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媽媽
在扎魯特旗香山農場有一位平凡的母親,卻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她就是偉大的草原母親胡彩瑞。胡彩瑞和丈夫董福義用辛勤、智慧和汗水成功培養出三個博士兒子。三個女兒中,有兩個大學生和一個中專生,她被稱為“博士媽媽”,獲得了“十傑母親”“好家長”“優秀母親” 等榮譽稱號。
胡彩瑞聰明好學,從國小到國中一直成績優秀,但是因為家境貧窮,最後不得不輟學,這成為她心裡最遺憾的事情。所以他們夫妻倆下定決心,就是不吃不喝也要讓孩子讀書,讓孩子成為有學識、有才能、有作為的人!
教育方式
五六十年代的香山農場因為落後,幾千戶人家,想找幾本書看都很困難,很多人家連帶字的日曆都沒有。胡彩瑞夫婦與其他人一樣過著近乎原始的勞動生活,惟一不同的是,他們家裡有兩本書,一本是《林海雪原》,一本是《青春之歌》,勞動之餘兩口子經常爭著看書,經常看著看著就哈哈的開心大笑,還熱烈的相互聊著書里的內容。這讓年幼的孩子們很好奇,找個機會也拿來看,但就是看不出過子午卯酉來。但是,這卻從小培養了孩子愛書的習慣。受影響最深的是大兒子董進宇,四五歲開始就離不開書,直到現在幾十年如一日,稍有空閒便抓過書來看,多年來養成了一個習慣,睡前必須看上一會書,否則難以入睡 。
胡彩瑞遇物則誨,在孩子兩三歲時,就用手指和石頭教數數,隨時隨地見貓說貓,見狗說狗,見雞數雞,幾隻眼睛,幾條尾巴,跑掉一隻還有幾隻。當孩子們學習上遇到挫折,胡彩瑞不急不燥,她對自己的孩子非常自信。在胡彩瑞的眼裡,她的孩子們都是最聰明最漂亮的,比如說胡彩瑞認為董進宇是美男子,到現在董進宇四十多了,她都這么認為,誰說她兒子不漂亮,她就跟誰急。
大兒子考高中時,第一科數學考下來,沒有發揮好,回來後往床上一躺,啥話也不說。胡彩瑞見狀,就問怎么回事。大兒子說沒有考好,剩下幾科也不想去考了。這時母親沒有責怪,而是坐下來摸著兒子的頭說:“沒關係,兒子,我相信憑你的成績,你若考不好,那別人也一定考不好,把剩下的幾科考好就行!媽心裡有數,你準能考上,就是考不上也沒關係。”,母親的一番話使兒子心態穩定下來,在後幾科中發揮正常,最終以總分全旗第一的成績被重點高中錄取。
胡彩瑞雖然痛愛孩子,但從不嬌慣孩子,讓孩子從小養成勞動的習慣,根據孩子年齡的大小、體力強弱,適當安排勞動,用鄉下人的話形容就是能看狗的看狗,能攆雞的攆雞,能割草挖菜的就到田間山里去。通過家務勞動,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品行。董福義夫婦自身也是,除了積極參加集體勞動,還充分利用工余時間養豬養雞,栽果樹,種園子,家裡田裡忙個不停。當家裡種的菜和水果,到收穫時,總要叫孩子們給缺菜的人家送去,東家一把蘿蔔,西家一筐菠菜,在鄰居們讚揚和感謝聲中,孩子們得到了助人為樂的快感。
莊戶人家吃飽肚子,比什麼都重要,至於穿的就無所謂了,粗布舊衣,洗涮乾淨穿在身上照樣舒服順眼。胡彩瑞和董福義夫婦認為,平日在家裡幹活穿破衣爛衫沒誰笑話,出門和逢年過節可以講究點,所以他們家大人和小孩都有一套新衣服,平日裡不穿,成了名副其實的“禮服”。就連二女兒悄悄買了一盒胭脂,被董玉庭告密,都讓父親沒收了,說胭脂很漂亮,不過留著以後用吧,結果一放就幾年,董家女兒自此再也不喜歡化妝,不愛打扮了。
胡彩瑞夫婦就是這樣,不僅重視學習上的培養,更以不屈不撓、奮發向上、善待他人的人生態度和人格力量,為孩子樹立了良好的榜樣,便孩子們在苦難中懂得了生活的道理。董家6個孩子,3個博士,3個大學生,並不是他們在智力比別人聰明,而是因為他們比別人更有信念,更能吃苦,更有毅力,而這些都是他們從父母身上學到和在貧苦家庭中磨鍊出來的。也因此,董家的孩子自小就養成了艱苦樸素的作風、堅忍不拔,貧富不亂的精神,能夠善於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移動圖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