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
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4),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論語·先進第十一》)
作品注釋
(1)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一字季路,孔子弟子,比孔子小九歲。
(2)聞斯行諸:聽到一件合於義理的事就當付諸實施嗎?斯,此,指合於義理的事。諸,“之乎”的合音。
(3)公西華:姓公西,名赤,字子華,孔子弟子。
(4)退:畏縮不前。
(5)兼人:好勇過人。兼,倍也。
作品翻譯
子路問道:“聽到一件合於義理的事,立刻就去做嗎?”孔子說:“父親和兄長還活著,怎么可以(不先請教他們)聽到了就去做呢?” 冉有問道:“聽到一件合於義理的事,立刻就去做嗎?”孔子說:“聽到了應該立刻就去做。” 公西華說:“仲由問‘聽到一件合於義理的事,立刻就去做嗎?’時,您回答‘還有父兄在,怎么可以聽到了立刻就去做?’冉有問‘聽到一件合於義理的事,立刻就去做嗎?’時,您回答‘聽到了應該立刻就去做’。我感到迷惑,我大膽地請問這是什麼緣故呢?”孔子說:“冉求畏縮不前,所以我鼓勵他進取;仲由好勇過人,所以提醒他退讓些。”
作品品析
這一章,又一次看出孔子教育方法的一個特點,即因材施教,對每一個學生在了解其不同的品質之後,給予不同的教育。這是教育思想的精髓之一,可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同時,通過這一章孔子對學生有退有進的教育,大家應該對自己進行一番反思,如果屬於臨事退縮的,就要勇敢一點,做事不夠勤奮的就要勤奮一點;如果自己是過於果敢、輕率的就要退縮一點凡事再思而後行,如果自己是過於勤奮休息太少的就要注意休息好、注意衛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