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歷
胡駿(1869-1934),字葆生(森),號補齋,協興人。父雨田,光緒間為雲南宜良縣典史。他是光緒庚子科舉人,癸卯中二甲第97名進士。遵例選翰林院庶吉士,光緒三十一年乙巳(1905年)“散館”。按清朝規定,翰林院庶吉士經一定年限舉行甄別考試稱“散館”。原來,進士經殿試後,除一甲三名授修撰、編修外,其餘一部分選為庶吉士,由特派的翰林官教習,三年後經考試優等,原二甲進士授編修,原三甲進士授檢討;次者改任各部主事或知縣。以此之故,丙午(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年,胡駿就被授予翰林院編修,從事誥敕起草、史書纂修、經筵侍講等工作。丁未(1907年),加授侍讀學士銜。後被派去日本考察新政,返國後任四川省議會議長。四川保路事起,蒲殿俊等被捕,川督趙爾豐請旨要將蒲等九人殺害,時胡駿任內閣總理大臣慶親王奕劻少子之師,認為如果殺了蒲殿俊等人,事情會變得更糟,川局會更亂。後因彈劾川督胡文瀾的經費預算,引起矛盾,於是不樂其職,中途退出,未屆任職期滿。後移居重慶,曾短時間任東川道尹。多以金石書畫自娛,其考訂文字,載於《補齋日記》中。
子女
有子三人:光熊、光傑、光庶。光熊在日本讀書時游泳溺死。次子號仲實,希望他踏踏實實做事。三子淑潛,希望他少說多做。二子沒有辜負他的期望,或為實業家,或為名教授。他的履歷行事見廣安文史資料選輯第一集、廣安縣誌(1994年版)、益州書畫錄附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