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挫力

耐挫力是指當個體遇到挫折時,能積極自主地擺脫困境並使其心理和行為免於失常的能力。

概述

所謂耐挫力是指當個體遇到挫折時,能積極自主地擺脫困境並使其心理和行為免於失常的能力。
耐挫力強,則可以化解挫折帶來的影響,盡力克服困難,積極解決問題,創造性地完成任務,從而增進知識和才幹,培養堅強的意志、克服困難的能力,形成積極向上、堅忍不拔的個性特徵;耐挫力弱,則會消極悲觀,喪失信心,失去前進的動力和目標,對個體發展產生消極的影響,形成不良的個性。

耐挫力的種類

耐挫力主要包含如下兩種:
1.挫折容忍力。所謂容忍力,就是忍受挫折、不肯退讓的一種心理力量。一個人若能容忍挫折,就一定會提高耐搓力的水平。但容忍力是消極的,應當是當忍則忍,不要一味容忍。
2.挫折超越力。所謂超越力,就是擺脫挫折、積極進取的一種心理力量。它是積極的。即是說,當一個人遭受挫折後,不要單純容忍,還應當面對困難、保持希望、樹立信心。以便化消極為積極、變被動為主動。從挫折容忍力到挫折超越力是一個連續的統一體,它體現著一個人健康、成熟的心理狀態。

如何培養耐挫力

(一)培養耐挫力的前提
1.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耐挫力是以意志為基礎的,一般說來,意志強,耐挫力也強;反之,意志弱,耐挫力也弱。因此,要培養耐挫力。首先就要培養堅強的意志。而堅強意志反映在它的四種品質上。所謂培養意志,就是要不斷提高意志的自覺性、堅持性、果斷性和自製性的水平。
2.確立適當的抱負水平。抱負水平指個人將要達到什麼程度的心理需要或目的追求。抱負水平過高,老是達不到,容易產生挫折感,對培養耐挫力不利;反之,抱負水平過低,很容易達到,無挫折可言,自然就談不到培養什麼耐挫力。很明顯,只有適當的抱負水平,才有利於對耐挫力的培養。
3.養成容忍和進取精神。前面說過,耐挫力由容忍力與超越力構成。而前者以容忍精神為基礎,後者以進取精神為基礎,因此,要培養耐挫力,就必須以養成容忍精神與進取精神為前提條件。應當指出,這兩種精神一為消極,一為積極,但相反是可以相成的。
(二)培養耐挫力的方法
1.強化挫折的心理準備。每個人都應當懂得,在人的一生中,挫折前來拜訪是不可避免的,必須做好相應的心理準備。事實表明:當挫折降臨時,有心理準備,就可能減少挫折對個體身心的影響;反之,沒有什麼心理準備,就可能使挫折的影響加大。因為強化了心理準備,任何出乎意料的挫折都會成為意料中事,從而減少挫折感。
2.正確地認識各種挫折。根據挫折產生的原因,可以把挫折劃分為這么幾種,即自然挫折、社會挫折、人際挫折、自我挫折和輿論挫折。這種種挫折各有不同的成因、特點和規律,必須予以充分了解與把握。這樣當挫折降臨後,就可以在短時間內,有的放矢地選擇最佳應對方案,從而增強耐挫力,降低挫折感。
3.自覺地進行耐挫鍛鍊。所謂耐挫鍛鍊,不是人為地去製造什麼挫折,而是利用真實的挫折情境進行自覺鍛鍊。如人際關係緊張時,就應當採取寬容的態度,主動接近對方,以縮小彼此間的心理距離,增加人際間和諧協調的氣氛。如此自覺鍛鍊,久而久之,就一定能積累經驗和體驗,並在此基礎上使耐挫力得到很好的培養。
4.積極地開展心理訓練。為了保持與增進心理健康,也應當進行心育和心操。通過心理訓練(包括心育和心操),可以提高心理素質;提高了心理素質,必然能增強耐挫力,因為耐挫力是以心理素質為基礎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