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胡雪峰,蒙古族,1966年出生於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佛寺鄉一個普通人家。自幼受父母薰陶,篤信佛教。
1981年,15歲的他到雍和宮出家,取法名羅桑·散布丹。1983年,第十世班禪大師的經師為其授了沙彌戒。1987年,始任雍和宮經師,培養了一批批愛國愛教又具有佛學知識的人才。1990年,他被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錄取,1992年,以優異成績畢業,回到雍和宮繼任經師。1994年被選為雍和宮副住持,2010年1月升任雍和宮住持。1995年,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副院長卻西活佛為其授了比丘戒。
此外,1992年當選為北京市佛教協會常務理事,1995年至2000年先後當選為第七、八屆北京市青年聯合會常務委員,第八屆中華全國聯合會委員,北京市佛教協會副會長,北京市第八屆青年聯合會副主席,東城區青年聯合會副主席和北京市政協委員,2002年,當選為中國佛教協會第七屆代表大會理事。2009年當選為北京市佛教協會副會長。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委員。
評價
作為住持,胡雪峰管理寺院有其獨到之處。他認為:作為寺院,只有僧要像僧,廟要像廟,寺院的香火才能旺盛。愛國愛教,首先要提高僧眾的政治和文化素質。因此,在寺院宗教事務的管理中,他在堅持“學院叢林化、叢林學院化、修學一體化、管理科學化”辦學辦廟方針的同時,還積極引進現代企業管理理念:一個企業要想發展必須創立名牌,產品質量要過關。雍和宮也應如此,在宗教事務的管理上亦要嚴格,完全按照藏傳佛教儀軌做佛事,早課、晚課、學習、重大法會都要辦得“如法”。他對僧人的管理同樣貫穿著“合和”思想,他要求僧人們做到“六和敬”,即“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利和同均”。他認為,只有大家團結一心,共同遵守寺院的各項制度,信眾才能信服,寺院才能管理好。
“人到無求品自高”。胡雪峰愛國愛教,不僅幾十年如一日潛心研修佛學思想,而且十分重視傳統文化和現代知識的學習與積累。作為學佛人,他始終以戒為師嚴格要求自己,言必提佛法,但又能將佛法與社會主義社會和現代觀念相融通。他常說:我們要將煩惱化為菩提,達到人格的完成,心口如一,這樣才會使心境平和愉快;只有學會做人,才能達到覺悟;人生在世,生死無常,頑強的精神是戰勝一切困難的前提;心平氣和,淡泊物慾,才能活得真實;命運把握在自己手中,他人無法主宰;只有將佛法同具體的社會現實和人生現實結合起來,才能為創建和諧社會、淨化人心、莊嚴國土這一目標服務。對於佛教提倡的報四重恩,他是這樣理解的:報國土恩,國家穩定,經濟騰飛,佛教才能興盛;報父母恩,父母養育自己不易,知恩要報恩,才能發慈悲心、菩提心;報眾生恩,我們吃的糧食,飲用的水都是工人、農民辛勤勞動創造的,你只有做好事,才能福德無量;報師傅恩,師傅把我們領進佛門,才能學到各種知識和本領。在寺院管理實踐中,他一貫嚴格按照佛教戒律行事。多年來,雍和宮不但按照出家條件,招收了數百名學僧,也按照嚴格的戒律勸退了數十名不符合佛門條件的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