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簡介
胥王廟又名伍公祠,為紀念吳相國伍子胥所建。伍公祠始建於公元前484年,1966年遭到毀壞。2005年,蘇州市胥口鎮動工重建胥王廟,重建後的胥王廟分為墓區、祠區和園區三部分,目前已經完工,正式對外開放。
歷史典故
公元前484年,吳王夫差派人給伍子胥送去一把屢鏤劍,強令伍子胥自殺。並將伍子胥的屍首裝在袋裡,拋入胥江。屍袋漂流至胥口,胥口民眾將他葬於胥江南岸。當時只築墓,未築墳,並以塊石作碣。碣上只刻“鴟夷藏處”四個大字。
傳說吳王夫差殺了伍子胥,也有點後悔了,一天,他到胥江邊祭拜伍子胥,希望能見見伍子胥。正當他想得入神時,伍子胥真的從江水中站了起來,對夫差說:“我生時為人,死後為神,感謝大王還來祭臣。”說著就沒了蹤影,吳王夫差原以為伍子胥會怪罪於他,想不到伍子胥竟如此寬宏大量,君臣相見,一笑泯恩仇,他想伍子胥真是神矣。 訊息很快傳到胥口,胥口老百姓更相信伍子胥是神,他們自發在伍子胥墳邊建了一座胥王廟。廟中還供奉著胥王神像讓後人祭拜,說也神奇,自從建起胥王廟以來,瀕臨太湖的胥口鎮從此再也沒受到過洪澇災害,老百姓說,這是胥王顯靈,保佑平安的結果。胥口的胥王廟自建立以來,香火旺盛。文革時胥王廟被毀。現在胥口鎮政府在胥王廟原址重建胥王祠以志紀念。
園區布局
今園占地面積五十一畝。建築面積二千六百五十平方米。分墓區、祠區、園區、園外園四個部分。冢墓、祭台、甬道、牌坊、牌樓、門廳、大殿、廊屋、申胥閣、薦賢堂、義勇堂、功德堂、挹江樓、懷石軒、靜華亭、流芳亭、知遇亭、聚秀亭、古吳史館、曲廊、石橋、池塘、假山、沿江駁岸等,組合巧妙。錯落有致。典雅秀麗。並陳厚重,靈動兼備。大殿內供伍子胥石像一尊。淨重一十八噸。花崗岩浮雕五十二方書條石篆刻著伍子胥的生平事跡。一十六方複製古碑,銘記後人對他的敬仰。
伍子胥古墓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在胥口一直為伍氏後裔所瞻仰,現已修葺一新。以甬道為中軸線,由北向南,分別布置牌坊、祭台、墓碑、土冢。組合嚴正,氛圍肅穆。墓碑名:“古吳伍員鴟夷藏處”是伍氏後人所立。
在吳中區胥口鎮胥江南岸,跨過胥定橋,就見一處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這就是重建的伍子胥墓園。傳說伍子胥被吳王夫差賜死後,屍體裝在皮袋內拋入江中,天怒人怨,江水倒流,屍體隨倒流江水至太湖入口處即胥口,被百姓撈起,安葬於此,並建廟紀念,惜全毀在十年動亂中。
伍子胥墓園占地34000平方米,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東部為花園,中部是胥王廟,西部是伍子胥墓。走進墓園,迎面磚細門楣上額題“積善成福”四字,提醒人們要多行善事。墓園圍牆上鑲嵌著52塊反映伍子胥生平的浮雕。廟門正中為巍峨的牌樓,對面巨大的照牆上“名重竹帛”四個大字渾厚遒勁。牌樓額題“聳壑凌霄”,立柱上楹聯“往事眧眧億萬史長傳宇內;精忠耿耿千百年猶在人間”。進入大門為胥王廟,重檐歇山式。殿中端坐重達18噸的伍子胥雕像。大殿兩側聳立著“胥口伍相國祠誌慶碑”,“重修吳相伍大夫祠記”,“重修胥王廟記”和“重修胥口胥王廟記”四塊巨碑。
東花園主體建築為五層申胥閣,高大挺拔,四面環水,周圍有古吳史館、挹江樓、懷古軒、靜華亭、義勇堂、知遇亭、薦賢堂等建築。記載了伍子胥以及孫武、專諸等開創吳國霸業的史跡。西部是墓區,三門四柱石牌坊正面額題“伍子胥墓”四字,立柱上楹聯“五湖一冢麒麟存傲骨;四海千秋龍虎仰忠魂”。背面額題“赤心奉吳”,楹聯“父兄遭讒箭赤族吞聲夢斷昭關離楚地;忠直致危身丹心飲恨魂屬鏤概吳王”。一個直徑20米的大墓雄踞園中,高大的墓碑上刻著“古吳伍員鴟夷藏處”八個古篆大字,落款“伍氏宗親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