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儒倫理比較研究

本書力圖在歷史的視野下,從人與終極實在的關係、個人與社會的關係、救國與救世的關係、社會理想建構以及民族主義與普世主義的關係幾個方面,考察二者倫理思想變遷、衝突與融合的表現,試圖證明二者倫理思想的發展,是沿著民族主義與普世主義相結合的路子前進的。他們的思想對倫理學理論發展、中國現代化進程以及世界全球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基本信息

版權資訊

書 名: 耶儒倫理比較研究

耶儒倫理比較研究

作 者:郭清香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6

ISBN: 9787500456803

開本: 32

定價: 25.00 元

內容簡介

倫理來源於生活。人們有什麼樣的生活,就有什麼樣的倫理。在原始農耕時代,人們聚族而居,家庭和家族是日常生活的界限,因而便有宗法倫理。之後部落、部落聯盟乃至國家出現,政治生活成為人類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便有了政治倫理。同樣,因有戀愛、婚姻生活而生性倫理,因有物品交換和商品交易而生商業倫理,因有網路活動而生網路倫理等等。一切倫理,莫不起自生活。因此,我們可以說,倫理是調節人類社會倫理關係和范導人類實際生活的規則;合倫理生活是生活的理想性的樣態。生活的主體是人,而人總是處於一定的地域、一定的歷史階段、一定的社會制度、一定的文化傳統中的人。因此,特定人群所遵守的倫理和合倫理的生活也總是有其局限性的,總是一種相對的善。如何使這種相對的善不斷地得到提升?除了在生活實踐的基礎上不斷地深化對於倫理的認識之外,似乎把不同人群的倫理和倫理生活加以比較是唯一的途徑。實際上,比較是獲得更高善的方法。人類的倫理道德就是在個體與個體、家庭與家庭、人群與人群的交往和比較中不斷前進的。沒有了交往和比較,善之樹必將變得日益枯萎。

民國時期(1911-1949)中國基督教學者與儒教學者應對於時代倫理思潮所提出的問題,分別有著自己深刻的思考和回答。本書力圖在歷史的視野下,從人與終極實在的關係、個人與社會的關係、救國與救世的關係、社會理想建構以及民族主義與普世主義的關係幾個方面,考察二者倫理思想變遷、衝突與融合的表現,試圖證明二者倫理思想的發展,是沿著民族主義與普世主義相結合的路子前進的。他們的思想對倫理學理論發展、中國現代化進程以及世界全球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作者簡介

郭清香,1974年生於山東文登,1993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2003年畢業,獲哲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現任職於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倫理學教研室,研究方向為中國倫理思想史比較倫理學。在《光明日報》等理論報刊上發表學術論文多篇,參與了多部學術著作的撰寫工作。

目錄

導論

第一節 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

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的交通

二 民國時期的基督教

第二節 儒教的宗教性質問題

一 儒教問題的爭論

二 儒教之為宗教

三 儒教在民國

第三節 倫理比較研究的幾個問題

一 比較的原則

二 比較的模式

三 比較的方法

第四節 本書的主旨與思路

一 論證的目的和意義

二 論證的主旨和思路

第一章 終極超越論

第一節 上帝與人

一 對上帝的中國式理解

二 神入貫通說

三 重釋性罪論

四 贖罪與自我超越

第二節 天道與人

原儒之天與新儒之天

二 天人合一模式的辯護

三 傳統性善論新解

四 本性的開顯與內在超越

第三節 耶儒超越論的異同

一 超越的兩種模式

二 耶穌與孔子

第二章群己關係論

第一節 人的二重性與社會責任

一 人的二重性:屬靈的人

二 人的二重性:社會的人

三 現世價值辯爭

四 個人福音與社會福音

第二節 倫理本位與個性自由

一 人倫之理

二 倫理本位說

三 個性自由與立群公德

第三節 耶儒群己論的異同

一 超越層面的衝突

二 實踐層面的融合

第三章 救國救世論

第一節 救國合理性的宗教論證

一 耶教入世之責

人格救國

三 革命、愛與公正

第二節 救國之道的道德思考

一 文化建設

二 革命精神

三 制度探索

第三節 道德救國與制度公正

一 道德救國

二 制度公正

第四章 社會理想論

第一節 地上天國

一 天國建在哪皇?

二 構建天國的構想

三 天國與社會主義

第二節大同社

一 大同傳統

二 大同與社會主義

第三節 理想社會及其實踐

一 孫中山理想社會的構想及實踐

二 天國、大同傳統社會理想的現代改造

第五章 時代精神論

第一節 生命與創新

一 生命精神

二 創新精神

三 新人的塑造

第二節 民主與科學

一 民主精神

二 科學精神

三 耶儒二教對民主與科學的回應

第六章 民族本色與普世主義

第一節 普世宗教的民族情懷

一 基督教與世界主義

二 國家主義辯正

三 基督教與民族主義

第二節 民族道德的普世價值

一 儒教與民族主義

二 儒教與普世主義

第三節 民族主義與普世主義的張力

一 基督教的本色化

二 走向世界的儒教

結語

第一節 時代主題與耶儒二教倫理思想主題

第二節 民國時期耶儒二教倫理思想的資源意義

第三節 耶儒倫理思想的八大差異

第四節 耶儒二教學者倫理思考的啟示

附錄主要人物簡介

主要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