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草(原變種)

耳草(原變種)是多年生、近直立或平臥的粗壯草本,高30-100厘米。生於林緣和灌叢中,有時亦見於草地上,頗常見。

基本信息

特徵

小枝被短硬毛,罕無毛,幼時近方柱形,老時呈圓柱形,通常節上生根。葉對生,近革質,披針形或橢圓形,長3-8厘米,寬1-2.5厘米,頂端短尖或漸尖,基部楔形或微下延,上面平滑或粗糙,下面常被粉末狀短毛;側脈每邊4-6條,與中脈成銳角斜向上伸;葉柄長2-7毫米或更短;托葉膜質,被毛,合生成一短鞘,頂部5-7裂,裂片線形或剛毛狀。聚傘花序腋生,密集成頭狀,無總花梗;苞片披針形,微小;花無梗或具長1毫米的花梗;萼管長約1毫米,通常被毛,萼檐裂片4,披針形,長1-1.2毫米,被毛;花冠白色,管長1-1.5毫米,外面無毛,裡面僅喉部被毛,花冠裂片4,長1.5-2毫米,廣展;雄蕊生於冠管喉部,花絲極短,花葯突出,長圓形,比花絲稍短;花柱長1毫米,被毛,柱頭2裂,裂片棒狀,被毛。果球形,直徑1.2-1.5毫米,疏被短硬毛或近無毛,成熟時不開裂,宿存萼檐裂片長0.5-1毫米;種子每室2-6粒,種皮乾後黑色,有小窩孔。花期3-8月。

分布

產於我國南部和西南部各省區;分布於印度、斯里蘭卡、尼泊爾、越南、緬甸、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澳大利亞。

藥用價值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記載全草含生物鹼、黃酮甙和胺基酸。入藥有清熱、解毒、散淤消腫之效,對感冒發熱、咽喉痛、咳嗽、腸炎、痢疾、瘡癤和蛇咬傷均有較好的療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