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魯達,P.

聶魯達,P.

智利詩人。原名內夫塔利·里卡多·雷耶斯·巴索阿爾托。1904年 7月12日生於帕拉爾城。早年喪母,父親是鐵路工人。16歲進入聖地亞哥智利教育學院學習法語。曾任駐外領事、總領事和大使等職。1945年當選為國會議員,並獲智利國家文學獎。同年加入智利共產黨。1946年因政局變化,被迫轉入地下,繼而流亡國外,從事世界和平運動,到過歐、美、亞洲(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1950年獲加強國際和平列寧獎金。1952年政府宣布取消對他的通緝令,返回祖國。1957年任智利作家協會主席。1971年獲諾貝爾文學獎金。 1973年9月23日在聖地亞哥去世。

聶魯達,P.

正文

聶魯達,P.智利詩人。原名內夫塔利·里卡多·雷耶斯·巴索阿爾托。1904年 7月12日生於帕拉爾城。早年喪母,父親是鐵路工人。16歲進入聖地亞哥智利教育學院學習法語。曾任駐外領事、總領事和大使等職。1945年當選為國會議員,並獲智利國家文學獎。同年加入智利共產黨。1946年因政局變化,被迫轉入地下,繼而流亡國外,從事世界和平運動,到過歐、美、亞洲(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1950年獲加強國際和平列寧獎金。1952年政府宣布取消對他的通緝令,返回祖國。1957年任智利作家協會主席。1971年獲諾貝爾文學獎金。 1973年9月23日在聖地亞哥去世。
聶魯達13歲開始發表作品。1921年以《節日之歌》一詩在全國學生文藝競賽中獲一等獎。第一部詩集《霞光》(1923)和成名作《二十首情詩和一支絕望的歌》(1924)描寫青年男女之間的愛情和自然風光,帶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早期寫格律詩,後改寫自由詩。詩集《地球上的居所》(1933)語意晦澀,格調低沉,反映了作者遠離鄉土時孤獨憂鬱的心情。1935年在馬德里任職期間曾主編《綠馬詩刊》,寫成《地球上的居所》的第二部分。由於同情和支持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戰爭被迫離職。回國後寫成著名長詩《西班牙在心中》(1937),謳歌英勇戰鬥的西班牙人民和國際縱隊,譴責法西斯分子的暴行。
聶魯達最重要的詩作是1950年完成的《詩歌總集》,它歌頌祖國,讚美拉丁美洲歷史上的英雄人物和水手、鞋匠、漁民、礦工等勞動者,揭露反動統治階級。全書共分15部分,其中包括以前單獨發表過的組詩《在馬克丘·皮克丘之巔》、《伐木者醒來吧》和《逃亡者》等。此後陸續發表詩集《要素之歌》(1954)、《葡萄和風》(1954)、《新要素之歌》(1956)、《一百首愛情十四行詩》(1957)、《英雄事業的讚歌》(1960)等。其中《葡萄和風》表現各國人民保衛和平的鬥爭,是作者最喜愛的一首長詩。

聶魯達,P.聶魯達,P.
聶魯達,P.聶魯達,P.
聶魯達晚年定居內格拉島,撰寫回憶性詩文,思想和創作都有明顯的變化。死後發表的作品有回憶錄《我承認,我生活過》(1974)、《我命該出世》(1978)等。
在拉丁美洲文學史上,聶魯達是現代主義思潮興盛之後崛起的詩人,他的創作善於汲取民間詩歌的奔放精神和誇張手法,以濃烈的感情、豐富的想像和辭彙,表達對於自然、祖國和人民的熱愛,對敵人的憎恨,抒發自己的理想和希望,表現社會、人生的重大題材。他的作品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力量,對拉丁美洲的詩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參考書目
 Margarita Aguirre, Genio y figura de Pablo Neruda, Buenos Aires,1964.

配圖

聶魯達,P.聶魯達,P.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