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館古貢棗園

聚館古貢棗園

河北省黃驊市齊家務鄉聚館村。是明清兩朝為帝王提供貢棗的棗園,也是全國現存最大最古老的冬棗園。占地66.7萬平方米。園內現存明清看護棗園的兩處房屋,仍保持原來的風貌。青磚牆基設蘆葦隔鹼層。牆體上部土坯砌築,蘆葦苫頂,木製門窗。園內還有古廟址一處,並保存古柏5棵。貢棗園保存有古冬棗樹1067棵,樹齡均超過100年,最老者至600年以上。

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窟
河北省
聚館古貢棗園VI-1080

簡介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河北省黃驊市齊家務鄉聚館村。是明清兩朝為帝王提供貢棗的棗園,也是全國現存最大最古老的冬棗園。占地66.7萬平方米。園內現存明清看護棗園的兩處房屋,仍保持原來的風貌。青磚牆基設蘆葦隔鹼層。牆體上部土坯砌築,蘆葦苫頂,木製門窗。園內還有古廟址一處,並保存古柏5棵。貢棗園保存有古冬棗樹1067棵,樹齡均超過100年,最老者至600年以上。樹名有國公樹、嫡祖樹、逢春樹、情人樹、三結義樹、斗雷公樹、大將軍樹、探海樹、同根樹夕陽戀樹、仙人掌樹、霹靂樹、羅成公槍樹、大夫樹、九龍樹、刑天樹、長青樹、龍恩樹等。樹幹大多合抱,樹高約6米,至今健壯,生長正常,果實皮薄、肉嫩、酥脆、味甘。

古貢棗園被授予“文化遺產標誌”使用權

第5屆“2007中國黃驊·冬棗節”在河北黃驊市聚館古貢棗園前開幕。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參加了開幕儀式,並將“中國文化遺產標誌”使用權授予聚館古貢棗園,黃驊市市長邊老剛代表黃驊接受授權。這是“中國文化遺產標誌”在商業領域進行的首次授權。
聚館古貢棗園位於河北省黃驊市齊家務鄉聚館村,園內現存百年以上的古冬棗樹1067株,其中198株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現存栽培歷史最長、面積最大和品質最好的古貢棗園。2006年,聚館古貢棗園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為迄今國內唯一一片被國務院確定為“國保”級文物的植物種群,同時也開創了中國文物保護事業的新門類,豐富了文物保護的內涵。
..

自2003年開始,黃驊市在每年秋天舉辦冬棗節。在這次冬棗節上,童明康代表國家文物局將“中國文化遺產標誌”的使用權授予黃驊“聚館古貢棗園”,使黃驊冬棗成為了中國首個獲得文化遺產標誌認可的農產品。對於此次授權,童明康說,對文化遺產,我們不僅要繼承、保護,更要充分發揚其價值和作用,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為當地民眾的富裕服務。
2005年,國家文物局啟用四川成都金沙遺址出土的“太陽神鳥”金飾圖案作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授權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按照《中國文化遺產標誌管理辦法》的規定,對該標誌及其使用進行保護與管理。兩年來,“中國文化遺產標誌”在社會上已具有較高知名度。為了能夠充分發掘聚館古貢棗園及其產品“黃驊冬棗”的歷史與文化價值,利用文化遺產的內在吸引力帶動、提升“黃驊冬棗”的知名度與市場占有率,使“中國文化遺產標誌”的使用與推廣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產生助推作用,經過協商,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決定授權黃驊“聚館古貢棗園”冬棗使用“中國文化遺產標誌”。
相關連結
聚館古貢棗園內所產冬棗以皮薄、肉嫩、酥脆和味甘的獨特品質聞名遐邇,明代被弘治皇帝欽定為“貢品”,為明、清帝王提供貢棗。貢棗園內現存兩間看護棗園的土房房基為青磚基礎,牆體為麥秸垛泥牆,蘆葦苫頂,門窗為木製結構。聚館古貢棗園見證了古代棗農栽培、嫁接冬棗樹的全過程,是古代農業科技發展成果的重要實物例證,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鑑賞、林業科技和經濟價值。
2007年,國家四部委聯合下發通知,要大力宣傳愛國主義教育,將博物館納入國民教育體系。陝西省率先執行了這一決定。
吳永琪認為,作為博物館館長,首先要想到博物館是國有的社會公益單位,就是對民眾開放的,要讓更多的人看博物館。博物館的終極理想是免費向公眾開放。這是由博物館的公益性質所決定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