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堂

聲明堂

名字的含義佛珠,從字面上看,是佛教用品中的珠子。 念珠是修行的法器,念佛、持咒存乎一心。 呼吸系統有疾病時,以大腸經上的曲池穴位為治療點,是經常使用的療法。

聲明堂,聲明是佛教五明之一,是中國的梵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傳承人、梵唄寺住持釋永悟禪師創立。傳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聲明集專著
承聲明梵唄與梵唄念珠的堂號。
梵唄是和尚念經的聲音。梵唄是佛教僧人必修法門,梵唄屬佛教音樂範疇,但佛教音樂不是梵唄。佛樂是梵唄流變的藝術舞台音樂,梵唄念佛,福慧雙增、功德無量。音樂念佛,造業損福折壽。
我國最早的梵唄是魚山梵唄,三國魏明帝太和四年(230),陳思王曹植游魚山,感魚山之神制,而始創“以為學者之宗,傳聲則三千有餘,在契則四十有二”的“魚山梵”或“魚山唄”,後世簡稱“梵唄”,歷經支謙、康僧會、覓歷及“亦云祖述陳思”的帛法橋、支曇鑰、曇遷、僧辯、慧忍、蕭子良、梁武帝等僧俗名家將梵唄提倡傳承發展光大,盛於齊梁,普及隋唐。唐朝年間(804—850),日僧空海、圓仁等大師將梵唄請至日本大原生根,謂之“魚山聲明”。請至韓國,稱之“魚山”。流失1777年至今,經梵唄沙門永悟禪師正本清源,傳承重輝,於2008年6月,被國務院公布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現稱“魚山梵唄”。有《中國魚山梵唄文化節論文集》、《魚山梵唄聲明集》等專著行世。

聲明堂傳承梵唄種類


一、誦梵唄的意義及功德,念咒、誦文、唱贊、偈、佛號五種
1、《十誦律》云:如聽梵唄,其利有五:一者身體不疲,二者不忘所憶,三者心不懈怠,四者音聲不壞,五者諸天歡喜。
2、《長阿含經》中記載:音聲具足五種清淨,乃名梵音:一、其音正直。二、其音和雅。三、其音清徹。四、其音深滿。五、周遍遠聞。
3、《法華經》云:若使人作樂,擊鼓吹角貝,簫笛琴箜篌,琵琶鐃銅鈸,如是眾妙音,盡持以供養,或以歡喜心,歌唄頌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
4、《南海寄歸傳》:能知佛德深遠,體制文之次第(能體悟佛法),能令舌根清淨,能得胸髒開通,能處眾不惶不懼,能長命無病。
5、相傳昔時有僧諷誦《大佛頂首楞嚴神咒》,天上的天神聞聲,長跪合掌恭敬諦聽,直待咒文誦完始起身離去。

二、聲明堂梵唄念誦五種次第

1、音聲念誦,是入清淨基本方法,即開口發聲念誦,又有意念口出光明,故又稱光明念誦。
聲明堂---梵唄寺

2、金剛念誦,合口動舌默誦,即聲在唇齒之間唇齒不動,靠舌頭動調息(風、氣、踹、息)鼻呼吸、通三脈七輪、發海潮音、生津吞津等修煉方法,是梵唄主要修行功夫之一。
3、三摩地念誦,即三昧念誦定心一境入禪定觀文字實意。
4、真實念誦, 是定心一境而觀文字的實相。
5、降魔念誦,降魔念誦是內住悲心,外現嗔怒的一種高聲念誦。威嚴莊重。(用法)

三、聲明堂念珠

是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傳承人釋永悟禪師設計監製的法器。
念佛的念珠法器又稱佛珠,一般人認為佛珠只是計數的,其實是念經加持的聖物,多以佛教菩提子與七寶相配穿。是佛教徒修行人不可缺少的念佛修行的法器。
聲明堂念珠

佛告王言:若欲滅煩惱障、報障者,當貫木槵子一百八,以常自隨;若行、若坐、若臥,恆當至心無分散意,稱佛陀、達摩、僧伽名,乃過一木槵子;如是漸次度木槵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萬。若能滿二十萬遍,身心不亂,無諸諂曲者,捨命得生第三焰天,衣食自然,常安樂行。若復能滿一百萬遍者,當得斷除百八結業,始名背生死流、趣向泥洹,永斷煩惱根,獲無上果。……王大歡喜,遙向世尊頭面禮佛云:大善!我當奉行。即敕吏民營辦木槵子,以為千具,六親國戚皆與一具。王常誦念,雖親軍旅,亦不廢置。
由此可知,波流離王在聽到佛陀的開示之後,便開始用木槵子來製造佛珠,持念佛法僧三寶之名,用以消除煩惱障和報障。這應是佛教當中佛珠最初的起源了。
1. 名字的含義
佛珠,從字面上看,是佛教用品中的珠子。具體地說是佛教徒在念佛時為了攝心一念而拔動計數的工具。當然,佛珠也逐漸擴大成為一種佩飾,非佛教徒中,也廣為佩戴。大多數人選擇佩戴佛珠手鍊。
佛珠名字的另外一個含義是:弗誅,就是不要誅殺生命的意思。不論在家出家,佛教中的第一大戒是不殺戒。我們每個人都不願失去生命,推己及人,每一個有生命的有情也都是如此。所謂上天有好生之德。佛教更是著重這一點,並強調戒殺護生的人必定有健康長壽的結果。佛珠戴在身上或者拿在手中,也是時時在提醒自己愛惜物命。
2、形狀的含義
佛珠一般是圓球形的,表示圓滿,也就是完美無缺的意思。我們常常抱怨人生的很多缺憾,人的很多缺陷,但我們總是沒有發現一個重要的問題,也就是佛教千言萬語、苦口婆心要說明的一個問題:每個人都有圓滿無礙的智慧和功德,只因為自己無謂的煩惱,而將這些本有的圓滿智慧覆蓋了,不能顯現出來。只要能化解這些無謂的煩惱,就可以與佛一樣,三身、四智、五眼、六通,隨意運用。
3、結構的含義
每串佛珠由一個主珠、若干其他的珠子和穿繩三部分組成。主珠代表著佛,穿繩代表著法,若干其他的珠子代表著僧,佛、法、僧三寶都可以包含在一串佛珠之中。所以,對佛珠要有恭敬心,如對聖容,收拾身心。所謂:守口攝意身莫犯,莫惱一切諸有情。
4、數目的含義
佛珠中,數目較多的是18粒(加上主珠是19粒)和108粒(加上主珠是109粒)。18代表著十八不共法,這是佛的十八中特有的功德,是其他聖賢所不具備,所以說是不共的;18也代表著十八界:內六根界,外六塵界,加上六識界,共十八界,十八界包含的宇宙中所有現象。108代表著百八煩惱,也就是人的一百零八種煩惱。簡單來分這一百零八種煩惱不外乎五蓋:貪、嗔、痴、慢、疑,也就是貪婪、怨恨、蠢痴、傲慢、疑惑。人之所以身心有疾病,之所以本有的無量智慧功德不能顯現,就是因為這些煩惱的存在,之所以叫五蓋,就是這些煩惱蓋著了本有的智慧功德。如果化解了這些煩惱,就同於佛。
5、功能的意義
雖然佛珠日益擴大為一種佩飾的作用,也就是成為人們一種時尚的飾品,但佛珠本來不是這個功能,而是拔珠計數、念佛掇心的作用。
佛教認為:人之所以有各種不如意事,甚至災禍性的事,都是以前身、口、意沒有管好,所謂身口意犯了惡業,比如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醉酒。這些不好的因,導致以後有不好的果。而手持佛珠念佛,一聲佛號,拔一下佛珠,就可以有效地管好身口意三業,使不放逸。久而久之,就會遠離五蓋貪、嗔、痴、慢、疑,就會有好的果報。也就是說,念佛拔珠不是最後的目的,而是一種手段,一種用來管理身口意方法。目的是為了改正缺點,化解煩惱貪著,恢複本有的圓滿智慧功德。

四、通常可分為三種類型

1. 持珠: 手上持用的或手腕上佩戴,多用來記錄念誦佛號或咒語的數目。在經典中說:“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誦念諸陀羅尼及佛名者,為欲自利及護他人……若欲願生諸佛淨土者,應當依法受持此珠。”這就說明,持用佛珠就是藉以約束身心、幫助修行、消除妄念,待日久功深,便能增加智慧,利己護人,同時還會獲得無量的功德。
2、飾珠,俗稱手串以十八顆子珠者最為普遍,多以名貴材質或顏色亮麗者為之。時下許多並非信仰佛教的男女,皆以佩帶佛珠為榮,使佛珠儼然成為一種時尚飾品了。在我看來,凡是這些愛戴佛珠的人,皆應看作是深具善根、無始劫來與佛有緣的人。佛陀早有明示:“若復有人手持此菩提珠,不能依法念誦佛名及陀羅尼,但能手持隨身,行住坐臥,所出言說若善若惡,斯由此人以持菩提子故,所得功德如念諸佛、誦咒無異,獲福無量。”
3.掛珠108顆:脖子佩掛的,多採用菩提子以水晶瑪瑙翡翠珊瑚、密蠟、綠松石等珍貴佛教七寶材料配製而成,子珠的色澤必須勻淨,要求選用彼此間色彩變化不大、溫潤細膩、光潔晶瑩的好材料製作。同時,子珠的直徑亦要求在一厘米左右,不可有大的誤差。在聯綴時,每二十七顆子珠間嵌入一顆隔珠,在母珠的下方還會配有一種編織精美的“中國結”與美玉、翡翠等掛件組合而成的“佛頭穗”。在重要的法會上或大和尚主法禮佛拈香的時候,這種“佛頭穗”能夠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從而保證在整個佛事活動中儀態莊重。一般來講,掛珠的佩戴要考慮一定的季節性,如夏季應選用那些水晶、瑪瑙、翡翠、珊瑚等寶石類,能夠使人有涼爽貼身的感覺;在冬季里就應選用琥珀、密蠟或果實一類的掛珠為好。

五、念珠組成及使用的規定

完整的念珠有佛頭珠、寶塔、子珠、隔珠、弟子珠、地藏對珠,觀音線、背雲、流蘇等組成。將念珠展開,右手四指下托,念佛或持咒時,從母珠佛頭(最大的那一粒)旁的第一珠起,母指下掐(一句一珠,或一咒一珠,掐珠到母時,即刻由左向內轉過頭來,再從母恭旁的第一珠掐起,千萬不要跨越或直掐而過母珠佛頭。經云:“不應越母珠,驀過越法罪。”“因繩線表觀音,母珠表彌陀也。”
掛珠是出家人掛頸上,佛頭在頸後,又叫法珠,在寺院只有住持才可以這樣掛珠,代表法主,四大班首及執事戴,弟子珠在胸前對應自己職務東西序,朝東或西,小和尚掛就有點欺師滅祖了,在寺院掛就會被“遷單”,在家人不可以掛在脖子上,有人把當項鍊掛掛件就沒有關係了,念珠掛在頸上掛一圈;如果手上拿著一定要是兩圈;如放在台案上,一定要放三圈,才合規矩。念珠是修行的法器,念佛、持咒存乎一心。“靜慮離妄念,持珠當心上”。

六、科學念佛的手法秘訣

主要與中指手厥陰心包經、食指手陽明大腸經、大拇指手太陰肺經三條經脈的起始。主要是摩擦經絡稍端,修煉心平氣和機能正常運轉的功能與大腸排泄功能。
大腸經卯時( 5點至7點 ) 旺,有利於排泄,肺經寅時( 3點至5點 )旺主氣治十二大關節,心包經戌時(19點至21點)旺,增強心的力量,定心不亂的,心火生胃土有利於消化。

現代醫學並無心包這個名詞。古時候的中國人,視心臟為人體重要的器官,故認為心臟外有一層膜保護心臟,而此膜即稱為心包。因此,心包有保護心臟、使心臟機能正常運轉的功能。心包經是通過分隔胸腹的三焦中的膻中、中脘、陰交三個重要穴位的經脈。通過胸部後,經側腹、手的內側、手掌、中指一直連續下來。心包經包圍心臟,有保護作用,若有受損其所呈現的症狀和心臟受傷害時一樣。如臉部上火、發紅。心悸、目黃。沿著心包經的經脈,由胸到側腹,會產生疼痛、麻痹感。並伴發抽筋、手掌發熱等症狀。心包經有異常時,壓迫胸部的膻中穴位有痛感,背上第四胸椎旁的厥陰俞穴位感覺有硬塊。心包經的穴道包括天池、天泉、曲澤、郄門、間使、內關、大陵、勞宮、中衛等。
手陽明大腸經是和肺經關係非常密切的經脈。呼吸系統有疾病時,以大腸經上的曲池穴位為治療點,是經常使用的療法。現代醫學中,大腸是承接小腸以上的直腸、結腸、盲腸,並以下連線肛門為終點的消化器官之一。然而,以中醫學而言,大腸是指從肚臍上約一、五寸的穴位開始,經直腸直通肛門的整個系統。大腸經發生異常時,會有牙痛、鼻塞、口乾渴、喉嚨腫等症狀出現。若壓迫肩膀至手臂之部位時,亦會有疼痛感。因為肺機能不好,所以皮膚會出現蒼白乾燥、失去光澤的現象;又因養份無法順利運送,精神有不安定、容易焦躁的傾向。壓迫腹部的肚臍兩側及腰部時,會產生疼痛感。身體出現以上所述的症狀時,使用大腸經的穴位加以治療,症狀能減輕,身體也會感到輕快。治療大腸經的穴位有二十個,臉部有迎香、水溝。脖子部有扶突、天鼎。肩、肘部有巨骨、肩髃、臂孺、五里、肘髎、曲池、手三里、上廉、下廉、溫溜、偏歷、陽穀。手掌有合谷、三間、二間、商陽等。
肺經乃以肺為中心,連線胸、手、手掌、拇指的經脈。呼吸系統受到傷害時,尋找位於此經脈的各穴位,並利用這些穴位加以治療便能產生療效。肺部的功能主要是將空氣吸入體內,並將其連送分配至五臟(內臟),以維持生存。若此機能發生異常時,會有上火、口乾渴、胸痛、咳嗽、心悸、喘息等症狀出現。此外,尚會產生脖根部痛、肘至手腕痛及麻痹等。隨著身體機能降低,皮膚呈現乾燥、沒有光澤的現象、臉色蒼白、聲音微弱、元氣喪失,並連帶地失去耐性。精神上也常會因為小小的挫折,而導致心情暗淡。呼吸系統的疾病,在秋冬之際會有惡化的傾向,故請提高警覺。食物方面會偏好清淡的食物,而不喜吃油膩的食物。當身體呈現以上所述的症狀時,請刺激肺經上的穴位,使氣血流通順暢,身體便能迅速恢復輕鬆愉快。肺經的主要穴位有中府、雲門、天府、俠白、尺澤、孔最、列缺、經渠、太淵、魚際、少商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