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Mài Guǒ Qī
【別名】泌脂藤、大飛天蜈蚣、退黃藤、肥力漆、紅根葉、追風藤。
【來源】藥材基源:為漆樹科植物利黃藤的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egia sarmentosa (Lecte.)Hand.Mazz.[Phlebochiton sarmentosum Lecte.;Phlebochiton sinense Diels]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葉鮮用,莖切片曬乾。
【原形態】利黃藤 攀援狀木質藤本。小枝紫褐色,無毛或近於無毛。葉互生,奇數羽狀複葉,有小葉11-15,葉軸和葉柄上面具槽;小葉對生,葉柄長3-8mm葉片長圓或橢圓狀長圓形,長4-9.5cm,寬1.5-4cm,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近心形,邊緣上半部具疏鈍齒或近全緣,葉面具灰白色細小乳突狀,中脈被捲曲黃色微柔毛,葉背脈腋具灰黃色髯毛;側脈6-8對,側脈和細脈在葉背突起;薄紙質。花小,雜性;圓錐花序長8-20cm或更長,分枝疏散而纖細,被稀疏平展微柔毛;小苞片小,鑽形,長約1cm,外面和邊緣被毛;花梗長1-1.5mm,無毛;花萼5裂,無毛,裂片三角形,長約0.8mm;花瓣5,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約1.5mm,無毛;雄蕊10,長約0.7mm,花絲鑽形,花葯小,卵圓形;花盤無毛;子房球形,徑約lmm,無毛,花柱側生,長約0.5mm,柱頭盾狀。核果橢圓形或卵圓形,長10-15mm,寬8-10mm,無毛,壓扁,中果皮具紅色膠狀粘液。種子1顆,長圓形。
【生境分布】生態環境:生於石山灌木叢或密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性味】酸;平
【功能主治】清濕熱;解毒。主濕熱黃疸;風濕熱痹;癰瘍;濕疹;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爛敷;或鮮品煎水洗。
【摘錄】《中華本草》
相關詞條
-
大果辛果漆
大果辛果漆,喬木植物,高15米;小枝四稜形,黃褐色,無毛,具黃色小皮孔,樹皮灰褐色。漆樹科植物。
形態特徵 分布及生境 -
辛果漆
大喬木,高8—18米;產雲南東南部;生於海拔130-900米的山谷或溝邊密林中。分布於不丹、錫金、印度東北部、緬甸及越南北部。
形態特徵 生長環境 分布範圍 -
美脈柿
美脈柿,柿屬,柿科,產西南部至東南部,北至遼寧,以南部最盛,木材很有價值,黑色心材稱烏木,材質很硬重,是著名優良木材,果經去澀處理後供生食或製成柿餅。
形態特徵 分布及生境 相關介紹 同科物種 同屬物種 -
小果大葉漆
小果大葉漆 (變種) Toxicodendron insigne var. microcarpum C. C. Huang。
形態特徵 生長環境 分布範圍 -
小果絨毛漆(變種)
喬木,高5-7米或更高;小枝圓柱形,粗壯,徑約8毫米,密被銹色絨毛,具皮孔。 圓錐花序腋生,長12-15厘米,不超過葉長之半,密被銹色絨毛,總梗具小皮孔...
-
小果裂果漆(變種)
小果裂果漆(變種),屬無患子目,漆樹科,拉丁名為Toxicodendron griffithii,主要分布在雲南東南部。
-
海漆
海漆為大戟科,常綠喬木,高2~3米,稀有更高;枝無毛,具多數皮孔;葉深綠色,有乳汁;沒有支柱根,具輕微板根。基部分枝較多,呈灌叢狀,植株的各個分枝都向地...
概述 基本信息 習性 形態特徵 地理分布 -
裂果漆
裂果漆是漆屬的小喬木,生長在中海拔的灌木從里,產自我國雲南,貴州以及亞洲其他幾個國家。
特徵描述 生長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