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多由於燥熱之邪灼肺,或癆蟲襲肺,或痰火內郁傷肺,或五志過極化火灼肺,以及久咳耗傷肺陰所致。
燥為秋令主氣,最易傷肺。燥邪為害,最易耗傷人體的津液,形成陰津虧損的病變,表現出各種乾澀的症狀和體徵,所謂“燥勝則乾”,燥邪犯肺,使肺津受損,宣肅失職,從而出現乾咳少痰,或痰黏難咯,或痰中帶血,以及喘息胸痛等。
“癆蟲”乘虛侵入機體,五志化火,或痰火內郁等均是容易損傷肺臟陰津的原因,從而出現肺陰虛證。肺臟陰虛津虧,久延不復,常損及於腎,而致肺腎陰虛。
臨床表現
本證以肺病常見症狀和陰虛內熱證共見為辨證要點,肺陰不足,虛火內生,灼液成痰,膠固難出,故乾咳無痰,或痰少而黏。陰液不足,上不能滋潤咽喉則口燥咽乾,外不能濡養肌肉則形體消瘦。虛熱內熾則午後潮熱,五心煩熱。熱擾營陰為盜汗,虛熱上炎則顴紅,肺絡受灼,絡傷血溢則痰中帶血;喉失津潤,則聲音嘶啞。舌紅少津,脈象細數,皆為陰虛內熱之象。
辨證施治
證候:乾咳無痰,或痰少而黏,口燥咽乾,形體消瘦,午後潮熱,五心煩熱,盜汗,顴紅,甚則痰中帶血,聲音嘶啞,舌紅少津,脈細數。治則:養陰清肺。主方:沙參麥冬湯,百合固金湯。前者補肺胃之陰,後者補肺腎之陰。食療中可以選擇的有:雪梨、百合、銀耳、山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