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瘤檢查方法
由於臨床上大多肝血管瘤患者瘤體較小,且多無症狀,所以診斷並非容易,往往要結合一些有關檢查方能確診。目前臨床上常採用的檢查方法有:超音波檢查、(包括 A 型超聲和 B 型超聲檢查),放射性核素血池掃描、肝動脈造影、動態 CT 、核磁共振( MRI )。檢查方法特點
〔1 ) B 超診斷:
B 超對肝內血管瘤的診斷具有簡便易行 , 敏感性較高的優點 , 是目前臨床上最常用檢查方法 , 肝血管瘤往往由 B 超首先發現 , 其敏感性很高 , 甚至可檢出 1cm 以下的小血管瘤 , 但其特異性不高。( 2 ) X 線診斷:
巨大血管瘤引起肝臟明顯增大時 , 單片可以顯示肝臟增大。胃腸鋇劑造影 , 也可顯示胃腸道受推壓的表現。有時血管瘤鈣化 , 表現為條索狀緻密影 , 有呈放射狀排列的傾向,偶爾可見靜脈石,多數肝臟血管瘤較小 , 也不鈣化 , 所以單片和胃腸鋇劑造影往往不能顯示 , 只有選擇性腹腔動脈造影才能發現。由於其特異性不高 , 故臨床上套用較少。( 3 )肝動脈造影診斷:
本法有相當的特徵性,病灶的檢查率和診斷的符合率均較高,可達 95% 以上。( 4 )放射性核素血池掃描診斷:
一般認為血池掃描的特異性高, 陽性提示診斷價值幾乎達 100% 。但其敏感性較低 , 小於3cm的病灶不易檢出 , 而 3cm 以上的血管瘤 CT 表現常較典型。( 5 )動態 CT 診斷:
近年來由於 CT 的廣泛運用 , 大大提高了肝血管瘤的檢出率。 CT 能發現較小的病灶,利用造影劑的作用,對肝內占位病灶能做出較好的定性診斷,血管瘤診斷的符合率較高可達 95% 左右,但對直徑 < 2cm 的血管瘤易誤診為原發性肝癌。( 6 ) MRI 診斷:
MRI 對含血管的病灶敏感性較好,肝血管瘤血管腔內含有緩慢的血液流動 , 其T1 及T2弛豫時間較實體瘤為長。本法的檢出率較高,但價格亦較高。總之診斷肝血管瘤的超聲及CT最為方便,而血池掃描與肝動脈造影為確診手段。診斷肝血管瘤怎樣選擇影像檢查?
以上所例各種影像學檢查都有其特點 , 多種檢查手段相結合可提高肝血管瘤的診斷 率一般來說 , 對於肝內占位病灶 . 可先行 B 超檢查 , 簡便易行 , 不能定性者再行 CT 檢查 , 若 CT 不能定性可進一步行快速增強動態掃描或 MRI 檢查 , 對多項影像學檢查都不能排除肝癌時 , 才行肝動脈影甚至剖腹探查。
肝血管瘤B超檢查特徵
B 超對肝內血管瘤病的診斷具有簡便易行,敏感性較高的優點 , 臨床上肝血管瘤往往由 B 超首先發現,所以 B 超應為肝血管瘤的首選檢查方法。腫瘤的圖像常見有高回聲型 ,低回聲型和二者混合型 , 高回聲型血管瘤 B 超的診斷符合率可高達 90%, 但低回聲型易誤診為原發性肝癌 , 總的 B 超診斷符合率可達 54.5~91.9% 。血管瘤典型超聲表現為均質 , 強回聲 , 邊緣清楚及後壁聲影增強的肝內占位 , 中心可出現小的低回聲區。大約65%~75% 的血管瘤呈現上述典型表現,其餘病灶呈低回聲、等回聲、混合回聲。高回聲也非血管瘤的特異征像 , 同樣見於少數血管豐富的 HCC 、轉移灶、腺瘤、 FNH 等病灶。總之 ,B 超檢查血管瘤有一定的局限性,易誤診,診斷的符合性較差 , 需藉助其它的檢查手段。同位素掃描能診斷肝血管瘤?
同位素掃描即核素血池掃描。先以 硫膠掃描顯示病變部充盈缺損 , 具邊緣清晰 , 完整 ,2 日後再以 99mTc 標記紅細胞作肝臟血池掃描 , 有放射性積聚這一填充現象即血管瘤的特徵。一般認為 , 血池掃描的特異性高 , 陽性提示診斷價值幾手達 100% 。但其敏感性較低 , 小於 3cm 的病灶不易檢出 , 而 3cm 以上的血管病 CT 表現常較典型。
CT掃描診斷肝血管瘤有何特徵?
CT掃描即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它的問世是肝膽系疾病影像診斷一大進展,也是肝膽系疾病診斷學有飛躍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顯示肝血管瘤特徵時,CT掃描技術起決定性作用,要做到“二快一長”,即注射快、掃描快,拍片時間要長。平掃肝血管瘤表現為圓形或卵圓形低密度灶,境界清楚,外形光滑或呈輕度分葉狀,多數密度均勻,中心部可見不規則形更低密度區,它不能和肝癌或其他腫瘤區別。強化後即時掃描腫瘤由低密度較變為早期周邊濃集的高密度增強影,中心濃染與肝實質等密度, 以後回復至平掃時的低密度原腫瘤中心不規則更低密度區則不強化,有時呈延遲掃描圖像。
MRL代表什麼?
MRL即磁共振,是一種新興的成像技術,它利用原子顯示出來的磁性形成診斷圖像,這些圖像提供化學和解剖的信息在磁場中一個運動著的原子核顯示出若干基本參數MRL成象中幾個特別重要的參數如下:
T1鏇轉一點陣弛緩時間 T2鏇轉一迴轉弛緩時間 P原子核的密度 Q化學偏移 T1和T2的關係: T1 通常大於或等於T2、在液體中T2接近T 1在固體中 T1長、 T2短。在水中T1和T2約為35、在水中可延長到分、而T2縮短至10餘45。SR飽和回信程式IR反轉回信程式。
肝血管瘤在MRI成象中有何特徵?
由於MRI對含血管的病灶敏感性好,且血管瘤血管腔內含有緩慢的血流動,在T1WI 期病灶表現為低信號,T2WI上為高信號,為此甚至直徑為0.5cm的腫瘤也能被發現,同時利用腫瘤與肝信號的比值( T/L )及腫瘤的T2值比較,能較好地區別肝血管瘤與原發性肝癌。有人統計MRI診斷肝血管瘤其敏感率為90%,特異性為92%
實驗室檢查
一般來說,肝血管瘤實驗室檢查結果無特異性。肝功能多屬正常,AFP為陰性,少數患者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減少。肝血管瘤病人甲胎蛋白會增高嗎?
一般來說,肝血管瘤患者,甲胎蛋白不會增高,ATP定性試驗為陰性。若病人AFP持續陽性,其值逐漸增高,應作肝臟B超CT或MRI等檢查,以排除癌變可能。
抽血化驗會影響身體健康嗎?
人體血液總量成年人一般為4000~5000毫升,血液含有細胞部分(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及液體部分(血漿),這些成分在體內都是新陳代謝的,如紅細胞生存時間為120天,血細胞不斷地從骨髓中發育出來。因此每人每次抽血400毫升是允許的,抽血化驗一般不超過10毫升,所以對人體不會有任何影響。
肝血管瘤應與哪些疾病作鑑別?
由於臨床上肝血管瘤症狀不明顯,甚至無症狀,只有瘤體增大時才有症狀,大多是在體檢時才發現肝臟有腫瘤不易做出確切的診斷。所以應與下列疾病相簽別:小肝癌、肝包蟲病、肝非寄生蟲囊腫。
肝血管瘤怎樣與小肝癌相鑑別?
臨床上肝血管瘤易與小於3cm的小肝癌相混淆,不易鑑別。一般來說可從病史、化驗、 CT等輔助檢查作出簽別。小肝癌一般有肝炎,肝硬化病史,多見於男性,病程短,全身情況差, 肝質地硬,壓痛。甲胎蛋白(AFP)可為陽性;肝血管瘤無肝炎,肝硬化病史多見於女性,病程長全身性況良好,肝質軟,AFP陰性,但是肝硬化病例同樣可合併血管瘤,有時肝癌與血管瘤可同時存在,因此必須重視CT表現。動態CT是小肝癌與小血管瘤鑑別的主要手段,兩者早期均可出現顯著強化,小肝癌往往是整個病灶強化,均勻或不均勻,而小血管瘤以邊緣強化多見,兩者明顯區別在於峰值特續時間的長短,以及延遲掃描病灶是否縮小或出現等密度充填。少數病例動態CT仍然不能區分的可行CTA檢查。增強效果差的CT圖像對兩者的鑑別價值不太。無論CT、MRI若發現病灶周圍有假包膜存在則高度提示小肝癌診斷。部分轉移性肝癌病例邊緣強化很顯著,類似血管瘤的早期增強表現,但延遲掃描可資鑑別。動態觀察小肝癌終究會發展而肝血管瘤常歷時數年不變。另外,血池掃描,肝動脈造影亦有助於兩者鑑別。
肝血管瘤怎樣與小肝癌相鑑別
臨床上肝血管瘤易與小於3cm的小肝癌相混淆,不易鑑別。一般來說可從病史、化驗、 CT等輔助檢查作出簽別。小肝癌一般有肝炎,肝硬化病史,多見於男性,病程短,全身情況差, 肝質地硬,壓痛。甲胎蛋白(AFP)可為陽性;肝血管瘤無肝炎,肝硬化病史多見於女性,病程長全身性況良好,肝質軟,AFP陰性,但是肝硬化病例同樣可合併血管瘤,有時肝癌與血管瘤可同時存在,因此必須重視CT表現。動態CT是小肝癌與小血管瘤鑑別的主要手段,兩者早期均可出現顯著強化,小肝癌往往是整個病灶強化,均勻或不均勻,而小血管瘤以邊緣強化多見,兩者明顯區別在於峰值特續時間的長短,以及延遲掃描病灶是否縮小或出現等密度充填。少數病例動態CT仍然不能區分的可行CTA檢查。增強效果差的CT圖像對兩者的鑑別價值不太。無論CT、MRI若發現病灶周圍有假包膜存在則高度提示小肝癌診斷。部分轉移性肝癌病例邊緣強化很顯著,類似血管瘤的早期增強表現,但延遲掃描可資鑑別。動態觀察小肝癌終究會發展而肝血管瘤常歷時數年不變。另外,血池掃描,肝動脈造影亦有助於兩者鑑別。肝血管瘤與肝包蟲病鑑別
肝泡狀棘球蚴病左肝內形成浸潤性腫塊,無被膜,狀似海綿,韌如橡皮臨床上應與肝血管瘤相鑑別。但前者的特點是:
(1)病人曾生活在肝包蟲病流行區。
(2)有羊、犬接觸史,特別是與牧區運來處理不夠嚴格的皮毛料接觸史。
(3)肝包蟲皮內實驗陽性。
(4)嗜伊紅細胞腦計數增多約占1/3的病例。
肝血管瘤會自然破裂嗎?
肝血管瘤是常見的肝臟良性腫瘤,自然病程長,大多數病人終生無症狀,據臨床觀察及有關資料顯示, 肝血管瘤發生自然破裂的機會是相當罕見的,但由於種種原因肝血管瘤破裂亦可見到一般來說瘤體大於30cm或嬰兒患者易引起破裂。常見的原因有外傷,穿剌,剖腹活檢,舉重,妊娠,分娩時急產,人工呼吸擠壓胸部等,這些誘因均可增加腫瘤破裂的機會。
肝毛細血管瘤常見嗎?
肝毛細血管瘤十分少見,據報導在國家醫院50000例屍檢中僅見一例,它雖非腫瘤但累及全肝,常伴有遺傳性毛細血管擴張症病史。
肝血管瘤危及生命嗎?
血管瘤自發性破裂腹腔內大出血是嚴重的併發症也是這種病人的死亡原因。病人突然出現急性腹痛,伴有休克,因巨大的海綿狀血管瘤在血管瘤竇內不斷出現纖維--血凝塊而導致循環中大量纖維旦白原的消耗,出血不易止住。死亡率高達80%。年齡愈小破裂的機會愈大。一組報告6例嬰兒竟有5例發生出血其中3例死亡。
肝血管瘤檢查時有何特徵?
多數有症狀型者可在上腹捫及包塊,鈍圓、光滑柔軟、囊性感、無壓痛、隨呼吸上下移動並與肝相連。個別患者包塊質硬,偶然在瘤體上聽診可聞及傳導的血管音。
肝血管瘤的危害性
引肝血管瘤多屬於海綿狀血管瘤是一種常見的肝臟良性腫瘤,肝血管瘤發展緩慢,多數是通過瘤體本身的不斷擴張的血管腔而增大,肝血管瘤周圍界限清楚,不像惡性腫瘤呈浸潤性生長,一般肝血管瘤瘤體本身不發生癌變,且預後良好。肝血管瘤雖然是良性腫瘤,但它嚴重程度與否以它生長的部位、大小、速度而決定。肝血管瘤生長的部位如果影響了人體的器官功能,就可能造成嚴重後果,例如長在脊髓腔內的血管瘤,會造成神經組織的壓迫,甚至造成截癱;長在眼眶中的血管瘤會壓迫眼球,嚴重影響視力;位於肝包膜下,可能會有大出血可能,危及生命。肝血管瘤如果瘤體直徑小於4cm,無臨床症狀,且動態觀察其靜止不發展,一般不會破裂出血,即不嚴重,無生命危險,定期複查即可;如果瘤體過大的或囊壁薄,尤其靠近肝表面的血管瘤,加上血管瘤內血管和血液豐富,會因外力等因素可能導致腹腔內大出血,危及生命。因此肝血管瘤的治療主要取決於是否有臨床症狀及其生長速度、部位和大小而定。目前生物高分子介入治療對肝血管瘤在臨床有明顯的治療效果。
肝血管瘤的危害之一
肝臟血管瘤遏制了肝臟的健康功能,弱化了健康肝臟生成的先天基礎,由於肝血管瘤附著於肝臟,隨著它的逐漸生長,面積擴張,血湖增大。淤血增硬,血液增濃,使肝功能逐漸出現異常。肝血管瘤的危害之二
肝血管瘤損害了肝臟的代謝作用。肝臟是人體內最活躍的代謝器官,幾乎參與體內全部物質代謝過程,對維持生命十分重要。肝的代謝功能一但發生紊亂,整個機體將受到很大影響,肝臟的代謝作用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糖代謝,穩定血糖濃度,提供全身所需要的糖。
二是脂類代謝,肝臟分泌膽汁,有利於之類消化吸收,多種類由肝臟合成脂蛋白輸出,膽固醇的合成含量反映肝功能的強弱。
三是蛋白代謝,成人每天合成的蛋白約98克,其中40%在肝臟合成,並完成蛋白質分析任務。
四是維生素和激素代謝,肝臟是儲存多種維生素的場所和滅活激素器官,如性激素等。肝血管瘤瘤體的不斷增大壓迫周圍的毛細血管擴張和靜脈血管瘤畸形,使肝臟增大或增厚擠壓胸腔。極易導致肝的各種代謝功能發生單方面的故障,從而使身體需要的某種物質代謝出現貧乏或過剩,破壞了肝臟代謝的均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