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抗部隊烈士陵園

1983年6月被列為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 11月興建“聯抗”歷史紀念室(室名由李俊民題寫),1984年10月落成,建築面積104平方米,後收集陳列革命歷史文物80件。 1991年又一次翻建紀念塔和明理堂,翻建後的紀念塔高16.1米(寓意該陵園安葬著161名“聯抗”將士),塔基69.12平方米,塔尖由紅色五角星恢復成火炬造形。

聯抗”部隊烈士陵園位於縣城西北部12公里處的吉鎮中山村(原名千步鄉厲家窯),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11月,紫石縣政府和“聯抗”部隊為安葬抗戰中犧牲的“聯抗”將士而建,始稱“聯抗”烈士墓。初建時,除墓冢外,主要建築有表門、紀念塔、明理堂,它們與墓冢前的墓碑,依次由南向北排列,其中軸線在一條直線上。表門柱頂端為起伏的火炬造型,(“聯抗”部隊臂章標誌是是火炬)兩側圍牆柱頂端亦為火炬造型,大小起伏的火炬寓意著抗日烽火將燃遍祖國大地,圍牆柱之間的柵欄為大刀、長矛造型;表門對聯由“聯抗”部隊司令黃逸峰題:保衛地方國家拋卻頭顱灑盡熱血,效忠民主真理做下榜樣留得英名;橫批:浩氣長存。“聯抗”烈士紀念塔,高不足10米,塔尖為火炬造型,紀念塔東西兩側刻有對聯:願將烈士血,喚醒國人魂。明理堂為古典卷棚式建築,四面走廊,面闊五間23米,進深約9米,“明理堂”匾額由黃逸峰撰書。1963年開挖護園河道,移植樹木,使墓區四面環水,四季常青,護園河寬12米、深2.5米。1971年擴建了烈士紀念塔,翻建了明理堂。1980年改稱“聯抗”烈士陵園。1982年早春,因原碑文受損,原“聯抗”部隊副司令李俊民重撰碑文,原曲北區區長朱振鐸書寫,縣政府刻石立碑。3月,該陵園被列為海安縣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6月被列為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11月興建“聯抗”歷史紀念室(室名由李俊民題寫),1984年10月落成,建築面積104平方米,後收集陳列革命歷史文物80件。1991年又一次翻建紀念塔和明理堂,翻建後的紀念塔高16.1米(寓意該陵園安葬著161名“聯抗”將士),塔基69.12平方米,塔尖由紅色五角星恢復成火炬造形。明理堂保持初建時的建築風格。1992年4月該陵園被南通市黨史工委、團市委、市民政局列為南通市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每年有2萬餘人前往憑弔先烈),同年載入《中國博物志》。該陵園占地33350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1180平方米、綠化面積18650平方米、道路廣場面積3480平方米、水域10040平方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