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介紹
胡祖炎,男,漢族,出生於景德鎮制瓷世家。儘管是個名副其實的80後,在古玩界也是一位陶瓷晚輩,但是在景德鎮大到古玩城,樊家井,國貿,小到民間作坊的古陶瓷前輩們都稱他為“獨眼青花”,因為拿著顯微鏡鑑定窯爐形成的氣泡,閉著眼睛用手觸摸感受制瓷的工藝,同時也掌握了從山上採挖泥土到陶瓷成品需要七十二道工藝流程。也懂得在古代如何判斷窯爐火溫,放在窯爐中的陶瓷一部分是最佳的。胡祖炎的鑑別能力不輸於一般的行家。胡祖炎出生於世界瓷都——景德鎮。從小接觸製作陶瓷工藝,在制瓷養藏的過程中不斷地跟高端層次的業界人士打交道,從小一直跟隨景德鎮的專家們學習,也多次向全國各大博物館的專家與古陶瓷會員探討問題和學習。現擔任眾多拍賣行的顧問與景德鎮浮梁湖田窯陶瓷文化研究院研究員。擅長研究元、明、清、與鑑定。在自己部落格中常常寫出關於如何鑑別元、明、清的青花瓷,經過十幾年的鑑賞能力對元代青花瓷更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
目前正在編撰《氣泡鑑定法》、《窯爐變化氣侯》等書籍。
工作信條:活到老、學到老。
最難忘的工作經歷:首次到國外鑑定文物。
最大的願望和理想:中國有更多德智兼備的陶瓷學術專家。
個人愛好:走遍世界各大博物館,游遍全球名勝古蹟。聽音樂,唱歌。
個人經歷
2007年至2009年在北京權威專家的高級培訓班進修2年學到豐富的理論。2009年正式參加廣大民間收藏家進行文物鑑賞至今,也走南闖北,遊走於民間尋寶、鑒寶、藏寶。多次與高、中、低收藏家接觸,幫他們掌眼藏品。曾多次參加對各個省級博物館藏品的研究與工作。2010年加入中國藝術收藏家協會擔任“江西省分會會長”,中國美術藝術家協會擔任江西省分會《高級研究員》,中國書法藝術家協會擔任江西省分會“高級研究員”。至今組織過多次協會活動。
2011年多次被北京,上海,廣東多家拍賣行邀請參加鑒寶活動,被香港與澳門海外華僑華人邀請鑑定活動。
2012年多次參加博物館修復工作,同時也幫民間收藏家修復各種古玩。2013年獨眼青花在香港國際機場給台灣藏家鑑賞的元代青花釉里紅雙耳瓶,此瓶採用了堆雕工藝,花朵栩栩如生,畫工精巧,屬難得一見的真品,估價160萬至220萬之間。2014年獨眼青花在深圳藏家發現了清雍正仿大明成化鬥彩雞缸杯。此杯器形較矮,敞口,臥足。杯上畫有雌雞、雄雞及雛雞,間以山石、蘭草、牡丹。畫面鮮明秀麗,柔和自然。萬曆《神宗實錄》:“神宗時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雞缸杯一雙,值錢十萬。”清代各朝多有仿製,尤以康熙、雍正時所仿最佳。
2015年年初,胡祖炎在武漢藏家那裡發現了兩件寶物:一件是與高安市博物館藏類似的元代釉里紅線繪開光花鳥紋罐,一件是元青花纏枝牡丹獸耳紋罐。
這件元代釉里紅線繪開光花鳥紋罐,高22.3厘米,口徑13.2厘米,底徑14.5厘米。此器為多段接成,短頸豐肩,鼓腹漸收底,廣底矮圈足沾釉,見旋紋,底足中間有支釘痕。腹部主體紋飾為4個對稱的菱花開光內飾鶴穿菊紋、孔雀棲牡丹圖案,四開光之間飾對稱三角靈芝雲紋,腹上下部和圈足處繪有單雙線弦紋。釉色青白中略閃乳色,釉下線條清晰,呈色深紅略有暈散,器身有釉裂點。造型嚴謹,線繪中鋒行筆,準確細膩,代表了元代釉里紅瓷燒造水平。
鑑定準則
胡祖炎嚴守收藏界“以慧眼識珍寶”的原則,踐行“踏實、務實、準確”的鑑定基礎,客觀、公正、嚴肅、審慎地發表鑒評意見,用自己一身所學的專業知識服務並取信於單位和個人。
鑑定依據
泰斗耿寶昌先生對元明清瓷器鑑定真贗提出四條重要依據:
一、造型
明清瓷器的各類器型,多能較為準確地反映明清各朝當時的生活習俗、審美標準、社會風貌和技術條件。在鑑別中,要重視對時代風貌的研究,並對其不同的風格進行詳細了解,分析對比,有了準確的器型概念,就不難掌握其規律,對低劣的贗品就不難識破。仔細觀察、經常測量,細緻地識別胎質、釉面,隨時收存歷代瓷片標本,勤加觀察和比較都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之一。也只有通過實踐,積累豐富的經驗,才能逐步掌握器型的主要特點。
二、紋飾
明清不同時期的瓷器紋飾都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不同的風格特點。在斷代和鑑別真偽時,重要的是觀察、比較同時期與相近朝代其它工藝品的圖案、畫意等特徵,舉一反三,互相印證,即可發現時代的特徵和共同的規律。作大量細緻的對比分析,了解其風行的時代和社會背景也是必不可少的。還要把握紋飾施彩方面的時代特徵。鑑定真偽,還可根據紋飾的筆法。鑑定還需結合其他方面的特徵,正視側視,仔細觀察,研究辨析。
三、胎釉
就瓷器而論,胎為骨,釉是衣。細緻觀察胎體和釉面,是斷代和鑑別中很重要的。不同時期、不同地區,在胎釉成分和燒造工藝上都有比較顯著的差別,可資代表當時的時代風格。鑑別胎質時,可從器足的無釉處觀察,注意胎土淘煉的純淨與燒結的縝密程度。以各個時期所具典型足形來斷代和辯偽也是一種切實可行的途徑。研究並類比各個時代不同形式的器足特點,找出其繼承、發展、演變的規律,和研究造型、紋飾一樣至關重要。對於明清兩代各品種釉面的觀察,除以雙眼直觀外,必要時還可藉助放大鏡。從釉面的新舊光澤上,可以辨別真偽。各時期施釉的厚薄,釉面的瑩潤與乾色,釉質的縝密和疏鬆,及濃縮、積釉情況,也是鑑定真偽的一個重要依據。對於明、清瓷器胎和釉所表現的時代特徵,必須聯繫考察,不可偏執一方,並需結合其他方面來共同判斷。若能經過長期實踐和切磋,總結它們的發展規律,甚至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方面加以研究更佳。造型、紋飾、款識、釉色、胎質等鑑定方法必須同時並用,方能收到殊途同歸、全面一致的效果。
明清瓷器各代款式千差萬別,以款識特點來斷代和辯偽也就相當重要。體會各代款識的不同風格,首先可以從研究書法入手,然後將真假實物款式相互比照,結合實物反覆審度其字型的結構,排列的形式,落款的部位,以及款字色澤的深淺濃淡等。另外,也應當注意總結同一時期早、中、晚期款識不盡相同的變化規律。
鑑定建議
胡祖炎講到看圖片鑑定古玩的話,就像看到一個人的影子一樣。只能看到他的胖瘦,不能看見他的身高,更無法判斷它真正的面孔。所以一定要看到實物,才能判斷真偽。最近年來市場上的仿品不斷的上升,真品越來越少的情況下,在此鑑賞家胡祖炎提醒民間的藏友們,購買藏品時千萬小心謹慎,最好是先了解相關的知識,是否有收藏價值,是否有升值的空間。或者是諮詢相關人士,千萬不要麻木的投資古玩。也可以去購買一些相關鑑定陶瓷的書籍來看,最好是到博物館參觀學習,或到全國各地的窯遺址進行考察。同時也要掌握制瓷的七十二道工藝流程。這樣子會有利你鑑定陶瓷更有幫助。因此在這提醒收藏家們,一定掌握相關的知識,人眼已經不可靠,光憑經驗太不科學。只有在文物局一流的監管制度下,配套專業的鑑定工具,才能更好地規範收藏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