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連海

1937年投奔親屬來到哈爾濱郊區,先到四方台,後在新發屯落戶。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1946年哈爾濱解放後,開始在郊區土改,他被推選為農會會長。成為全村貧僱農鬥地主分田地的帶頭人。當時鬥爭的形勢十分緊張,國民黨軍隊正在攻打三岔河,揚言要打進哈爾濱。一些壞人製造謠言說地主要反攻倒算。不少人受謠言的蠱惑,不敢跟地主進行面對面的鬥爭,更不敢去分財物。於是他挺身而出,挨家挨戶發動民眾,使新發屯的土改鬥爭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為了解決全村勞力不足問題,在全村建起10個互助組,新發屯成為哈爾濱郊區最早建立互助組的村屯。這一年,每個互助組都獲得了好收成。1952年春,市委在新發屯試辦初級農業合作社,他帶頭髮動大家報名入社。成立了哈爾濱市郊區第一個農業合作社,他擔任主任、黨支部書記。1958年,成立新發人民公社,當選為副社長,仍堅持在生產第一線勞動。多次被評為省、市、區勞動模範,多次被選為省、市、區人民代表。1959年參加過全國群英會,曾兩次受到毛主席、周恩來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1984年8月14日逝世。

人物生平

胡連海,1912年10月14日生,黑龍江省青岡縣人。幼小父母去世,領著兩個弟弟過著無依無靠的生活。1937年投奔親屬來到哈爾濱郊區,先到四方台,後在新發屯落戶。解放後,先後擔任村農會會長、黨支部書記、生產合作社主任、新發公社黨委副書記、革委會副主任等職。
1946年哈爾濱郊區開始土改,在工作隊的提議下,全村一致推選立場堅定、大公無私的僱農胡連海為會長。胡連海成了全村貧僱農鬥地主分田地的帶頭人。當時鬥爭的形勢很緊張,國民黨軍隊正在攻打三岔河,揚言要打進哈爾濱。有關地主反攻倒算的搖言很多。在謠言的蠱惑下,不少人不敢跟地主進行面對面的鬥爭,更不敢去分財物。胡連海挺身而出,挨家挨戶去做貧困戶的工作。在分鬥爭果實時,怕大家有顧慮,就領著幾個農會幹部,把地主的財產搬運到農會,讓鄉親們從農會往家領。經過胡連海的努力,新發屯的土改鬥爭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
1948年胡連海加入中國共產黨,為黨工作的勁頭更足了。當時窮苦的農民雖然分到了土地,卻出現很多新問題。有的人家缺少車馬,有的人家勞力不足。因此,沒有能力種地的人家很多。於是,胡連海組織全村以自願互利的原則成立互助組。在建組過程中,有兩個“二流子”,一個外號叫劉三尖頭,另一個叫張老怪,由於愛占別人便宜,一直沒人要。胡連海把他倆和另外5家貧困戶都收到自已組裡來。在他的帶動下,全村建起了10個互助組。新發屯成為哈爾濱郊區最早建立互助組的村屯。這一年,每個互助組都獲得好收成,僅甜菜一項全屯就收入14萬多元。新發屯的互助組共實行了4年,10個互助組連續4年都獲得大豐收。
1952年春天,中共哈爾濱市委在新發屯醞釀試辦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胡連海帶頭髮動大家報名入社。村民魏德昌家是翻身後的富裕戶,他本人又是全屯有名的能人,覺得自已家車馬多,勞力壯,怕入社吃虧。經過胡連海的反覆動員,又做通魏德昌哥哥的工作,魏德昌終於答應入社,並擔當社裡的採購員。這就是哈爾濱市郊區成立的第一個農業生產合作社會——新發屯農業生產合作社。合作社有19戶社員,35名勞動力,810畝耕地,13匹馬,4台車。這一年合作社耕地全部種了糧食,胡連海帶領社員採取新的種田方法,把大壠變小壠,進行合理密植,獲得大豐收,平均糧食畝產200斤。每個勞動日值為1.50元,月人均收入40多元。
1954年春天,新發村在3個自然屯初級生產合作社的基礎上,吸收附近村屯的初級社,成立高級社。
1958年成立新發人民公社,胡連海當選為副社長。當幹部後,堅持在生產第一線上參加勞動。到省市區參加會議的誤工補助,回來如數交公。他常說:“公社給我開工資,誤工補助不能歸自已。”當幹部30多年,不但不要誤工補助,也從沒報銷過旅差費,外出開會或辦事都是懷裡揣著乾糧,車錢自已拿。1959年在康家屯搞的一塊蔬菜高產試驗田獲得大豐收,其中有兩個40多公斤重的大窩瓜,作為向國慶節獻禮的禮物送給國家。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有人提出胡連海這個勞模是靠出賣大家的利益當上的,要批鬥他,應給的工資也停發了。儘管這樣,胡連海還是照樣堅持乾工作。
胡連海多次被評為省、市、區勞動模範,多次被選為省、市、區人民代表。1959年參加過全國群英會。曾兩次受到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1984年8月14日,因患胰腺癌醫治無效去世。終年72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