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戰

耿弇率軍進至畫中,此地位於西安與臨淄二城之間。 ”於是,耿弇揮軍進攻臨淄,半天即攻克,進占了該城。 ”遂攻臨淄,半日拔之,入據其城。

作品簡介

《聲戰》是中國古代兵書《百戰奇略》里記載的一篇兵法,取其虛張聲勢之義,旨在闡述進攻作戰中採用“聲東擊西”戰法的重要作用問題。它認為,採用“聲東而擊西”戰法進攻敵人,就可以使敵人不知從何處對我進行有效防守,從而便可為我造成殲敵的有利條件和可乘之機。“聲東擊西”戰法,實際上是一種佯動誤敵手段。採用此法,往往可以誘使敵人上當和調動敵人就範,進而達成出其不意、攻其無備的作戰效果。因此,在古代戰爭中,“聲東擊西”便成為兵家經常用以進攻敵人的有效戰法。東漢初年,漢將耿弇攻取臨淄與西安兩地的作戰,就是巧妙運用此法而獲勝的。

作品賞析

譯文

大凡作戰中所說的“聲戰”,就是用虛張聲勢的佯動戰法來迷惑敵人。聲言攻其東而實際擊其西,聲言攻其彼而實際擊其此。這樣,便可迫使敵人不知道究竟從哪裡進行防守;而我軍真正所要進攻的,恰是敵人沒有防備的地方。誠如兵法所說:“善於實施進攻作戰的軍隊,能使敵人不知道怎樣防守。”
東漢建武五年,大將耿弇率軍同割據勢力張步相對抗。時據守劇縣(今山東昌樂西北)的張步,派遣其弟張藍率領精銳部隊二萬人進駐西安,並令其所轄諸郡太守集中兵力萬餘人駐守臨淄,兩城相距四十餘里。耿弇率軍進至畫中,此地位於西安與臨淄二城之間。耿弇偵察知道西安城小而堅固,且有張藍精銳部隊防守;臨淄城雖大卻容易攻取。於是,耿弇責令諸將集會一處,宣布說五天后進攻西安。張藍獲此訊息後,晝夜嚴加戒備。到了第五天,耿弇命令全軍將士提前於半夜起床吃飽飯,天亮時候進至臨淄城下。這時,護軍荀梁等人在攻打臨淄的問題上同耿弇發生了爭執,他們認為應當迅速攻打西安。耿弇分析指出說:“不能先打西安。因為西安的守敵聽說我軍要進攻他們,已經晝夜加緊守備;我們現在進攻臨淄乃是出其不意,必使該城守敵驚慌失措,猛攻一天就可破城。攻克臨淄,西安就陷入孤立境地,張藍因與張步之間交通斷絕而成孤立無援之敵,因此必定又將棄城逃跑。這就是通常所說的一箭雙鵰的戰法。如果先攻西安,不能很快攻克,頓兵於堅城之下,必會給我軍造成更多傷亡。縱然能夠攻克西安,張藍率兵逃往臨淄,與該城守軍合兵協力,便可尋機向我發動進攻。我軍深入敵境作戰,沒有後方供應,十天之內,不經交戰便將陷入困境。諸位所談意見,看不到有何恰當可取之處。”於是,耿弇揮軍進攻臨淄,半天即攻克,進占了該城。張藍聽到這個訊息後,果然率兵逃跑了,漢軍不戰而得西安。

原文

凡戰,所謂聲者,張虛聲也。聲東而擊西,聲彼而擊此,使敵人不知其所備,則我所攻者,乃敵人所不守也。法曰:“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①
後漢建武五年,耿弇與張步相拒,步使其弟藍將精兵二萬守西安②,諸郡太守合萬餘人守臨淄③,相去四十餘里。弇進兵畫中④,居二城之間。弇視西安城小而堅,且藍兵又精;臨淄雖大而易攻,乃敕諸將會,俟五日攻西安。藍聞之,日夜為備。至期,弇敕諸將夜半皆蓐食⑤,會明至臨淄。護軍荀梁等爭之,以為宜速攻西安。弇曰:“〔不然〕。西安聞吾欲攻之,日夜備守;臨淄出其不意,至必驚擾,攻之則一日可拔。拔臨淄則西安孤,張藍與步隔絕,必復亡去,所謂擊一而得二者也。若〔先〕攻西安,不卒⑥下,頓兵堅城,死傷必多。縱能拔之,藍帥兵奔還臨淄,並兵合勢,觀人虛實,吾深入敵地,後無轉輸⑦,旬日之間,不戰而困。諸君之言,未見其宜。”遂攻臨淄,半日拔之,入據其城。張藍聞之,果將兵亡去。⑧

注釋

①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語出《孫子兵法·虛實篇》。
②西安:縣名。故址在今山東桓台東。
③臨淄:縣名。故址在今山東臨淄北。
④畫中:邑名。東漢時又稱“棘里亭”,位於今山東臨淄西。
⑤蓐食:據《方言》云:“蓐,厚也。”蓐食,謂豐厚飲食。這裡指戰前令士卒飽餐。
⑥卒(cù):同“猝”,謂突然、急促,引申為馬上、立即之意。
⑦轉輸:謂轉運輸送物資。這裡指後勤供應。
⑧本篇史例出自《後漢書·耿弇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