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肺癌生物靶向治療》從分子基礎闡述腫瘤的形成,形成過程中的信號傳導通路的變異,基因的突變,重點介紹了目前生物靶向治療的新進展、新藥物及新的臨床研究。本書內容科學,觀點新穎,邀請了國內多位知名專家編寫,參考了最新發表的文獻及有突破意義的臨床研究,力求從知識、數據求真,展現腫瘤生物靶向治療的最新面貌。
《肺癌生物靶向治療》中介紹的腫瘤分型綜合治療體系是根據患者的機體情況、腫瘤的病理類型、侵犯範圍和發展趨勢,有計畫、合理地套用現有的治療手段,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癒率、提高生存質量。是現階段治療腫瘤的最好方案,是目前絕大多數腫瘤治療的基本原則。
作者簡介
周彩存,男,1962年9月生,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現任同濟大學醫學院腫瘤研究所所長,腫瘤學系主任,上海市肺科醫院腫瘤科主任,肺癌免疫研究室主任,臨床藥理機構主任。《腫瘤》、《國際呼吸雜誌》、《中德臨床腫瘤學》、《中國肺癌雜誌》、《中國癌症雜誌》、《癌症》等雜誌編委。目錄
第一章肺癌分子發病機制
第一節生長因子信號通路
第二節癌基因與抑癌基因
第三節腫瘤侵襲、轉移與血管生成
第四節細胞凋亡與腫瘤
第二章表皮生長因子受體信號轉導通路
第一節EGFR的結構特性
第二節EGFR信號通路
第三節EGFR信號通路在癌變中的作用
第四節EGFR在肺癌的表達及其意義
第三章可逆性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抑制劑
第一節可逆性抑制劑的結構和藥理作用
第二節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抑制劑的臨床套用
第三節療效預測因素
第四節獲得性耐藥機制及其克服
第四章不可逆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抑制劑
第一節第二代不可逆酪氨酸激酶抑制劑
第二節多靶點不可逆酪氨酸激酶抑制劑
第五章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單克隆抗體
第一節EGFR單克隆抗體作用機制及其種類
第二節常用的EGFR單克隆抗體
第六章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抑制劑常見不良反應及其處理
第一節皮膚毒性
第二節皮膚毒性以外其他反應
第三節EGFRTKIs減量或停藥
第七章肺癌血管生成機制及治療
第一節血管生成機制和調控
第二節抗肺癌血管生成靶向治療策略
第三節抗肺癌血管生成抑制劑
第四節血管破壞製劑
第五節抗肺癌血管生成治療中存在的問題
第八章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及其受體抑制劑
第一節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與受體的結構和功能
第二節小分子的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受體抑制劑
第三節VEGF單克隆抗體
第四節VEGF-TRAP
第五節VEGF靶向臨床套用與地位
第六節抗血管生成抑制劑療效預測因素
第九章多靶點抑制劑及其他信號傳導通路抑制劑
第一節多酪氨酸激酶抑制劑
第二節C-kit,PDGFR
第三節P13K
第四節Ras/Raf/MEK/ERK信號傳導通路及其功能
第五節MEK小分子抑制劑
第六節Raf小分子抑制劑
第七節mTOR信號通路及其抑制劑
第八節環氧化酶抑制劑
第十章抗血管生成抑制劑臨床常見不良反應與處理
第一節出血
第二節高血壓
第三節蛋白尿
第四節血栓栓塞
第五節其他毒性
第十一章蛋白激酶C抑制劑
第一節蛋白激酶C的結構和分布
第二節蛋白激酶C的信號轉導通路和作用
第三節蛋白激酶C抑制劑臨床前研究及套用
第十二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受體抑制劑
第一節IGF-IR結構與功能
第二節IGF-IR臨床套用
第十三章蛋白酶體抑制劑
第一節蛋白酶體的結構和功能
第二節蛋白酶體抑制劑在肺癌治療中的套用
第十四章細胞凋亡信號通路與肺癌治療
第一節細胞凋亡的主要途徑
第二節B細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2家族(Bcl一2)
第三節凋亡抑制蛋白家族
第四節腫瘤壞死因子相關凋亡誘導配體
第十五章肺癌的基因治療
第一節基因治療的策略
第二節針對抑癌基因的基因治療
第三節針對癌基因的基因治療
第四節溶瘤腺病毒
第十六章肺癌疫苗
第一節肺癌抗原及其免疫
第二節黑色素瘤抗原A3結構及其疫苗
第三節BLP疫苗
第四節MUCl
第五節GVAX
第十七章肺癌免疫細胞治療
第一節DC疫苗
第二節過繼性細胞免疫治療
第三節肺癌的免疫治療概況
第四節腫瘤免疫耐受和逃逸的主要機制
第十八章分子靶向藥物與放射治療的聯合治療
第一節分子靶向藥物和放射治療聯合增效作用的理論基礎
第二節分子靶向藥物和放射治療聯合的臨床前研究
第三節分子靶向藥物和放射治療聯合的臨床套用
第四節分子靶向藥物和放射治療的聯合策略
第十九章小細胞肺癌的靶向治療
第一節信號轉導抑制劑
第二節血管生成抑制劑
第三節基質金屬蛋白酶抑制劑
第四節凋亡調節因子
第五節蛋白酶體抑制劑
第六節免疫治療
第二十章靶向治療藥物的臨床試驗設計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I期臨床試驗
第三節Ⅱ期臨床試驗
第四節Ⅲ期臨床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