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方案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寬厚熱科學理論和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知識,能從事清潔能源開發、電力生產自動化、能源環境保護、製冷與低溫、空調和儲能、空調與人工環境等領域的設計、研究與管理的跨學科複合型高級技術人才。
主幹課程
除數理化、計算機等公共基礎課外,設有材料力學、理論力學、機械設計基礎、工程熱力學、工程流體力學、電工電子學、傳熱學、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基礎、自動控制理論、能源與環境工程及自動化系列課程、製冷與人工環境及自動化系列課程等。
主要課程
![實驗設備](/img/3/9e6/nBnauM3XzEjN4MDOzEjN4UTNwQTM5UjM1UjNyQTNwAzMxAzLxYzLyY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特色課程
雙語教學的課程:傳熱學製冷原理低溫原理燃燒基本原理和建模低溫制冷機微尺度傳熱學微尺度流體力學;研究型課程:能源與環境技術進展CFD軟體套用人工環境材料;
討論型課程:熱能工程試驗技術基於循環經濟的能源環境系統超導技術與套用人工環境英語;
自學型課程:能源與環境工程綜合訓練科研素質綜合訓練。
修業年限
四年
授予學位
就業方向
畢業生可在與火力發電、能源利用與轉化相關的各類大、中型企業從事與火電廠熱力工程、煤化工、新能源開發、環境保護等能源利用相關領域的設備製造、檢修與維護、集控運行、生產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學校、科研院所等單位進行相關方面的教學、工程設計等工作。專業說明
本專業為原熱能與動力工程(火電廠集控運行)改造而來,為適應國家能源戰略發展要求,把所學專業與能源環境密切聯繫起來,學生主要學習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的基本理論,學習各種能量轉換與有效利用及環境保護的理論與技術,受到現代工程師的基本訓練,具備進行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及設備的設計、最佳化運行、研究創新的綜合能力。相近專業
核工程與核技術 能源動力系統及自動化 工程物理 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 熱能與動力工程
專業排名
2013-2014年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專業排名
排 序 | 學校名稱 | 水 平 | 開此專業學校數 |
1 | 浙江大學 | 4★ | 8 |
2 | 山東大學 | 3★ | 8 |
3 | 大連理工大學 | 3★ | 8 |
4 | 南京師範大學 | 3★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