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介紹
嚴格地說,此種手術命名是針對手術性質而言,此是前提。在臨床上,又可按其首首都而徹底性分為絕對根治術和相對根治術兩種,前者是指手術清楚有足夠的安全範圍,如第一站淋巴結有轉移,手術超越此站,做包括第二站淋巴結的清除術,而相對根治術是指淋巴結清掃,僅至已有轉移的站別,而未超越此站。嚴格地說,已有漿膜侵犯的胃癌,由於腹腔內已有腫瘤細胞逸出種植的可能,因此即使施以根治術,也只能是相對根治術。
手術步驟
1、上腹正中切口
在臍上一厘米橫行切開腹直肌前鞘一厘米,即可確定腹白線位置和寬度。如果你的方向感較差,向上切開依然會偏離中線,那么在劍突下再切一個橫口。
2、探查
首先探查肝脾和盆腔有無轉移結節。然後探查胃,腫瘤大小形態、注意腫塊距離幽門和賁門的距離,特別注意賁門的位置需要靠胃管確定。切開肝胃韌帶無血管區,探查與胰腺的關係。幽門部腫瘤要注意與肝十二指腸韌帶的關係。提起橫結腸,觀察結腸中動脈是否被侵犯。如果有大量腫大淋巴結,要特別注意胃左動脈根部,還有多大間隙。根據探查結果,判斷腫塊能否切除,切除難點何在,淋巴結清掃範圍。
3、順序
從左向右,從下向上,從前向後一次探查。
4、網膜囊切除
首先是將大網膜從橫結腸上分離,這應該是比較容易的,然後是分離橫結腸系膜前葉,此處最容易分破,應該電刀分離與鈍性分離相結合,其中鈍性分離最好用不帶電的電刀頭左右橫行劃開,這樣既節約時間,又可以保證分離平面平行推進,避免受力不均而至撕裂。跨越胰腺下緣最好先分離胃胰韌帶,然後自右向左分離。
5、幽門
在幽門下,有胃網膜右血管根部,幽門下淋巴結及幽門靜脈。
先切開十二指腸下緣腹膜,顯露胰腺,此時你可以發現,胰腺有一個向上的凸起,凸起的頂端是網膜右血管根部,沿凸起 向上時動脈,而靜脈則向下。由於網膜右靜脈與右結腸靜脈匯合成乾,應該先將其結紮,然後向上銳性分離幽門下淋巴結,最後於十二指腸下緣,緊貼十二指腸壁向右撐開,便可根部結紮網膜右動脈根部,同時避開了密集的幽門下靜脈。
6、十二指腸殘端
對於幽門部腫瘤,能否切除除了確定有無胰腺侵犯外,最重要的就是能否做到完好的十二指腸關閉。要特別注意能夠殘留多少十二指腸,血運,肝十二指腸韌帶。對於無法確定的病例,最好先切開膽總管前腹膜,顯露膽總管。然後切開十二指腸上下緣腹膜,分離十二指腸後方,確定可以保留的長度,並且與肝胃韌帶無血管區開口雙向探查腫瘤與胰腺的關係。
關閉殘端後,十二指腸游離殘端長度不應大於1厘米,以保證良好的血運。對於血運不佳、閉合後有滲漏的病例,應該毫不猶豫的行十二指腸造瘺術,關腹前必須再次觀察殘端情況。
7、小彎側清掃
由於胃癌多發於小彎側,因此小彎側清掃是根治術的重點。清掃的範圍包括胃小彎與肝臟之間除了肝血管、膽總管外的所有血管、淋巴、脂肪組織。如何才能順利完成清掃哪?最主要的就是清掃順序。
推薦順序:先在肝胃韌帶無血管區縱形切開,探查胃後壁。將切口向上延長直達肝臟下緣,這個點就是我們清掃的起點。注意,在此之前,不要結紮、切開任何小彎側組織。任何提前的操作多會造成重複勞動,並對下一步的操作 形成影響。然後沿肝下緣向右切開腹膜,直達肝固有動脈,跨越動脈在膽總管前方下行達十二指腸上緣,沿十二指腸上緣向左,達胃十二指腸動脈。向右游離肝十二指腸韌帶前葉至肝固有動脈左側,然後沿肝總動脈向左,根部結紮其上發出的肝右血管,結紮切斷跨越其上的胃左靜脈,直達腹腔乾根部。如果肝總動脈旁有腫大淋巴結,可銳性分離與血管粘連,然後紗布壓迫止血即可,多不需結紮。
根部結紮胃左動脈根部,自原起點沿肝臟向左,直達賁門右側,然後自賁門向下,沿胃小彎結紮切斷血管,直達預定斷胃位置,便可將小彎側完整清掃。
手術要點
1.體位、切口平臥位,在一般情況下施行全胃切除術可經上腹正中切口完成,即上自劍突向下繞臍達臍下2cm,必要時切除劍突可獲得充分顯露。如開腹探查發現腫瘤較大累及賁門或食管下段時,可採用胸腹聯合切口,左側墊高45°,經左第7肋間進胸。
2.探查開腹後,探查過程與手術操作一樣要堅持無瘤操作技術原則。不直接觸及腫瘤。探查順序由遠及近按一定程式進行。首先由膀胱直腸窩開始,檢查該窩有無腫瘤種植,卵巢有無轉移(Krukenberg tumor),然後探查肝臟膈面、髒面、肝門、脾門、胰體尾部。最後重點檢查胃部。用卵圓鉗提起胃以儘量減少瘤細胞的擴散。當癌已浸出漿膜外時,套用於紗布覆蓋封閉。再檢查腫瘤浸潤範圍,移動性,與胰腺、橫結腸系膜有無粘連以及各組淋巴結轉移情況,以決定切除範圍。
3.阻斷胃周動、靜脈血液循環將胃向下牽引,在小網膜接近胃左、右動、靜脈根部縫扎,繼之對胃網膜左、右動、靜脈亦予結紮,同時把賁門口和幽門口以粗線阻斷,以防操作中癌細胞血行擴散。
4.切除網膜助手將胃上提,橫結腸向下牽引,使胃橫結腸間系膜緊張,術者左手牽引大網膜顯露無血管區,用電刀自橫結腸緣上切開。從結腸中間部開始向左側切至脾下極處,繼而向右側切開,直達橫結腸肝曲。
5.切除橫結腸系膜前葉前清除14、15組淋巴結提起已切開的大網膜,從橫結腸中動脈右側開始,以尖刃刀加紗球剝離子在結腸系膜前後葉之間,進行銳性和鈍性解剖剝離,在此易找到疏鬆結締組織間隙,循此間隙容易清楚地剝離、清除結腸系膜前葉及其附麗的脂肪淋巴組織。繼續向上剝離達胰腺下緣,可找到結腸中靜脈與胃網膜右靜脈匯合處,清除腸系膜根部(第14組)淋巴結及其以遠的結腸中動脈周圍(第15組)淋巴結,沿此層次繼續剝除胰腺被膜達胰腺上緣。
6.切斷胃網膜右動、靜脈,清除第6組淋巴結繼續向右上方解剖,在胰頭和十二指腸下緣,將胃網膜右靜脈根部結紮、切斷。繼而上尋胃十二指腸動脈分出的胃網膜右動脈,亦予結紮、切斷,並清除第6組(幽門下)淋巴結。
7.清除胰後淋巴結切開十二指腸外側腹膜,將胰頭和十二指腸向內側充分分離翻起,切開胰頭背側融合筋膜層,在其下可見胰十二指腸後動脈弓,此弓旁有數個淋巴結,即第13組胰後上下淋巴結。予以清理切除後繼續向內上方解剖,覓得膽總管胰腺段,在直視下清除膽管下端淋巴結即第12b組淋巴結。此時可清楚見到裸露的下腔靜脈、腹主動脈及十二指腸韌帶下端的肝總動脈。
8.清除肝十二指腸韌帶內淋巴結向下方牽引胃和十二指腸,顯露肝門區、小網膜,將其沿肝下無血管區切斷。從肝門向十二指腸方向解剖,清除肝十二指腸韌帶前面被膜及疏鬆組織。顯露肝固有動脈、膽總管及門靜脈乾。找出胃右動脈和靜脈,在根部分別結紮、切斷。切除膽囊頸部淋巴結、肝固有動脈周圍及門靜脈前後脂肪淋巴組織,完成肝十二指腸韌帶內第12組諸淋巴結的清除。
9.切斷十二指腸幽門側清除完畢後,通常在距幽門以遠3cm處切斷十二指腸。如幽門部疑及癌浸潤,可在4~5cm以遠處切斷。如擬行BillrothⅡ式吻合,可常規縫合關閉十二指腸殘端。
10.清除肝總動脈乾淋巴結沿已解剖的肝固有動脈,向內側切開肝總動脈前皺襞,向下剝出胃十二指腸動脈。繼續沿動脈乾向中心側解剖,切開肝胰皺襞被膜,直達肝總動脈根部。在此過程中從胰腺上緣清除肝總動脈乾及其根部淋巴結(第8組),同時在此解剖過程中注意匯入脾靜脈或門靜脈的胃冠狀靜脈,必須將其切斷並妥善結紮。
11.清除腹腔動脈周圍淋巴結將已切斷的胃向左上方翻轉提起,沿肝總動脈乾向其根部向上解剖,以清除腹腔動脈周圍淋巴結。在腹腔動脈左上方分離出胃左動脈,雙重結紮、切斷。沿胰上緣進行脾動脈乾解剖直達脾門。在此過程中清除了胃左動脈乾,腹腔動脈周圍、脾門及脾動脈乾(第7、9、10、11組)淋巴結。
12.清除胃網膜左動脈淋巴結在前述大網膜切除的基礎上,沿胃網膜左動靜脈進行分離。儘量顯露,在其根部結紮、切斷,以清除4Sa、b組淋巴結,如系較早期胃癌不擬聯合脾、胰尾切除,可於胃短動脈第2分支結紮、切除,即告完成脾曲解剖。
13.如系胃體或大彎側胃癌,可一併提出脾臟,剝開脾腎韌帶及胃膈韌帶,沿腹膜後間隙完全游離胰尾體部。將脾靜脈在腸系膜下靜脈匯入部左側結紮、切斷。如需切胰體、尾,可在門靜脈、腸系膜上靜脈軸以左切斷,單獨縫扎胰管,將斷面仔細止血。
14.切除胃切斷肝左葉三角韌帶,把肝左外葉翻向右下方,顯露賁門區。切開食管裂口周圍腹膜,分離食管下端,切斷迷走神經前後乾,可使食管拉向腹腔6~8cm,足夠在腹腔內與空腸吻合之用。胃切除的上下斷端,上端至少應距病灶6cm,下端至少距幽門下3cm.切斷食管下端可以在無創直角鉗控制下切除整塊標本。也可以把胃上提以牽引食管便於與空腸吻合,然後切胃。
15.消化道重建術全胃切除後消化道重建的方法很多,僅將常用的食管空腸吻合術和三疊空腸囊代胃術介紹如下:
⑴食管空腸端側吻合術:助手把胃翻起向上方牽引,顯露食管下端,於擬切斷平面的兩側各縫一針牽引線,再選擇距十二指腸懸韌帶下約20cm處的一段空腸,經結腸前或結腸後與食管作端側吻合。先用絲線間斷褥式縫合食管後壁肌層及空腸漿肌層一般縫5~6針即可.在距第1排縫線0.3~0.5cm處分別切開食管後壁和空腸壁,吸盡食管和空腸內容物後,將後壁內層用絲線作全層間斷縫合,切斷食管前壁,去掉病胃。將胃管經吻合口入空腸輸出袢,繼續用絲線將吻合口前壁作全層間斷內翻縫合,再作食管前壁肌層及空腸漿肌層間斷褥式縫合,完成吻合口前壁縫合。最後,將空腸漿肌層及膈肌腹膜作3~4針間斷縫合,以加強吻合口前壁。為了減少十二指腸內容物對吻合口的刺激,可在吻合口以下5cm處,將空腸輸入和輸出袢之間,作一8~10cm長的側側吻合,此側側吻契約時可收到增加胃納、減輕食物傾倒的效果。至此,全胃切除食管空腸吻合術即告完成。
⑵食管空腸端端Y式吻合:首先在十二指腸懸韌帶以下10~15cm處提起一段空腸袢,由助手按A線或B線選好血管弓.按A線切斷血管弓以期延長系膜,在十二指腸懸韌帶下10~15cm處夾兩把無損傷直角鉗.在兩把直角鉗間切斷空腸。選擇在橫結腸系膜無血管區戳孔拉上遠端空腸.在遠端空腸40~50cm處,先行近端空腸與遠端空腸端側Y式吻合,並把二者系膜間隙封閉,以防發生內疝.把食管下端與上提空腸兩把直角鉗靠近,用1號絲線先行食管和空腸後壁間斷褥式縫合4~5針,併攏兩直角鉗,抽緊全部褥式線。去掉直角鉗,逐一打結.前壁用間斷褥式內翻縫合,打結在外,最後把吻合口漿肌面與膈肌裂孔邊緣腹膜間斷縫合數針,以加強並腹膜化.手術完成後將鼻胃管通過食管空腸吻合口送抵空腸端側吻合口附近,早期起減壓,後期用以鼻飼。於食管吻合口下和胰殘端脾窩處置膠管行負壓引流。
⑶三疊空腸囊代胃術:在全胃切除食管空腸吻合術後,食物排空加速,病人的營養和體重常難以維持正常,因此可附加各種結腸或空腸代胃手術,以克服上述缺點。食管、十二指腸間置三疊空腸法:取近段空腸一段約40cm,保留其系膜內的血液供應。將上口與食管作吻合,下口與十二指腸作吻合,中間腸袢則摺疊成3段,每段長約10~12cm;腸壁之間用絲線縫合,形成三疊空腸囊以代替胃腔。然後,將剩餘空腸作端端吻合。三疊腸袢近食管段和近十二指腸段均為順蠕動,而中間一段腸袢則為逆蠕動,可使食物排空延緩,有利於營養的吸收和體重的維持.三疊空腸Y式吻合法:對於全胃切除後,十二指腸殘端過短或有粘連,不能與插入的空腸吻合的病例,可將十二指腸殘端閉合,於十二指腸懸韌帶下15~20cm處切斷空腸,把遠段空腸在結腸前提上,與食管行端端吻合。繼而將食管空腸吻合口下方的空腸袢作三段摺疊縫合。最後,把近端空腸在空腸囊輸出袢腸段下方約10~15cm處的遠段空腸上行端側吻合,可同樣收到延緩排空、有利於營養吸收的效果。
腫瘤分型治療
腫瘤分型綜合治療是根據患者的機體情況、腫瘤的病理類型、侵犯範圍和發展趨勢,有計畫、合理地套用現有的治療手段,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癒率、提高生存質量。是現階段治療腫瘤的新型方案,是絕大多數腫瘤治療的基本原則。
術後飲食注意
因胃癌根治性切除術後僅殘留小部分胃或全胃切除後空腸間置代胃,進食容受量比原來明顯減少,只有增加餐數,才能彌補食量不足,滿足機體對營養物質的需求。因此患者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進食時間規律,定時定量進餐,堅持少食多餐,以每天5~6餐為宜。主食與配菜應選軟爛且易於消化的食物。千萬不可暴飲暴食。
預防貧血
適當選用動物肝臟、新鮮蔬菜等,以提高各種維生素、礦物質的獲取量。需要注意的是,胃癌手術後,患者易發生缺鐵性貧血,因此可適當食用瘦肉、魚、蝦、動物血、動物肝、蛋黃、豆製品以及大棗、綠葉菜、芝麻醬等富含蛋白質與鐵質的食品,防止貧血。
多食魚肉
術後初期應按照水分、清流、流食、半流、軟食、普食順序進食。流質飲食以米湯、蛋湯、菜湯、藕粉為宜,應避免會誘使腸脹氣的食物。半流質飲食應選擇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低脂肪、新鮮易消化的食物。動物性蛋白最好的來源是魚類,因為魚類不僅蛋白質含量豐富,胺基酸的組成與相互之間的比值都與人體相近,魚蛋白的利用率可達96%,魚的脂肪含不飽和脂肪酸較高,且易為人體消化吸收,所以我們鼓勵多食魚類,如黃花魚、鯽魚等。進普通飲食後應多食蔬菜、水果等含纖維素高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暢,促進毒素排泄。
少食甜食
1、應補充高蛋白飲食,選擇易消化、必需胺基酸種類齊全的食物,如魚、雞蛋、蝦、瘦肉、豆製品等,蛋白質供能占總能量的15%~20%, 如一個體重70 公斤的人,每天可攝入蛋白質70~140 克。
2、糖攝入過多,易引起高滲性傾倒綜合徵(胃切除術後引起的進餐後的不適症狀)。因此,糖類應適當控制,糖類供能應占總熱量的50%~60%,避免攝入過甜食物,應以澱粉類食物為主。
3、脂肪供能不超過總能量的35%,避免食用畜肉脂肪,應選擇易消化吸收的脂肪,如植物油、奶油、蛋黃等。少數患者術後若發生脂肪痢(指腹瀉時拉出大量脂肪顆粒),應減少脂肪攝入量。
細嚼慢咽
術後胃的研磨功能缺乏,所以牙齒的咀嚼功能應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對於較粗糙不易消化的食物,應細嚼慢咽。如要進食湯類或飲料,應注意乾稀分開,並儘量在餐前或餐後3 0 分鐘進湯類,以預防食物過快排出影響消化吸收。進餐後應側臥位休息以延長食物的排空時間,使其完全消化吸收。
胃癌術後飲食如果能注意上述事項,一定可以減輕患者痛苦,促進傷口恢復,提高生命質量,為下一步治療提供更好的身體基礎。
溫馨提示:胃癌術後飲食如果不當就會對身體產生危害從而誘使併發症的發生,因而作為胃癌病人的家屬,需要從科學的角度來為患者提供合理的胃癌術後飲食,讓患者身體儘早復原。研究表明,胃癌患者後結合科學飲食的同時服用理中散結消癌湯作為輔助,能夠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提高手術成功率,有效避免復發和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