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榮澤

胡榮澤

胡榮澤,1939年出生奉化江口,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99年退休。現擔任中國顆粒學會副理事長,兼顆粒測試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粉體工業協會(籌)理事長,“中國粉體技術”雜誌主編。 曾獲國家發明一等獎、二等獎,國防科工委軍功章一枚,國防工辦成果獎和湖南省科技大會獎,國家科委的表彰獎狀和國家發明四等獎,冶金部科技進步二等獎等。 1983年籌建中國顆粒學會和1998年籌建中國粉體工業協會,皆是主要發起人之一。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1956年奉化一中畢業,1961年畢業於東北大學,分配到北京鋼鐵研究總院工作。

1961年,胡榮澤從東北工學院(現東北大學)畢業後,就一直在北京鋼鐵研究總院工作。

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初,胡榮澤參與多項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如分離膜、渦輪發動機葉片、微波吸收材料等,從事材料的性能測試和基礎研究工作。其中分離膜專題的乙種和丁種分獲國家發明一等獎和二等獎,在該專題中,他先後擔任力學、物理專業組長。

擔任職務

中國顆粒學會副理事長

中國顆粒測試專業委員會主任

中國粉體工業協會(籌)理事長

《中國粉體技術》雜誌主編

研究成果

80年代中期至今,胡榮澤參加國家高科技863項目研究,擔任新材料領域“新材料檢測評價技術”專題組長,獲新材料領域專家委員會和國家科委的表彰獎狀。同時,他還參加國家攻關項目“吸波材料”的機理研究,其中“毫米波——厘米波雙功能隱身材料在飛彈車上套用研究”項目獲冶金部科技成果二等獎。

這幾年,他還參加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小金屬顆粒的電子結構”和“有序金屬間化合物的電子結構與材料物性的研究”。

除了基礎研究發表多篇有價值論文,他對材料的性能測試,特別是粉末性能測試和評價技術方面,在國內外有一定的知名度,有很多開創性工作。

這方面概括起來主要有: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先後主持或與外單位合作研製成我國的第一台“熱解吸色譜儀”、第一台“氣泡儀”、第一台“Fisher儀”,無論是在儀器結構還是方法原理上,他都有很多創造性工作

;1975~1977年主編了我國第一本粒度和孔徑測試方面專著,即“粉末顆粒和孔隙的測量”。在國際上,由他首次推導出氣泡法測量大孔分布的解析公式和沉降分析粒度的線性代數式。

1979~1980年,制訂“粉末流動性”國家標準,他擔任技術指導,由於採用國產金剛砂替代資源已貧乏的土耳其砂,該項目獲有色金屬總公司科技進步四等獎。

1984~1991年系統地研究了顆粒形狀的Fourier表征,提出了對稱譜概念,可定量地統計描述一種粉末的整體顆粒形狀,這比以往僅對單個顆粒的描述前進了一大步,為此還研製成我國第一台測量粒度分布和顆粒形狀的TV圖像分析儀,並重新定義了顆粒表面粗糙度概念。

1987~1990年研究了超細顆粒的一次粒度測量,巧妙地解決了超細粉不好分散的難點。為了對比測試,在國內第一次用穆斯堡譜測量鐵磁性超細粉粒度分布。

1989~1990年完成了“平均徑的矩理論”和“適合多孔體的氣體吸附方程”2篇論文。前文套用矩理論自然地表達出各種平均徑,並證明了幾個重要的數學等式和不等式。後一文提出了適合多孔體的氣體吸附方程,可解釋吸附——脫附的滯回現象。

1988~1992年研究了分維表征超細粉的團聚性,解決了分形的測試問題。

1990~1995年完成863項目“非氧化物超細粉氧含量分析方法研究”,胡榮澤是該課題組長之一。

除了搞好本職工作,胡榮澤還熱心組織學術活動和公益事業。自1983年始,已先後組織了4屆全國顆粒測試學術會議;自1988年始,先後組織了3屆全國超細顆粒學術討論會。自1991年至今,由他發起組織出版了一本雜誌:《中國粉體技術》,這本雜誌得到顆粒界同仁一致好評。1983年由全國10個單位組成了“中國顆粒學會籌備組”,在郭慕孫先生領導下,他作為籌備組秘書長,為中國顆粒學會1986年正式成立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歷年來,胡榮澤發表論文60餘篇,出版著作6本。

人物評價

為了解胡榮澤的事跡,今年8月記者曾與他進行了電話聯繫。在電話里,他說,自己儘管已過了退休年齡,但一直很忙,為籌建中國粉體工業技術協會而奔波,沒時間對以前的工作做個總結、對生活作個回顧,所以不能為家鄉的報紙的這次約稿提供更詳細的內容。之後,記者收到他從北京的來信,信中有一篇《粉體工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論文和一份簡歷。從論文的闡述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老科學家對科技新領域的不斷探索精神和對民族工業復興的赤子情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