創造條件,準確復位本身即為有效減壓。
(2)椎管擴大與減壓。
(3)固定與融合:重建脊柱的穩定性,固定是暫時的,而融合將是持續的。
在固定區或損傷節段做植骨融合是減少遲發性腰背痛、神經症狀出現,畸形加大,內固定折斷、鬆脫等併發症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