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宿白編著的《考古發現與中西文化交流》按我國漢族歷史的朝代順序講,,商周(一)、戰國(二),各占一題,兩漢魏晉原連在一題(三,分上下),現分為(三)、(四),東晉南北朝(五)占一題,隋唐五代(六)和宋元(七)各占一題。每個題目,先講一點該時期的有關歷史背景,然後據已知的情況列若干子目再講具體的內容和問題。另外,前面說了要講一點和中西文化交流關係密切的漢文古文獻,作為附錄。作者介紹
宿白,遼寧瀋陽人。1922年生,1948年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肄業,並任職於該所考古學研究室。1952年任教於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教研室。1978年任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1983年任北京大學考古系主任,兼該校學術委員。同年任文化部國家文物委口貝會委員。1999年起當選中國考古學會榮譽理事長至今。宿白的主要學術論著有《白沙宋墓》、《中國石窟寺研究》、《藏傳佛教寺院考古》和《唐宋時期的雕版印刷》等。
作品目錄
前言(1980年稿)(一)解題
(二)西方的範圍
(三)本專題內容次第
一、商周時期(前16~前5世紀)(1980年稿)
1.中亞、西亞地區發現的陶鬲
2.東西方發現的青銅刀子和劍
3.絲織品、軟玉、綠松石和玻璃珠飾等的東西方傳播
4.東方發現的晚期銅劍和帶鉤
二、戰國時期(前5~前3世紀,前475~前221年)(1985年稿)
1.鑲嵌玻璃珠飾的東傳和中亞發現的戰國器物
2.胡服騎射
3.南方發現的玻璃製品和海路的開通
三、西漢(前3~1世紀中期,前202~25年)(1985年稿)
1.張騫出使與漢武帝經營西域
2.北匈奴西遷與匈奴北部的遺蹟、遺物
四、東漢魏晉(3世紀中期~4世紀初,252~316年)(1985年稿)
1.匈奴第二次分裂與西遷
2.班超事跡
3.貴霜王朝的興起
4.安息、大秦和東方交往的遺蹟
五、東晉南北朝時期(4世紀初~6世紀)(1980年稿)
1.粟特人東來和中原發現的西方文物
2.我國石窟藝術中的西方因素
3.蠶絲技術的西傳和外銷絲織品的發現
4.紙開始西傳的問題
5.南方發現的有關遺物
六、隋唐五代時期(7~10世紀)(1980年稿)
1.粟特以東的突厥地區的發現和碎葉城遺址
2.昭武九姓的遺蹟
3.大食的興起與大批粟特人、波斯人東來的遺蹟
4.吐魯番—敦煌的發現
5.長安、洛陽等地發現的與中亞、西亞有關的遺蹟
6.西亞傳來的宗教的遺蹟
7.從中國向東傳的西方器物
8.大食地區發現的唐代遺物
9.晚唐五代海路上的遺蹟
10.晚唐五代我國室內設備的逐漸複雜化
七、宋元時期(10~14世紀)(1985年稿)
1.前期的遺蹟(兩宋時期的遺蹟)
2.後期的遺蹟(元代中西文化交流)
附錄 有關中西文化交流的漢文古文獻(漢~唐)(1980年稿)
1.有關中西文化交流的漢文古文獻(一)(5世紀之前)
2.有關中西文化交流的漢文古文獻(二)(5~9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