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描述
各級軸均較細,至少三次羽狀複葉。末三級軸粗僅1 mm。在末三次羽片上,末二級軸與末三級軸的交角上側為 70° 左右,下側為80° 左右。在末二次羽片上,末級羽軸與末二級羽軸交角兩側亦不相同,上側60°左右,下側 40° 左右。同樣,小羽片與末級軸的交角兩側亦不相同,上行的小羽片與軸的交角小於下行的,但在末二次羽片下側的各末次羽片中,情形正好相反,即上行小羽片與軸的夾角大於下行的交角,或者相近似。因此各次羽片都不對稱。末三次羽片寬 12 cm,末二次羽片披針形,長 6 cm,寬 1.8 cm,末次羽片卵形或短披針形,長 1 cm,寬 5 mm,頂端尖或亞尖,每側有小羽片 3~6 枚。小羽片紡錘形,邊緣裂成 1~2 對鈍裂片,頂端亞尖,基部下延,與其下的小羽片相連構成翼狀。小羽片較小,長不超過 4 mm,寬 2 mm。中脈以合軸式分出側脈,側脈一般不分叉,伸進每個裂片中(蕭素珍和張恩鵬,1985) 。比較研究
時代產地:山西沁源縣聰子峪,山西組; 早二疊世圖版信息:圖版 175,圖 1
數據來源:中國化石蕨類植物(2010),頁碼: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