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琴芳潛心研究中醫針灸,在傳統方法上開拓創新,別具一格,獨樹一幟。針刺手法高超獨特,尤擅長骨關節病、面癱、婦科疾病及各種疑難雜症,特別對偏癱、高血壓、面癱、肩周炎、坐骨神經痛、腰椎間盤突、偏頭痛、骨折後肢體康復、功能性子宮出血等疾病的研究和治療達到國內外先進水平,臨床治癒率和有效率很高。
工作經歷
1977年—1993年,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市中醫醫院針灸科主治醫師、主任1993年—2005年,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市中醫醫院門診副主任、主任
2005年—2012年,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市中醫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
2013年1月—至今,上海市中潭醫院針灸科主任
針灸成就
胡琴芳在近40年的針灸生涯中,全力研究經絡學說,用以指導臨床,並詮釋針灸學的各項理論。注重全面切診,整體辨證;重視爪切,善施行氣、補瀉手法;處方配穴靈活適當。在實踐中逐漸形成了獨特的學術思想和醫療風格。精研針刺手法
胡琴芳主任在長期臨床實踐中體會到,正確運用針刺手法是取效之關鍵,尤其在治療臟腑病時,運用補瀉手法,療效確比不用補瀉手法為佳。胡琴芳主任在臨床上套用雙手爪切進針,病者往往毫無痛感,然後以全身之力運於右手持針腕部,繼而運之大拇指、食指、中指進行施術,其手法特色成為他的一個診療特點。胡琴芳主任將手法的作用,區分為候(催)氣、行氣及補瀉三類。指出所謂“候氣”或“催氣”,乃是促使針不得氣的方法。所謂“行氣”,是宣行氣血直達病所的方法。所謂“補瀉”則是針對疾病虛實而設之刺法。據胡琴芳主任的經驗,熱感往往在酸脹感的基礎上產生;涼感則多產生於沉重感的深化。至於涼熱感應出現的部位,可因人而異,有的先在施術部位開始,逐步擴散,有的則先出現在對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