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20-25m。樹皮灰白色,幼時平滑,老時淺縱裂。小枝被短腺毛,具明顯的葉痛和皮孔;冬芽被芽鱗;髓部白色,薄片狀。奇數羽狀複葉,互生,長40-50cm,小葉5-9枚,有時13枚,先端1片常較大,橢圓狀卵形至長橢圓形,長6-15cm,寬3-6cm,先端鈍圓或銳尖,基部偏斜,近於圓形,全緣, 表面深綠色,有光澤,背面淡綠色,有側脈11-9對,脈腋內有一簇短柔毛。花單性,雌雄同株,與葉同時開放,雄葇荑花序腋生,下垂,長5-10cm,花小而密集,雄花有苞片1,長圓形,小苞片2,長卵形,花被片1-4,均被腺毛,雄蕊6-30;雌花序穗狀,直立,生於幼枝頂端,通常有雌花1-3朵,總苞片3枚,長卵形,貼生於子房,花後隨子房增大;花被4裂,裂片線形,高出總苞片;子房下位,2枚心皮組成,花柱短,柱頭2裂,呈羽毛狀,鮮紅色。果實近球形,核果狀,直徑4-6cm,外果皮綠色,由總苞片及花被發育而成,表面有斑點,中果皮肉質,不規則開裂,內果皮骨質,表面凹凸不平,有2條縱棱,先端具短尖頭,內果皮壁內具空隙而有皺摺,隔膜較薄,內里無空隙。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山地及丘陵地帶。
分布範圍
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主產河北、山東、山西。此外,陝西、東北等地亦產。
主要價值
藥材
乾燥肉質果皮,為皺縮的半球形,或塊片狀,縱面多向內捲曲,直徑約3~5厘米,厚約6~10毫米。表面較光滑,黑綠色,有黑色斑點,一端有一果柄斷痕。內表面黃白色,不平坦。氣無,味苦澀。以塊大、肉厚、整齊、黑綠色者為佳。
性味
苦;澀;性平
《山東中草藥手冊》:"苦澀,平。"(有毒)
歸經
肝;脾;胃經
功能主治
止痛;止咳;止瀉;解毒;殺蟲。主脘腹疼痛;痛經;久咳;泄瀉久痢;癰腫瘡毒;頑癬;禿瘡;白癜風
①《山東中草藥手冊》:"解毒消腫。"
②《陝西中草藥》:"治牛皮癬、魚鱗癬、荷葉癬及禿瘡等症。"
用法用量
1.內服:煎湯,9-15g;或入丸、散。
外用:鮮品拭擦或搗敷;或煎水洗。
2.內服:煎湯,3~5錢;或研末服。
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①治水痢不止:青胡桃皮一兩。搗碎,鐵鍋內微妙,再搗細。每早服三錢,白湯下。(《方脈正宗》)
②治癰腫瘡毒:青龍衣適量。水煎,洗患處。(《山東中草藥手冊》)
③治癧瘍:青胡桃皮,搗之,並(入)少許醬清和硇砂,令相入。先以泔清洗之,然後敷藥。(《救急方》)
④治白癜風:青胡桃皮一個,硫黃一皂子大。研勻,日日摻之,取效。(《綱目》)
⑤治嵌甲:胡桃皮燒灰貼。(《綱目》)
摘錄
《中華本草》
藥材基源
為胡桃科植物胡桃的未成熟果實的外果皮。
採收和儲藏
夏、秋季摘下未熟果實,削取綠色的外果皮鮮,鮮用或曬乾。
化學成分
含α-和β-氧化胡桃葉醌。
臨床套用
用於治療胃痛 ,於農曆6月上旬,摘取未成熟的青皮核桃6斤,洗淨打碎裝入瓶內,加入60度燒酒10 斤,密封曝曬20~30日。待酒與核桃均呈黑色時,用紗布過濾去渣,加入單糖漿1350毫升。每次服10毫升,每日1~2次,或疼時服用。亦可將青核桃與燒酒按3:10比例配製,浸泡24~48小時,待酒液變成棕黃色後過濾套用。對胃、十二指腸潰瘍及胃炎之疼痛有明顯的止痛作用,據2020人次的觀察,10分鐘以內止痛者達98.2%,其中立即止痛者占93.5%。生核桃之青皮,對皮膚有輕度刺激,但制酒後經動物試驗及臨床套用,均未發現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