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簡媜,台灣大學中文系畢業,當代散文名家。著有《水問》《女兒紅》《只緣身在此山中》《微暈的樹林》等。她下筆一貫搖曳恣縱,言人之所不能言,自成風格,其血色旺盛過人,卻始終維持著一種從容的學院氣息。 曾獲吳魯芹散文獎、台灣中國時報文學獎首獎等,是《台灣文學經典》最年輕的入選者,也是台灣文壇最無爭議的實力派女作家。
目錄
殘脂與餿墨——序《胭脂盆地》
賴活宣言
賴活宣言
他們倆
大憂大慮
給孔子的一封信
瓜田啟示錄
老神在在
天堂旅客
三隻螞蟻吊死一個人
談挫折
畸零生活索隱
請沿虛線剪下
食字獸的寶貴意見
銷魂
意念傳輸器
黑色忍者
幻想專家
藝術店員
請從此行寫起
肉慾廚房
啊!
記誦舊景
流金草叢
銀髮檔案
老歌
春日偶發事件
轉口
子夜鈴
遲來的名字
大踏步的流浪漢
串音電話
黃金葛牽狗
面紙
當月光在屋頂上飄雪
阿美跟她的牙刷
密音
鐵篩
終結者
臨時決定
人境
果凍諾言
胎記
不公開的投影
計程車包廂
古意
麥芽糖記錄——給兒童
廢園紀事——給正要離家的女人
暗道之歌——給狗兒
大踏步的流浪漢——哀王介安
停泊在不知名的國度
陽光照亮琉璃砂——沙撈越紀游
停泊在不知名的國度——法國紀游
編輯推薦
簡媜以散文知名,其文字曾經入選海內外多種文學選本,獲得過台灣島內三大散文獎。簡媜的散文頗具古典文學的素養,傳統浪漫的情懷,而又帶著現代主義的虛無思想及後現代的解構觀。
序言
畢竟是一件小事。那日清晨,打開大門,看見整夜狂嘯的颱風把盤踞兩戶二、三樓雨檐的數萬朵焰紅九重葛與砂土同時烙滿我的門牆、玻璃窗。忽然,我被這樣的暴力撼動,一種接近毀滅的美感,一種冷酷的糾纏。頓時浮現“殘脂與餿墨”的意象,我想,就用這幾個字保留那幅景致,順便標示這本書的出版心情。
這是第十本散文集,大量記錄了台北盆地;或者應該說,記錄一個尚未根治漂泊宿疾的中年靈魂“我”在名為“台北”城市裡的見習生涯。這樣說的目的,為了畫蛇添足地指出收入這本書的故事,或多或少糅合虛構與紀實的成分。在散文里,主述者“我”的敘述意志一向被作者貫徹得很徹底,這本書不例外,但比諸往例,“我”顯然開始不規則地形變起來,時而換裝改調變成罹患憂慮雜症的老頭,時而是異想天開寫信給至聖先師的家庭主婦,時而規規矩矩地說一些浮世人情。
虛構與紀實,或許這就是台北給我的一貫印象,她常常真實到讓我覺得那是個龐大的虛構。在台北過日子,需要具備萍水相逢、當下即是的修養。譬如你剛喜歡上一家餐館,下次去已是柏青哥遊樂廣場;譬如剛記住一對新婚夫婦的電話,下次通話對方宣布已“分居中”;譬如剛打聽到朋友任職的公司,打電話去獲知“剛離職”。這一次與下一次的時間間隔有多久?對現代台北人而言,可能十秒,可能二十年。置身台北,我們必須開發的不是記憶能力,而是遺忘的速度。
也因此,在散文世界裡自行歸入抒情族裔的我,以流幻筆墨描述時常擦出虛幻冷煙的城市時,不免雙重逸走。我鮮少記錄可以與報紙、新聞相印證的流年大事,我迷戀的是長年處於基層的小市民生活圈,他們的一生跟改造社會的巨大力量沾不上關係,卻任勞任怨地活著,被決定著。每年清明節一定去掃墓、按時匯款給大陸親人、忍受塞車之苦上下班、煩惱的時候到行天宮抽籤、怪自己不會賺錢所以買不起房子或一天做三份工作為了房屋貸款。他們死的時候有法師或道士誦經。
《天堂旅客》、《轉口》、《面紙》、《阿美跟她的牙刷》、《給孔子的一封信》、《遲來的名字》……都是在這種迷戀的背景下寫的。我樂於用抒情的文字保留他們的容顏與情感,他們的艱難與慈愛。
只有自己才明白迷戀的根源來自於農村情結,在無法重回“已消逝的美好古代”之下,轉而在繁華都會尋覓可以投射的人物;而我有理由相信他們大多是經濟浪潮翻騰後分批自農村移入台北、尚未發跡的第一代或第二代。尤其是第一代,步入垂暮之年的,我對他們的情感無疑是農村時期鄉親大架構的延展。只有如此,才能解釋為何關於他們的篇章“銀髮檔案”,總是沾染悲調與灰彩,甚至出現舐犢之I隋。
除了少部分奉天承運繼承“田僑”身份的第二代,大多數隸屬五。年代後期至六O年代初誕生的這批人,不管套用“雅痞”、“單身貴族”、“丁克族”(夫妻雙薪無小孩)、“三民主義信徒”(一夫一妻一子)或“雙子星”(兩個小孩)……等時髦稱謂,都很難掩藏他們大部分是“都市新貧階級”的事實。這批人歸屬“舊人類”尾巴,沒摸到“新人類”的邊,且逐漸成為“新新人類”叛逆的對象,不免有各種救亡圖存的指導原則出現,《賴活宣言》里,那位墨鏡詩人是個代表。
這本書的原始創作期長達五年左右,從零星篇幅到分輯整編,依例砍砍殺殺。五輯篇章各寓其旨,也各具聲調;從輯一“賴活宣言”青面獠牙式的諷喻到輯四“大踏步的流浪漢”之感傷,有明顯的落差。我想,留著也罷,好比年邁者追憶往昔,常常也是過度的怨懟夾雜無節制的緬懷。
台北有一種詭異的胭脂體味,仿佛一塊混合各式花精的香膏,無意間掉入發皺的廢池塘,慢慢在雨淋日曬中舒放,活起來,雲騰騰地蒸出妖霧,學會俘虜路人,讓他們在狂野與守舊之間受苦、在混沌與清明中輪迴、痴戀與遺忘里纏縛、在神聖與庸俗的夾縫喘息、背棄與歸航間躑躅、在絕望與憧憬中不斷匍匐。
故,名之為《胭脂盆地》。
一九九四年八月於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