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抱負發展理論

琳達·戈特弗雷德森的職業抱負發展理論討論職業抱負的內容及其發展過程,她認為自我概念在職業抱負的發展過程中起重要作用,職業自我概念包括三個方面:性別類型、社會聲望和職業興趣。

概念

Gottfredson 的職業抱負發展理論被歸屬於生涯發展理論的一種。該理論討論職業抱負的內容及其發展過程,其不僅關注興趣、能力等特質—因素理論所關注的內容,也關注發展理論所強調的發展問題。該理論將心理學觀點與社會學觀點相結合。以性別類型、社會聲望和職業領域作為研究職業抱負發展的3個重要維度。Gottfredson指出,職業抱負的發展過程是一個不斷縮小範圍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們逐漸淘汰和放棄那些不能接受的選擇,建立一個自己認為可以接受的社會空間。不僅如此,人們在面對內在或外在障礙時,為了得到那些雖然他們不太喜歡但更可能得到的機會,還會放棄那些他們最喜歡的選擇。

主要觀點

Gottfredson 認為自我概念在職業抱負的發展過程中起重要作用。自我概念不僅要回答“我是誰”的問題,而且要回答“我希望我將來是誰?”。自我概念不僅包括心理層面(如價值觀、人格、對家庭的計畫等),而且包括社會層面(如性別角色、社會地位等)。職業自我概念包括 3 個方面的內容:性別類型、社會聲望和職業興趣。Gottfredson 認為,每個人對職業都有一種概括的印象,她稱之為職業印象(image of occupation),這一職業印象相當於霍蘭德所提出的職業刻板印象(occupational stereotype)。職業印象包括:工作者的人格特徵;他們所做的工作;他們所過的生活;該工作的獎賞與工作條件以及工作對不同類型人的恰當性等。儘管人們的職業印象在細節方面有差異,但在整個社會中,人們對職業的印象都是沿著職業的性別類型和職業的社會聲望兩個維度對職業進行劃分的。人們對職業領域(即工作的類型)的印象也坐落在這樣一個兩維空間中。

因此,人們可以沿著這樣兩個維度將自我與自己對職業的印象相聯繫,從而構成了一幅職業的認知地圖。一個人通過對不同職業領域的兩個方面——社會聲望和性別類型與他們自我概念的兩個方面——自己希望將來從事職業的社會聲望和性別類型的符合程度進行評價,從而確定自己將要選擇什麼職業。由於有許多障礙會阻止人們實現自己的自我概念,因此個體在確定自己實際要追求的職業時,必須對進入這種職業的可能性做出評價。

通常,人們很難找到與自己的所有要素都相符合的職業。人們的職業偏好並不是一個單一的點,而是一個範圍。也就是說,在眾多可供選擇的職業中並不是只有一種職業與自己的自我概念完全相符合,而是在一定範圍內的職業都可以與自我概念的核心要素不相衝突且自己認為是可以接受的。這樣一個範圍存在於一個兩維的認知職業地圖上,Gottfredson 稱之為社會空間(social space)。雖然社會空間的大小因人而異,但每個人的社會空間在社會聲望維度上都有一個底限,Gottfredson 稱之為可容忍水平邊界(tolerable-level boundary),也都有一個上限,Gottfredson 稱之為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邊界(tolerable-effort boundary)。對於性別類型維度,不同性別的人也都有一個自己可以容忍的邊界( tolerable-sex-type boundary)。在這個空間內的職業構成職業選擇的可接受區域(zone of acceptablealternatives)。

按照 Gottfredson 的理論,自我概念的發展受到個人所在的社會階層、興趣水平及性別類型的影響,一個人最喜歡的職業不一定是真實的或可能的,因為有許多障礙可能會妨礙我們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職業。一個人在選擇職業時,會在自己認為可以接受的區域內進行。而職業選擇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不斷限定範圍(circumscription)的過程。雖然範圍限定的整個過程是在認知發展的基礎上進行的,但是我們往往根據我們對自己和對周圍世界的最初的印象,得出什麼工作適合我們、什麼工作不適合我們的結論。這些結論可能有持久的效果,導致我們從此不再考慮某些職業。也就是說,我們可能在完全了解職業之前已經限定了選擇的範圍。

發展階段

Gottfredson 認為,職業抱負的發展可以分為 4 個階段。

第一階段(3~5 歲)是大小和力量取向(orientation to size and power)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兒童以一種最簡單的方式──大與小對人進行分類,他們對性別角色並無固定的認識,也沒有對男女形成抽象的概念。他們開始對成人的意義有了一些了解,知道職業是成人的主要任務,工作是成人世界的一部分。

第二階段(6~8 歲)是性別角色取向(orientation to sex role)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兒童開始發展性別角色意識。這一階段兒童的職業抱負主要反映在他們認為什麼工作是與一個人的性別相符合的工作。這一階段的兒童均認為自己的性別是最好的,他們拒絕那些跨性別的行為。這一階段的兒童已經形成了一個可容忍的性別類型的邊限。

第三階段(8~13 歲)是社會評價取向(orientation to social value)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兒童對社會評價非常敏感,無論這種評價來自同伴或是其他人。這一階段兒童關心的職業問題已不再是男女的問題而是社會地位的高低問題。他們開始建立更抽象的概念,更關心他人的看法和意見。這一時期的兒童對社會階層更加敏感,並能夠意識到教育、職業和收入之間的關係,他們知道存在著職業結構的社會分層,並懂得職業分層影響著人們如何過自己的生活以及他人如何看待自己。這一時期的兒童知道自己相對於同學而言,他們自己的一般能力水平是怎樣的。他們也已經開始知道他們成就的上限和下限。這一時期的兒童開始把社會階層、能力等因素納入自己的自我概念,他們拒絕接受那些與自我概念中這些新元素不相符合的職業,特別是那些在他們自己的參照群體中被認為是不能接受的、低社會聲望的職業,這一時期的兒童開始建立可容忍的最低水平的邊界即社會空間的底限。低於這一水平的職業,他們不會予以考慮的。同時他們也拒絕那些太困難、不可能得到的工作,或是那些高風險的工作。他們開始為自己設立了一個可以通過努力達到的邊界即社會空間的上限。在此之上的職業他們也不會考慮。社會空間的底限和上限的建立基於兒童對自己的能力和競爭力的自我認識。

Gottfredson(1981,1996)認為,能力和家庭社會經濟地位或社會階層對範圍的限定有重要影響。那些高能力的兒童,其父母、老師及其他人會鼓勵他們追求更高水平的教育和職業,因此,相對於同樣社會經濟地位的同伴,他們的職業抱負社會空間的上限更高。同樣,那些來自高社會經濟地位家庭的兒童,他們也傾向於有較高的職業期望,他們職業抱負的社會空間的下限高於低社會經濟地位家庭中的兒童。由此,兒童的能力以及他們的家庭背景決定了他們社會空間的上限和下限。處在這一階段的兒童可能還沒有明確決定哪種特定的職業是他們喜歡的,但他們已經有了比較明確的標準,知道他們在社會中應處的位置,並把他們職業選擇的可能性逐漸縮小。

第四階段(14 歲以上)是內在的、獨特的自我導向( orientation to the internal,unique self)階段。這個時期的學生正處在自我認同發展階段,因此,對自己的興趣、能力、人格特徵、價值觀等的看法並不十分肯定,有時會出現自我認同混亂的情況。但處於這一階段的學生,更關注工作領域,也就是說,他們更看重他們希望實施的、與他們內在而獨特的自我概念相一致的工作類型,對他們個人而言,就是他們的職業興趣。

與前三個階段不同的是,前三個階段都是拒絕不能接受的選擇,而第四階段是找出那些可以接受的選擇。這些選擇是他們認為最喜歡的同時又是最可能進入的職業。這個時期,他們開始把人格、價值觀、經驗、特殊才能、家庭需要等各種因素加以考慮。同時,他們還會考慮實施不同的選擇時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障礙。這一階段開始了妥協過程(compromise)。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