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胡錫川主動向華東局組織部申請,積極要求到氣候寒冷的東北參加航空工業建設,後被批准離開上海到瀋陽飛機工廠任設計處副處長。胡錫川沒有專業學歷,為使自己儘快成為內行,僅用半年時間,就通讀了製圖、公差、金屬學、飛機結構、飛行原理、機械工藝等基礎書籍。不到1年,就能在蘇聯專家指導下獨立擔當起分管的技術領導工作。第一架殲擊機——殲—5飛機的試製階段,先後擔任過設計、工藝、檢驗等幾個主要技術部門的領導工作,由外行變成了內行。
1956年胡錫川調任哈爾濱飛機工廠(今偉建廠)總工程師。當時工廠正醞釀仿製蘇聯MN—4直升機。1958年2月,MN—4圖紙資料一到廠,就立即組織編制試製計畫和措施,並進行試製。在最緊張的日日夜夜裡,胡錫川吃住在工廠。經過全廠突擊奮戰,第一架直升飛機於當年12月14日試飛成功,填補了新中國直升機製造的空白。
首架直升機雖然試飛上天,但許多質量、技術協調問題未能及時解決。胡錫川和工廠其他負責人,領導工廠的質量整風,他親自主持制訂確保直升機優質過關的措施,對全部圖紙資料、工藝檔案、工藝裝備等逐份逐項地進行複查,經過兩年多的工作,終於在1963年9月21日取得國家正式頒發的直升飛機優質合格證書。在直升飛機批量生產中,又參照蘇制MN—4旋翼樣品,將木質旋翼試製成金屬旋翼,提高了直升機的性能和壽命。為適應不同使用部門的要求,在運輸型的基礎上,還改裝成客機型、林業機型等。1963年,取得國家正式頒發的直升飛機優質合格證。
胡錫川還參加並組織領導“轟五”輕型轟炸機、“轟六”中程轟炸機的試製。特別是在“轟五”飛機試製中,改進機翼結構,使飛機技術性能得到改善。哈爾濱飛機廠製造的“直五”直升機、“轟五”轟炸機,成為60年代、70年代空軍直升機部隊和轟炸機部隊的主要裝備。1961年,他親自主持全廠的生產、技術各部門,編寫總工程師系統各部門的“生產、技術管理制度”,並將其納入哈爾濱飛機工廠彙編的《企業管理手冊》,多年來一直用以指導工廠的生產和技術管理工作。
“文化大革命”中,胡錫川被誣陷為“大叛徒”、“走資派”,勞動改造達6年之久,身心受到嚴重摧殘。1973年又重新工作。1974年1月檢查發現身患晚期肝癌,醫生診斷壽命只有3個月。1975年春天,他被二次送北京治療。臨行當天,胡錫川對前來送行的同行說:“聽說你們那裡有些技術幹部要求調南方去?甚至改了專業也要走。航空工業有前途的,要告訴同志們珍惜專業,熱愛工廠。”在場的人聽了感動得熱淚盈眶,有些原先要求調轉的人默默地打消了調轉的念頭。
1975年4月19日,胡錫川在北京逝世。時年57歲。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後,1978年11月8日,中共哈爾濱市委為胡錫川平反,他的骨灰正式移入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
相關詞條
-
胡浩川
胡浩川,茶學家、制茶專家,中國現代茶業奠基人之一。參與籌建祁門茶葉改良場並任場長,致力於紅茶品質的提高,促進“祁紅”進入國際市場;與吳覺農合著了《中國茶...
生平經歷 主要科學技術成就 簡歷 主要論著 -
胡春浦
胡春浦(1913—1983)四川渠縣人。1935年在上海加入中國共產黨並投身中央特科,長期在上海、杭州、南京、廣州、四川等地活動。後受中共組織安排進入劉...
人物生平 保衛蘇維埃 加入中央特科 打入空軍 初識黃季陸 -
胡字
胡(Hú)姓是一個中國人的姓氏,以胡姓在全國人口中的比例的多少排名第13位,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58位。
摘要 字義 -
川軍團
川軍團,是指由四川士兵組成的團級編制軍隊,在歷史上川軍團在抗日戰爭中發揮過巨大作用,以淞滬會戰、台兒莊戰役為代表,川軍團以作戰勇猛、不怕死著稱。電視劇《...
發展歷史 主要將領 軍事體制 後勤保障 歷史意義 -
堵胤錫
堵胤錫,又寫允錫,又名錫君,原名靈授,字仲緘,一字牧子,號牧游。生於明神宗萬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今宜興市屺亭鎮前亭村人。明末及南明大臣,卒於1...
個人生平 史書記載 個人作品 -
胡萃
博士生導師。1931年3月生於浙江省金華市。1954年浙江農學院本科畢業,1960年浙江農業大學研究生畢業,1955年起留校,1986年晉升教授,199...
人物簡介 論文著作 主持或參加的主要科研項目 主要科研獲獎 -
安定胡氏
安定胡氏,得名於安定郡,中國古代著名門閥世族。安定是胡氏最普遍、最響亮的郡望、堂號,有“天下胡氏出安定”的說法。
郡望概況 文化研究 人物傳記 -
尹仲錫
尹仲錫,(1869—1942)[近現代]字仲錫,名昌齡。晚號約堪,四川華陽人。清翰林,官陝西關中道,有循聲。工詩、善書,入民國,居成都,辦理茲惠堂。
尹仲錫與慈惠堂 敬悼 -
川軍團[民國時期四川地方軍隊]
川軍,為民國期間四川軍閥部隊。清末,清政府編練四川新軍成為川軍源頭之一。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統治,四川軍閥由此產生。 民國時期,四川軍閥長期混戰,自辛亥...
發展歷史 主要將領 軍事體制 後勤保障 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