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收益性

股票收益性是指持有金融工具可以獲得一定的報酬和金融工具本身的價值增值,這是投資者轉讓資本所有權或使用權的回報。

相互關係

金融工具的三個特性,即流動性、風險性和收益率是密切相連的。一般說來,流動性與收益性之問是負相關的關係。投資者接受較低的收益率是為了獲得較高的流動性,因此銀行活期存款比定期存款的收益率低。風險性和收益性是正相關的。大部分投資者厭惡風險,因此接受風險必須有高收益,這樣公司債券比政府債券的收益率高。風險性與流動性之間有一種內在的聯繫,流動性高的金融工具風險小,因為它們可以立即以接近原始購買的價格變現。因為長期債券的價格波動比短期債券大,它們就比短期債券的流動性低、風險高。

影響因素

不同的資產對企業收益也有不同的影響。資產按與企業收益的關係大致可以劃分為三類:一是直接形成企業收益的資產;二是對企業一定時期收益不產生影響的資產;三是扣抵企業一定時期收益的資產。直接形成企業收益的資產主要包括結算資產(預付賬款、其他應收款除外)、商品、產品資產、投資資產等。對企業一定時期的收益不產生影響的資產主要是貨幣資產。扣抵企業一定時期收益的資產主要有非商品、產品資產、固定資產、支出性無形資產,這些資產在一定時期內可以有助於企業收益的實現,或者說是企業收益實現不可缺少的條件,但是,從實際的收益計算看,這些資產轉移或攤銷價值則是其他資產取得收益的抵扣項目。所以,在總資產一定的條件下,這些資產占用越多,要抵扣的收益就越多,企業利潤就越小,反之亦然。因此在企業總資產中,應儘可能地增加直接形成企業收益資產的比重,減少其他兩類資產的比重。

此外,資產結構對收益的影響,還表現在資產內部結構不協調,即某項資產占用過多而另一項資產占用短缺所帶來的損失。這種損失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資產占用過剩,進而使資金成本無端增加,這是由融資成本多少來反映的;二是資產占用短少,會影響企業資金的整體周轉效果,如果周轉效率一定,結果必然會因此而減少總周轉利益。

悖論

增加收益是所有企業的第一企盼,很多金融創新就是為了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而研發。但金融危機帶給人們的結果卻是:運用精心編制的贏利策略適得其反,“精確”計算出的未來收益卻成為巨虧,驚詫過後需要的是認真及思:整個過程究竟錯在何處?

1.巨虧產生於高槓桿率的“倒戈”。藉助於高槓桿率,金融衍生品贏利的迅速與快捷首屈一指,這種經營方式確實具有“四兩撥千斤”的效果,繼投資銀行普遍採用之後,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也紛紛仿效。

2.“期望”收益堆起的是沙灘之廈。發展具有物質變化過程的實體經濟,要獲得相應收益是緩慢的、費時費力的。由於虛擬經濟可以超越物質的變化過程,通過金融獲得收益則經常表現得非常簡便和快捷。但長期脫離物質基礎,靠著自我複製、畸形發展的衍生金融只會成為沙灘上堆起的大廈。通過資本化收益模型得到的計算值,其本質是“期望”解而非“真實”解,在未來是否會實現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站在長期的、歷史的角度來看.這種收益是根本靠不住的。

3.投機式自營終成玩火自焚。各種證券化工具為金融業開闢了一系列新的利潤增長點,但金融機構的逐利性使其運用開始走向套期保值、分散風險和融資便利等正常目的的反面,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無節制地拓展自營業務,使投資活動逐漸轉化為純粹的投機活動,違背了誠信經營、穩健經營和審慎原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