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肘部扭傷多由間接外力所致,如跌扑或高處墜下,手掌著地,肘關節處於過度外展、伸直位,造成肘部關節囊、側副韌帶、環狀韌帶和肌腱不同程度的損傷。扭傷常損傷尺、橈側副韌帶,而以橈側常見。傷後局部充血、水腫,嚴重者關節內出血、滲出,影響肘關節活動。直接暴力打擊則可造成肘關節挫傷。嚴重肘部扭挫傷,或傷後處置不當,可使血腫擴大,涉及軟組織和骨膜下,兩者常相互溝通。血腫機化時,通過膜內成骨及鈣質沉積,可造成關節周圍軟組織的鈣化、骨化,從而形成骨化性肌炎。
臨床表現
臨床以側副韌帶和肌肉扭傷為多發,好發生於外側及前側。好發於青少年,男性多於女性。臨床表現為肘部廣泛疼痛,呈瀰漫性腫脹,有時出現青紫淤斑。肘關節的內後方和內側韌帶附著部壓痛陽性,肘關節處於半屈伸位,活動障礙。
檢查
肘部攝正、側為X線片,以排除是否有骨折或脫位。
診斷與鑑別診斷
患者有明顯的外傷史。嚴重扭挫傷應與骨折鑑別,環狀韌帶的撕裂常導致橈骨頭脫位或半脫位,X線攝片檢查即可區別之。但兒童骨骺損傷有時難以區別,可攝健側X線片對比予以鑑別。若腫脹消失,疼痛減輕,但肘關節活動功能未見改善,局部軟組織僵硬者,應行X線檢查,以確定骨化性肌炎是否存在。
併發症
扭傷,尤其是發生嚴重扭傷時,可能會引發持續性疼痛或者功能障礙等症狀,包括肘部不穩定和無力、運動範圍受限,偶爾亦可引起骨關節炎,表現為活動過程中的酸痛感。
治療
1.手法治療
傷後即就診者,宜用輕手法,切忌手法粗暴。將肘關節在0°~140°的範圍內被動屈伸數次,有利於整復微細的關節錯位。
2.固定療法
早期須制動,患肢屈肘90°,用三角巾功能位懸吊於胸前,限制肘關節活動2~3周。或用石膏托外,固定3~4周。
3.藥物治療
消炎止痛等中西醫藥物對症治療。
4.功能鍛鍊
早期作握拳活動,中後期作肘關節的屈伸及鏇轉活動周后腫痛減輕,可逐步練習肘關節的屈伸功能,應著重於自主鍛鍊,或輔以被動之理療按摩,以使粘連機化逐步松解,關節恢復正常。
此外,理療可選用超短波或中藥離子導入等物理療法。
預後
長期預後需視扭傷的嚴重程度和患者的總體健康狀況而定。輕微的扭傷可以徹底治癒,且不會出現繼發的併發症。
預防
避免在疲勞的時期運動以及使用防護墊等保護性運動裝備等均可降低肘部扭傷的風險。在肘部扭傷得到初期治療後,增加關節運動範圍的練習將有助於恢復肘部的靈活性,但是有時需要使用支具以防止突然性的再度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