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金溪胡九韶家甚貧,課兒力耕,僅給衣食。每日晡焚香,謝天賜一日清福,其妻笑之,曰:“一日三餐菜粥,何名清福?”答曰:“吾幸生太平之世無兵禍,又幸一家飽暖無饑寒,又幸榻無病人,獄無囚人,非清福而何?”
譯文
住在江西金溪的胡九韶,家境十分貧苦,一邊教兒子讀書一邊耕種,勉強維持溫飽。他每天下午,還焚香感謝上天又給他享受了一天清福。他的妻子笑他,說:“一日三餐全是菜粥,這叫什麼清福呀?”胡九韶回答說:“我們有幸生活在太平之世,沒有戰亂。一家大小有吃的有穿的,沒有饑寒。家中沒有人病在床上,也沒有人被關在監獄裡,這不是清福又是什麼呢?
注釋
1.課:課本中的文字,功課。此指執教,教書。
2.晡:傍晚。
3.塌:床。
感悟
“清福”一詞,常有所聞。如問什麼才算得清福,卻往往回答得不夠全面具體。有些人把無憂無慮的生活,認為是在享清福。而進一步問,什麼才是無憂無慮,能點點滴滴舉些例子,也是不夠全面。例如,退休以後,既有養老金,又卸下了肩上的擔子,在家休閒,該是享著清福。不錯,應該承認這是一種清福。不過,仍嫌說得簡單。要如胡九韶說的清福所包括的四點,才是全面闡釋了清福最基本的內容,不可缺一。其中,最關鍵的,也是必備的先決條件,就是天下太平沒有戰亂。國家的長治久安,社會的安定和諧,這是享清福的根本保證,所以胡九韶首先提出“吾幸生太平之世”,這是非常有見解的。其次,一家人不愁吃不愁穿,沒有生活上的負擔,當然心境也安適。再次,家中床上無病人。健康也是生活上的一種無憂無慮。一家人精神飽滿,生氣勃勃,無論工作、學習,都會感到鬆快。最後的一項,也是相當重要的,便是家中親人沒有做出違法亂紀的事情,沒有人鋃鐺入獄。獄有囚人,這是破壞一家人享清福的禍害,最使家人難堪的事情。發生這類事情,別人不會同情,自家也難以啟口。有了這種精神上的重壓,白天強捱,夜晚難眠,還談得上什麼清福?胡九韶分析清福,從大環境聯繫到小環境,從國而到家,從家而到個人,一環扣著一環。因此,享清福,也決不能僅僅著眼於一人、一家,而要放眼大家、眾家。有了國家的安定,眾家的和諧,才有各家人享受到的清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