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會陰區潮濕不潔

肛門會陰區潮濕不潔

老年大便失禁或稱肛門失禁是指每天至少2次或2次以上不隨意控制的排便和排氣。它是各種原因引起的具有多種病理生理基礎的一種臨床症狀老年人的發生率約為1%老年住院病人較多見一般女性多於男性。大便失禁常見於老年人輕度的大便失禁常不被患者和醫生所重視確切的發病率報告不多。體檢可見肛門會陰區潮濕不潔。

原因

大便失禁的病因繁多,1種或多種病因均能引起大便失禁大便失禁的分類方法有多種,可按失禁的程度、性質、直腸感覺和病因等分類,也可以中醫辨證分型,但目前尚無統一的分類標準,其病因分類如下:

1、大便性狀的改變:

(1)腸易激綜合徵。

(2)炎症性腸病

(3)感染性腹瀉

(4)濫用瀉劑。

(5)吸收不良綜合徵。

(6)短腸綜合徵。

(7)放射性腸炎。

2、腸容量或順應性異常:

(1)炎症性腸病

(2)直腸容量缺損

(3)直腸缺血

(4)膠原血管性疾病。

(5)直腸腫瘤。

(6)直腸外壓迫。

3、直腸感覺異常:

(1)神經系病變。

(2)溢出性失禁。

4、括約肌或盆底功能異常:

(1)括約肌解剖學缺損。

(2)盆底肌喪失神經支配

(3)先天性異常。

老年人大便失禁的原因可能是由於糞塊嵌塞、直腸感覺異常、肛門括約肌壓力降低、神經肌肉功能紊亂、痴呆、醫源性的等等。

鑑別診斷

臨床須與腸道炎症引起的腹瀉、潰瘍性結腸炎、直腸炎、肛瘺等相鑑別。

仔細的詢問和體檢可識別大多數大便失禁的病因。治療前放射學和生理學檢查能夠確認診斷,有關的胃腸功能異常和檢測肛門括約肌的缺損情況可提供客觀的基礎資料。

1.問診

50%大便失禁患者不會主動訴說有症狀,除非詳細詢問詢問病史是一門藝術。患者就診時,醫生有責任鼓勵病人詳細敘述病史和引導或直接詢問有關情況。

(1)病史:了解有無手術、產傷、外傷史,病程及治療經過等。

(2)症狀:包括:

①排便的自控能力,有無便意,每天大便次數自我護理條件;

②肛腸外症狀,如排尿異常,脊柱情況,智力神智和精神狀況等。

2.局部檢查

肛門檢查可了解有無局部因素導致的大便失禁。

(1)視診:注意有無糞便污染、潰瘍、濕疹皮膚瘢痕、黏膜脫出、肛門擴張等情況。

(2)指診:注意肛門括約肌收縮力肛門直腸環張力等。

(3)內鏡:觀察直腸黏膜顏色,有無潰瘍、炎症、出血腫瘤、狹窄和肛瘺等等。

3.實驗室檢查

肛門直腸的功能具有包括任何時候允許排便與維持自控能力的多種不同因素相互作用的複雜機制。因此,某種特殊檢查可檢驗這種機制的一個方面,臨床評價必須根據各種檢查結果綜合考慮。評價盆底和括約肌功能的常用診斷性實驗包括:

(1)肛管直腸測壓:包括肛門內括約肌控制的靜息壓,外括約肌隨意收縮時最大壓力,舒張時刺激的知覺閾值。在大便失禁時肛門靜息壓和最大壓力均下降。

(2)肌電圖:是反映盆底肌肉及括約肌的生理活動了解神經和肌肉損傷部位與程度的客觀依據。

(3)排糞造影:可記錄排糞時的動態變化,通過直腸角改變,能推測恥骨直腸肌的狀態和損傷程度。

(4)生理鹽水灌腸試驗:通過坐位時向直腸內注入1500ml的生理鹽水,記錄漏出量和最大保留量了解排便的自控能力。大便失禁時保留量下降或為零。

(5)肛管超聲圖:可準確判斷肛門括約肌缺損部位和不對稱性測量內括約肌的厚度。

緩解方法

1.肛門直腸損傷的處理

肛門直腸損傷所造成肛功能損害,與其損傷的原因和程度有關因此,及時正確地處理損傷,常常是保存排便功能的重要環節。

2.重視肛腸疾病的治療

肛門先天性在做修復成形術時,必須重視原有肛門括約肌的利用,特別是肛管直腸環的重建,是術後恢復排便功能的關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