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雞腹水綜合症

又稱肉雞肺動脈高壓綜合症(pulmonary hypertension syndrome,PHS),是一種由多種致病因子共同作用引起的以右心肥大擴張和腹腔內積聚大量漿液性淡黃色液體為特徵,並伴有明顯的心、肺、肝等內臟器官病理性損傷的非傳染性疾病。

英文名:Ascites syndrome
相關報導:本病最早見於1946年美國關於雛火雞發生腹水征的報導,而肉用仔雞發生該病的報導早先見於1958年的北美。此後,德國、英國、義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亞、墨西哥、秘魯及日本等國家相繼報導了該病的發生。我國出現該病的時間較晚,最早見於1987年的個別病例報導,該病多見於快速生長的肉用仔雞,而近些年,該病的發生率呈明顯上升趨勢,發生的地域也不斷擴大,爆發時易造成肉雞成活率下降,死淘率上升。給廣大養殖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一、診斷
1.1 病料來源 對因腹水症自然死亡肉雞,進行病理學剖檢及病理組織學檢查。
1.2 病理診斷方法
眼觀檢查:通過病理剖檢,眼觀詳細檢查各器官的變化。
觸診檢查:肉雞腹部有液體波動。
組織學檢查:取心、肝、肺、脾、胃、腸、腎、大腦、胸腺、法氏囊等組織,用10%福爾馬淋固定,常規石蠟切片,HE染色,鏡檢。
2 結果
2.1 剖檢變化
肉雞腹部膨隆,觸摸有波動感,腹部皮膚變薄發亮,嚴重的發紅。剖開腹部,從腹腔中流出多量淡黃色或清亮透明的液體,有的混有纖維素沉積物;心臟腫大、變形、柔軟,尤其右心房擴張顯著。右心肌變薄,心肌色談並帶有白色條紋,心腔積有大量凝血塊,肺動脈和主動脈極度擴張,管腔內充滿血液。部分雞心包積有淡黃色液體;肝臟腫大或萎縮、質硬,淤血、出血,膽囊腫大,突出肝表面,內充滿膽汁;肺淤血、水腫,呈花斑狀,質地稍堅韌,間質有灰白色條紋,切面流出多量帶有小氣泡的血樣液體;脾呈暗紅色,切面脾小體結構不清;腎稍腫,淤血、出血。腦膜血管怒張、充血;胃稍腫、淤血、出血;腸系膜及漿膜充血,腸黏膜有少量出血,腸壁水腫增厚。
2.2 組織學變化
心臟:心肌纖維腫脹,排列紊亂,心肌細胞顆粒變性、空泡變性甚至肌原纖維大部分斷裂,肌漿溶解消失,右側心肌纖維細長,左側心肌纖維較粗。肌纖維間或間質內充滿大量液體,其中毛細血管管腔閉塞,小動脈管壁變形,血管外膜細胞增生,有的小動脈腔內充滿紅細胞或呈凝集狀態。間質中疏鬆結締組織散亂,多數小動脈、毛細血管均與心肌纖維分離。靜脈極度擴張,內充滿紅細胞。並見管壁破裂而出血,局部可見新生毛細血管增多,管腔空虛,少數腔內只有1個紅細胞,心外膜與心肌之間充滿液體,可見結締組織增生,斷裂、散亂。
肝臟:肝被膜增厚、水腫,被膜表面附有纖維素,肝被膜下淋巴管及竇狀隙擴張,肝細靜脈萎縮,毛細膽管增生。肝細胞腫大,呈顆粒變性、空泡變性、脂肪變性,偶有壞死灶,肝竇壁增厚,部分肝細胞萎縮,肝竇及中央靜脈擴張、淤血,並有出血,小葉間靜脈或匯管區血管擴張充血或淤血。血管周圍結締組織增生,其周圍肝細胞溶解消失。
肺臟:支氣管黏膜復層上皮細胞部分脫落,固有層結締組織疏鬆、增寬,其毛細血管、小動脈及小靜脈擴張,充滿大量紅細胞或呈凝集狀態。平滑肌層肌纖維疏鬆、紊亂或斷裂。最外層結締組織纖維散亂、增寬,其小動脈、小靜脈及毛細血管高度擴張,充滿大量紅細胞。肺小葉間質中部分血管壁破裂出血,靜脈血管高度淤血。肺副支氣管管腔擴張或狹窄,充滿漿液和紅細胞,周圍的平滑肌萎縮,黏膜單層上皮增生,部分結締組織增生。肺房內有多量紅細胞和液體。呼吸性毛細支氣管萎縮,而其毛細血管網極度擴張充血,其內均見只有1個紅細胞。每個肺小葉內,均出現數量不等、大小不一、形態多樣的骨樣組織或非骨樣纖維組織的粉紅色小體(或結節)。
腎臟:腎小球充血,血管叢內皮細胞腫脹,腎小管上皮細胞腫脹,顆粒變性、空泡變性、脂肪變性甚至壞死,管腔中可見透明管型;間質水腫,疏鬆、血管充血,並有少量出血。
脾臟:整個脾的淋巴細胞減少,脾小體縮少,髓竇中淤積大量紅細胞及水腫液,髓索及脾小體淋巴細胞中也散在有紅細胞,竇內皮細胞腫脹。
胸腺、法氏囊的淋巴細胞數量減少。
胃、腸:黏膜上皮細胞壞死脫落,固有層淤血、水腫、出血.腺細胞增生黏膜下層水腫、淤血及出血。
腦:血管擴張、淤血,個別神經元空泡變性。
 綜合防治

選育優良品種

肉雞呼吸系統的解剖生理特點是導致腹水症發生的內在原因。雞,特別是肉雞的肺占體重的百分比很小,且肺被固定在胸腔中,隨呼吸伸縮的範圍有限。所以選育對缺氧和腹水症都有耐受力的家禽品系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多年來,許多專家和學者開始了這方面的探索。

添加內源性膽汁酸

肉雞在育種與養殖理念不斷進步下,達到出欄日齡的天數越來越短由原先42天左右縮短至38天左右,這期間肉雞腹水問題也越發嚴重。肉雞腹水的根本原因是在於心肺系統的發育跟不上肉雞生長速度,加之環境控制在實際養殖環境中存在不合理情況與日糧構成的不同缺陷肝臟逐漸變性,造成肝臟合成膠原蛋白的能力下降造成體液外滲,最終導致心膜內及體腔內積水現象。養殖過程中保護肝膽系統健康對心肺功能的正常發揮有重要意義。內源性飼料級膽汁酸可以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提升肝臟合成膠原蛋白的能力,能從根源上解決肉雞後期腹水問題。注入內源性膽汁酸的使用,可以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提升肝臟合成膠原蛋白的能力,能從根源上解決肉雞後期腹水問題。

改善飼養環境

缺氧是造成肉雞腹水綜合徵的重要原因,因此設計和改造雞舍,要解決好防寒保暖與通風換氣的關係,以保證充足的氧氣供應。雞舍建築時要有天窗,安裝換氣扇,定時強制通風換氣,保證空氣新鮮;改善供暖條件,不要在雞舍內放置煤爐,防止污染空氣,育雛期可採用火爐供暖,爐門要在雞舍外,較好的方法是採用恆溫控制的風扇和由定時控制的負壓通風系統來解決通風與溫度降低的矛盾,從而有效降低腹水綜合徵的發生率。同時,採取高床平養,定期清理糞便及進行環境消毒,減少有害氣體含量。
改進飼養管理
早期適度限飼肉用仔雞早期生長速度快,對腹水症敏感性高,採用早期限飼防治效果明顯。李增光等進行的肉雞早期限飼試驗,即從13日齡起對肉仔雞每天減少飼料量10%,維持2周,然後恢復正常飼養。試驗結果表明,限飼對降低腹水症的發生率確有顯著效果,限飼組的發病率相當於對照組總發病率的24.5%。Arce在海拔1828m的地區對7~28日齡肉雞採用隔日限飼法,腹水症發生率顯著下降,且對生長無不良影響。Albers對15日齡至屠宰前的肉仔雞每天定時供料進行長期限飼,結果死亡率降低36%,飼料利用率改善37.3%。 調整日糧營養水平和飼餵方式用低營養水平日糧飼餵的肉仔雞腹水症遠遠低於採食高營養水平日糧仔雞。建議在3周齡前飼餵低能日糧,之後轉為高能日糧。具體實施方案如下:1~3周齡,粗蛋白20.5%~21.5%,代謝能量11.91~12.33MJ/kg;4~6周齡,粗蛋白18.5%~19.5%,代謝能量12.54~12.75MJ/kg;7周齡至出欄,粗蛋白13%,代謝能量12.75~12.96MJ/kg。 由於飼餵顆粒料會大大增加肉雞腹水症發生的可能性,因此在不影響其他生產性能的前提下,應儘可能地延長粉料飼餵的時間,限制肉仔雞的快速生長,一般以2~3周齡給予粉料,4周齡至出欄給予顆粒料為宜。

合理控制光照

研究表明,合理控制光照,採用間歇光照法是促進肉仔雞生長發育、降低腹水症的有效方法。其原因如下:一是在間歇光照條件下,雞黑暗期間產熱和氧氣需要量均顯著降低。二是在間歇光照和連續光照條件下,生長速度有差異。在生長的第三周已經具有發生腹水症的趨勢,而短暫的生長抑制不但對肺和心與肌肉的比例無副作用,而且具有有益作用,使腹水症的發生率大為降低,而到第六周齡時會由於代償生長和連續光照的雞達到相同體重。控制的方法是:肉仔雞2周齡開始晚間採用間歇光照法,即2~3周齡光照1h,黑暗3h;4~5周齡光照1h,黑暗2h;6周齡至出欄光照2h,黑暗1h。

適當添加或控制維生素、微量元素的用量

研究表明,維生素C可以降低高濃度NaCl誘導的腹水症引起的肉雞死亡率,日糧中維生素C添加量應在450~500mg/kg。維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防止飼料中不飽和脂肪酸的氧化,日糧中維生素E含量應為24mg/kg。
微量元素硒可減少高海拔地區腹水症的發病率,有機硒源優於無機硒源,飼料中硒的添加量應為0.15mg/kg(超過0.3mg/kg時會引起機體中毒)。
礦物質:飼料中鈣的含量應在0.9%~1.1%,磷的含量應在0.7%~0.8%,食鹽含量控制在0.5%以內,鈉的含量不超過0.25%,可用NaHCO3代替NaCl作為鈉源。
胺基酸:據報導,添加β-丙氨酸可使腹水症的致病率增高,且與含量成正比,而添加膽鹼可使致死率降低。添加L-精氨酸可減少腹水症死亡率,所以日糧中可適當減少β-丙氨酸,補充L-精氨酸。

治療措施

無菌操作用針管抽取腹腔積液,然後注入0.05%的青黴素普魯卡因0.2~0.3mL,1%速尿注射液0.3mL,嚴重病例同時肌注10%安鈉加0.1mL。全群飲水中加入0.05%維生素C,或在飼料中添加氯化鈣、利尿劑、健脾利水的中草藥等。為防止繼發感染,可在飼料中同時拌入慶大黴素等抗菌藥物。
用25%葡萄糖4~5mL/只,雙氫克尿塞4~5mL/只,口服,每日2次,同時飲水中加抗生素,連用3d,可減輕雞群病情。但實踐證明,治療該病的價值和意義不大,一旦發病,應及時淘汰處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