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顯靜

肖顯靜

肖顯靜,男,江蘇南京人,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方向為:科學哲學(生態學哲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科學技術與環境論)。 兼任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常務理事、保衛科學精神工作委員會、生物學哲學專業委員會、科技與社會專業委員會、科學技術與公共政策專業委員會、未來哲學與發展戰略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傳統文化與生態哲學分會副理事長,中國倫理學會環境倫理學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科學社會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山西大學科學技術哲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自然辯證法研究》、《自然辯證法通訊》等雜誌編委。

基本信息

學習工作簡歷

肖顯靜 肖顯靜

1983.9-1987.7,南京師大化學系,理學學士。

1987.8-1993.8,南京市溧水縣烏山中學,化學老師。

1993.9-1996.7,山西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哲學碩士,導師郭貴春教授。

1996.9-1999.7,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哲學博士,導師劉大椿教授。

1999.7-2013.12,中科院研究生院(中科院大學)人文學院,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導。其間於2000.12-2002.12,在山西大學科技哲學研究中心進行項目博士後研究,合作導師郭貴春教授;於2005.6-2005.9,到牛津大學哲學系、劍橋大學李約瑟研究所訪問學習。

2013.12-至今,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

研究歷程及研究特色

(一)1993.9-1996.7:科學哲學

攻讀碩士學位,研究工作主要圍繞科學哲學進行,探討了實驗實在論、測量實在論、儀器實在論三個論題,發表相關學術論文4篇。

(二)1996.9-1999.12:科技哲學與生態政治

攻讀博士學位,研究工作主要圍繞科技哲學與生態政治進行,博士學位論文《生態政治:面對環境問題的國家抉擇》於2003年出版,發表相關學術論文9篇。

(三)2000.1-至今:科學技術與環境論

在進行一般科學技術哲學研究的基礎上,聚焦於科學技術與環境論研究。出版《後現代生態科技觀:從建設性的角度看》(2003)、《環境與社會:人文視野中的環境問題》(2006)、《環境·科學——非自然、反自然與回歸自然》(2009),發表相關學術論文48篇。

1 科學技術與環境哲學

這是關於科學技術與環境問題關聯的哲學研究。一是從科學哲學的角度探討科學造成環境問題的本體論、認識論和方法論方面的原因,然後再從哲學角度提出解決環境問題的科學革命路徑;二是從技術哲學的角度,分析技術的本質和特徵與環境問題的產生及其解決之間的關聯。

(2)科學技術與環境倫理學

這涉及科學技術的環境倫理學意蘊以及科技工作者的環境倫理責任。一是在進行人與自然關係研究的基礎上,對科學尤其是生物學和生態學的發展與環境倫理學的關聯作出探討,而且也對工程師的環境倫理抉擇和工程共同體的環境倫理責任進行研究;二是結合生物學哲學,對新興技術如轉基因技術研究與套用的生命倫理、環境倫理內涵進行分析。

(3)科學技術與環境公共政策

主要進行面向環境保護的科學技術發展戰略與公共政策研究。即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吸收西方科學技術論的最新研究成果,從哲學角度,主要針對轉基因技術及其產品的環境風險及其公共政策,進行相關研究。

(四)2008.1-至今:生態學哲學

在進行“科學技術論”研究的同時,將研究視角擴展到生態學哲學研究上。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生態學範式爭論的哲學研究”(2016)、重點項目“生態學整體論-還原論爭論及其解決路徑”(2014),以及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生態學實驗實在論與建構論研究”(2013),出版《生態哲學讀本》(2014),翻譯《蓋婭:地球生命的新視野》(2007,二人合譯)、《生態學研究的科學方法》(2012,二人合譯)、《蓋婭時代:為地球作傳》(2016,二人合譯),發表學術論文5篇。該方向的研究,一定意義上能夠填補國內這方面研究的空白。研究成果不僅能夠豐富科學哲學思想,指導生態學研究和生態保護實踐,而且能夠為人文社會科學領域開展相關研究如生態倫理學、生態美學、生態宗教、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生態管理學、生態文學等,提供基礎性的知識材料。

主要學術成果

(一)出版及翻譯專著

1 、學術專著:

(1)《生態政治:面對環境問題的國家抉擇》,山西科技出版社,2003.10,獨著。

(2)《後現代生態科技觀:從建設性的角度看》,科學出版社,2003.7,獨著。

(3)《環境·科學——非自然、反自然與回歸自然》,化學工業出版社,2009.10,獨著。

(4)《生態哲學讀本》,金城出版社,2014.6,主編。

(5)《科學的思想:自然觀變革、方法創新與科學革命》,科學出版社,2017(待版),獨著。

2 、研究生教材:

(1)《自然辯證法概論》(理工科碩士研究生教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9,合著。

(2)《環境與社會:人文視野中的環境問題》(中國科學院研究生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獨著。

(3)《自然辯證法概論》教學大綱及教材(碩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5,2013.3,合著。

3 、翻譯著作:

(1)拉伍洛克著:《蓋婭:地球生命的新視野》,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5,二人合譯(第一譯者)。

(2)福德著:《生態學研究的科學方法》,環境科學出版社,2012.4,二人合譯(第一譯者)。

(3)拉伍洛克著:《蓋婭時代:為地球作傳》,商務印書館,2016.12,二人合譯(第一譯者)。

(二)學術論文

1 、科學哲學( Philosophy of Science

研究主題1:一般性科學哲學

(1)國內卡爾納普科學哲學思想研究概況,《創新》,2016.6,pp43-51,第一作者。

(2)中國科學實在論研究概況(1983-2013),《江海學刊》,2015.1,pp218-228,第一作者。

(3)國內庫恩科學哲學思想理論研究概況——基於中國知網文獻計量分析,《山東科技大學學報》,2015.4,pp1-10,24,第一作者。

(4)中國拉卡托斯科學哲學翻譯及研究概況,《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3,pp110-116,第一作者。

(5)伽利略物理學數學化哲學思想基礎析論,《江海學刊》,2012.1,pp53-62,獨著。

(6)Phusis與Nature的詞源考察與詞義分析,《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1,pp6-11,第一作者。

(7)中國國內有關“科學語境”研究概況——基於中國“知網”的統計分析,《科學技術哲學研究》,2011.6,pp83-90,第二作者。

(8)理想主義科學修辭的祛語境化與語境化重建,《科學技術哲學研究》,2011.2,pp15-20,第一作者。

(9)古希臘自然哲學中的科學思想成份探究,《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8.4,pp72-81,獨著。

(10)科學認識的有限性分析,《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pp1-6,獨著。

(11)科學哲學研究三大轉向的內涵與意義簡析,《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6.2,pp52-56,獨著。

(12)特異功能存在嗎?從科學的發展看,《科普研究》,2005.4,pp44-49,獨著。

(13)科學主義的內涵分析,《清華大學學報》(哲社版),2004.6,pp10-17,獨著。

(14)科學理論檢驗的不完全決定性,《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3.3,pp36-40,47,獨著。

(15)大衛·格里芬的後現代科學成立嗎?《河北師大學報》(哲社版),2003.2, pp21-28,獨著。

(16)簡單性原則等同於真理性嗎?《系統辯證學學報》,2003.4,pp27-30,獨著。

(17)面對複雜性科學,要探求科學認識方法的新範式,《科技導報》 2003.5,pp18-22。

(18)自然的本質是簡單的嗎?《自然辯證法研究》,2003.3,pp6-9,33。

(19)概論科學主義和反科學主義,《科技導報》,2002.8,pp8-11,33,獨著。

(20)在中國究竟要不要反科學主義?《自然辯證法研究》,2002.9,pp34-37,獨著。

(21)弘揚科學精神價值,堅決反對偽科學,《理論學習與探索》,2000.2,第二作者。

(22)作為客體的科學儀器,《自然辯證法通訊》,1998.1,pp16-23,11,獨著。

(23)測量實在論,《科學技術與辯證法》,1996.5,第二作者。

(24)理論·實驗·指稱,《晉陽學刊》,1995.4,pp50-55,第二作者。

(25)儀器實在論,《自然辯證法研究》,1995.10,pp22-27,第一作者。

研究主題2:生態學哲學

(1)物種“內在生物本質主義”:從溫和走向激進,《世界哲學》,2016.4,pp61-71,獨著。

(2)“物種新本質主義”的合理性分析,《哲學研究》,2016.3,pp106-112,獨著。

(3)物種反本質主義的失當性分析,《科學技術哲學研究》,2015.5,pp1-8,獨著。

(4)生態學實驗的分類概況、欠缺及完善,《地理研究》,2013.4,第一作者。

(5)生態學實驗“偽重複”“真”“偽”之辯,《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3,第二作者。

2 、科學技術與社會(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

研究主題1:科學技術與環境哲學

(1)走向第三種科學:地方性科學,《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7.1,獨著。

(2)解決資源危機:技術重要還是制度重要?《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4,pp2-7,獨著。

(3)從工業文明到生態文明:科學的非自然性、環境破壞與自然回歸,《自然辯證法研究》,2012.12,pp51-54,獨著。

(4)轉基因技術本質特徵的哲學分析——基於不同生物育種方式的比較研究,《自然辯證法通訊》,2012.5,pp1-6,獨著。

(5)實驗科學的非自然性與科學的自然回歸,《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9.1,pp105-111,獨著。

(6)解決生態環境問題需要科學認識的革命性轉向,《中國科技論壇》,2008.2,pp3-4,獨著。

(7)從機械論到整體論:科學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必然要求,《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2007.3,pp10-16,獨著。

(8)自然的有機整體性與科學認識方法的變革,《光明日報》(理論周刊11版學術筆談),2007.7.17。

(9)拉伍洛克:一位特立獨行的科學家,《科學技術與辯證法》,第二作者,2007.4。

(10)概論科學是天使還是魔鬼,《中國科技論壇》,2006.6,pp103-107,獨著。

(11)從技術創新走向環境技術創新,《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6.4,pp80-84,獨著。

(12)消費主義文化的符號學解讀,《人文雜誌》,2004.1,pp170-175,獨著。

(13)論技術的本質與環境保護,《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3.4,pp39-45,獨著。

(14)科技解決環境問題的限度,《中國科技論壇》,2003.1,pp81-84,獨著。

(15)消費主義盛行對環境的影響,《前線》,2002.9,pp22-24,獨著。

(16)面對環境問題的科學真理觀,《新視野》,1998.4,pp 46-48,獨著。

研究主題2:科學技術與環境倫理學

(1)轉基因技術的倫理分析——基於生物完整性的視角,《中國社會科學》,2016.6,pp4-24,獨著。

(2)倫理視域中的中國轉基因水稻風險評價,《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CSSCI ,2015.4,pp111-113,獨著。

(3)論工程共同體的環境倫理責任,《倫理學研究》,2009.6,pp65-70,獨著。

(4)科學解釋道德的可能與局限——以達爾文主義和非達爾文主義為背景,《自然辯證法研究》,2008.5,pp67-72,第二作者。

(5)泰勒的生物中心論與工程師環境倫理抉擇,《山西大學學報》(哲社版),2008.4,pp1-6,第一作者。

(6)論主體性的重構與“人-自然”新關係的建立,《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1,pp18-24,獨著。

(7)科學的新發展與環境倫理學的完善,《自然辯證法研究》,2004.4,pp98-100,104,獨著。

(8)自然返魅的新途徑,《山東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4,pp1-6,獨著。

(9)主客體之間的關係與環境保護,《自然辯證法通訊》,2002.5,pp.1-8,第一作者。

(10)環境倫理學:走進還是走出人類中心主義,《山西大學學報》(哲社版),1998.2,pp13-18,獨著。

研究主題3:科學技術與環境政策

(1)中國轉基因水稻商業化種植爭論中的科學觀,《晉陽學刊》,2016.2,pp75-83,獨著。

(2)“公眾參與轉基因技術評價的必要性研究”,《科學技術哲學研究》,2016.2,pp101-105,獨著。

(3)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需要新的科學革命,《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13.1,pp14-17,獨著。

(4)中國公眾轉基因水稻風險評價的無知與理性,《綠葉》,2013.12,pp66-72,獨著。

(5)農業轉基因技術套用對公眾環境權的傷害性分析,《中國科技論壇》,2012.8,pp126-130,第二作者。

(6)中國轉基因水稻產業化爭論研究——基於核心群體網路爭論文本的計量統計分析,《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5,pp4-12,第一作者。

(7)科技風險媒體報導缺失概析,《科學技術哲學研究》,2012.6,pp7-12,第一作者。

(8)核電站決策中的科技專家:技治主義還是誠實代理人?《山東科技大學學報》,2011.4,pp7-15,獨著。

(9)科學和人文視野中的轉基因技術,《科技導論》,2010.13,pp118-119,第一作者。

(10)中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政策模式的選擇,《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2,pp68-78,第二作者。

(11)轉基因作物環境風險爭論綜述,《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5,pp8-15,第二作者。

(12)“河長制”:一個有效而非長效的制度設定,《環境教育》,2009.7,pp24-25,第一作者。

(13)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政策合理性分析,《公共管理學報》,2008.1,pp91-99,第一作者。

(14)中國現代化背景下的現代性反思,《學習與探索》,2008.1,pp27-30,獨著。

(15)中國發展道路的一種選擇:生態社會主義,《綠葉》,2008.6,pp54-60,獨著。

(16)轉基因技術專利保護對開發中國家遺傳資源的影響,《科技與法律》,2008.5,pp19-23,第一作者。

(17)調整國家經濟利益與減排溫室氣體,《山大師院學報》(哲社版),2001.2,pp17-21,獨著。

(18)戰爭生態論,《求實》,2000.11,pp370-372,獨著。

(19)生態危機下的國家主權建構,《教學與研究》,2000.8,pp50-55,獨著。

(20)生態政治何以可能?《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0.4,pp1-5,獨著。

(21)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環境保護,《新視野》,2000.3,pp10-12,獨著。

(22)紅色綠黨與綠色綠黨:擺脫生態危機的政治方案,《教學與研究》,1999.12,pp48-53,獨著。

研究主題4:其他

(1)科學及科學文化的“文化缺失”與“文化回復”,《哲學分析》,2013.6,pp31-42,獨著。

(2)我國“重基礎套用研究輕基礎理論研究”的原因及對策分析,《科學管理研究》,2012.3,pp28-32,第二作者。

(3)中國手機書發展的非技術影響因素及對策分析,《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6,第一作者。

(4)中國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三十年概況——對“科學技術哲學”三種主要期刊的計量統計分析,《自然辯證法研究》,2010.1,pp69-76,第一作者。

(5)國家大科學工程“中國地殼運動觀測網路”管理與運行模式分析,《中國科技論壇》,2008.2,pp27-31,34,第一作者。

(6)中國農村基層科普組織機構的現狀及加強措施研究,《科普研究》,2007.3,pp23-30,第一作者。

(7)大科學工程“中國地殼運動觀測網路”效益分析,《工程研究》,2007.3,pp218-228,第一作者。

(8)當代理工科碩士研究生科學觀調查及對科學傳播的啟發,《科普研究》,2006.5,pp11-22,第一作者。

(9)當前我國科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科學教育》,2002.5,pp.1-2,獨著。

(10)社會思維學構想,《晉陽學刊》,1996.2,pp50-53,獨著。

主持課題

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項、重點項目1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1項,以及部委級項目多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