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方法
1.滴耳劑的用量、保存時間與療效有關。每次應有足夠的藥液,最好充滿外耳道至少5滴,保持滴耳姿勢浸泡10~15分鐘,充分使藥物在外耳、中耳病變處接觸,以增強療效。但2%酚甘油可損傷內耳神經,中耳炎鼓膜穿孔者禁用;3%水楊酸酒精用於外耳道黴菌病,使用時可產生劇烈疼痛,一般不宜多滴,必要時可用棉簽蘸藥液塗擦外耳道。
2.先洗再滴。清除中耳分泌物可避免藥液被分泌物阻擋或沖淡而失效或作用減弱。常用3%過氧化氫溶液(雙氧水)洗耳,以洗至很少泡沫或不見泡沫泛出為宜,然後用消毒棉簽拭淨或以吸引器吸盡,再用抗生素類滴耳劑,可發揮更好的殺菌效果。
注意事項
⑴滴耳劑常見為真溶液劑型。倘若混懸液型滴耳劑,須搖勻後使用。
⑵滴藥時須牽引耳殼將彎曲的耳道拉直滴入外耳道內。注意成年人應向後上方牽引耳殼,兒童應該向後下方牽引。
⑶滴藥液時不要讓滴耳液瓶口或滴管接觸到耳朵,尤其不要接觸到病灶部位或滲出液體膿液等,以免污染滴耳液。滴耳液一經打開,就要在一定時間(1個月)內用完。放置過久的滴耳劑效價會降低或變質,從而影響治療效果或引發感染。
⑹有鼓膜穿孔者,滴藥後可用手指按壓耳屏,促使藥液經鼓膜進入中耳,以增強藥效。此時,部分藥液可經咽鼓管流至鼻咽腔,患者可感覺苦味,是正常的。
⑺冬季因藥物溫度過低,滴耳後容易刺激內耳的前庭器官,可能出現眩暈、噁心、刺痛等不適。預防的方法是將滴耳劑裝入內衣口袋片刻或放在手掌中前後滾動加溫後用,但不可用沸水等加熱。
⑻在幾種藥液同時使用時,可相隔1~2小時交替滴耳。
⑼長期使用抗菌藥可引起局部菌群失調,抑制了細菌生長,促進了黴菌繁殖如外耳道及乳突腔內出現白色或黑色黴菌團(絲),使原來不致病的真菌成為致病源,應引起重視。因此,抗菌藥滴耳液通常不宜超過7天,以免產生耐藥性和二重感染。
⑽不要隨意使用他人的滴耳液,也不要將自己的滴耳液隨意給他人使用,以免傳播致病細菌,耽誤病情或引起耳部新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