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簡介
肝移植就是採用外科手術的方法,切除已經失去功能的病肝,把具有生命活力的健康肝臟植入體內,挽救瀕危生命,延長生存時間,提高生活質量,這個過程就是肝臟移植,俗稱"換肝"。1963年美國匹茲堡大學Stalzl教授完成了第一例臨床肝移植術,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和外科手術技術的進步,肝臟移植術的效果不斷改善。目前肝臟移植術後存活最長者超過30年,兒童或年輕受者術後可以正常發育生長和生育。自1963年Starzl行第一例肝移植手術後,肝移植技術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我國自90年代後,隨著新一代強力免疫抑制劑藥物的出現,術後ICU水平的提高,使肝移植在我國日益成為一種普通的例行手術,成功率達95%,良性肝病肝移植後一年存活率可達90%,三年存活率80.5%。接受肝移植的患者多為終末期肝病患者,各種原因所致肝硬化接受移植的數量約占目前肝移植總數的60%以上。隨著出院患者的增多,研究者從最開始關注肝移植手術的成功率轉移到重視患者術後的生存質量。本研究旨在通過調查肝移植術後患者生存質量,篩選影響患者生存質量的主要因素,為肝移植患者的臨床心理干預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便於對其實行個體化的身心整體護理,提高整體護理的質量,進而改善其生活質量。對象與方法:選取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在解放軍第458醫院全軍肝病中心以及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肝移植中心接受肝臟移植手術的患者90例。肝移植患者手術後,符合下列各條件:神志清醒;肢體無明顯殘疾。
458醫院全軍肝病中心在肝臟移植方面積累了大量經驗。迄今為止,據中心不完全統計,肝移植已被成功用於60多種肝臟疾病的治療,依據疾病的性質,可概括分為:終末期肝硬化、肝癌、代謝性肝病、急性或亞急性肝功能衰竭等。此外,隨著肝移植經驗的增加,移植的禁忌證也在不斷地減少,患者的術後恢復情況也越來越良好。根據中心部分肝腫瘤接受肝移植治療的患者隨訪,8年前曾在我院進行肝移植治療的患者,至今仍能夠如正常人一樣工作、生活。
肝移植禁忌症與適用症
▪先天性肝代謝障礙性疾病:是少見的幼兒疾病,有肝豆狀核變性(Wilson病)、酪氨酸血症、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神經髓鞘磷脂蓄積症(Niemann-Pick病)、尿素循環酶缺乏症及血友病甲或乙等。
▪先天性膽道閉鎖:肝移植適用於不能作肝門—空腸吻合(Kasai)的膽道全閉鎖型,即先天性膽管消失症。
▪肝腫瘤:良性腫瘤如巨大肝血管瘤,多發性肝腺瘤病,多發性肝囊腫等。惡性腫瘤如原發性肝癌、局限於肝的轉移癌原發灶已根治、膽管細胞癌、血管內皮肉瘤、平滑肌肉瘤等。
▪Budd-Chiari綜合徵:肝上、下腔靜脈阻塞伴有進行性肝功能不全而無凝血機制障礙或骨髓増生症時,特別是發生肝靜脈炎延至肝小葉。
▪初次肝移植失活:包括保存失活、嚴重排斥危象、肝動脈血栓形成、移植後感染等併發症。
術前評估——肝移植的難度風險及注意事項
1.肝源的問題。目前在我國應該進行肝臟移植的患者中,由於受到肝源問題的嚴重限制,僅有不到5%的患者能夠接受肝臟移植手術。
2.活體肝移植費用昂貴,一般在60萬左右。此外,還受到法律、宗教、傳統文化因素、倫理學以及供者的身體條件等非常多的限制。
3.術後病人需長期(終生)使用免疫抑制劑,而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可能導致因免疫功能低下而造成各種疾病。
4.肝移植手術的術中術後會引發諸多併發症。超急性、急性排斥反應或慢性排斥反應,都可能導致不可逆轉的肝功能衰竭,病人死亡或需再次肝移植。
肝移植術後護理
1、終身隨訪
和普通病人不同,肝移植康復者術後要求終身隨訪。一定要堅持定期門診複查,通過定期的門診複查,醫生可以及時發現併發症早期的蛛絲馬跡,了解化驗檢查數據的變化,一旦發現問題可以及時處理。
2、按時、按規定服藥
按時、按規定服藥,使機體的免疫機制處於一種穩定的免疫移植狀態。移植術後,始終面臨著排斥反應,感染和其他潛在的併發症,為此必需終身服用免疫抑制劑和某些抗感染藥物。
3、生活規律,避免疲勞
肝移植術後,病人應該保持生活規律,避免勞累,但這並不意味著只讓病人整天臥床休息,適當的活動是有益的,隨著身體的日漸康復,移植受者完全可以恢復正常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