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考古學概論》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全書共分八章,-包括考古學基本理論、考古學發展簡史、田野考古調查和發掘方法,以及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夏商周、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宋元明清各個時期中國考古學的考古發掘成就研究狀況。全書立足於大學本科教學的需要,力求系統、扼要地闡述考古學的基本理論和操作、研究方法,全面反映中國當代考古學的發展狀況,充分吸收中國考古學界最新考古發現與研究成果。適於高校考古學、歷史學、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教學使用,也適於相關專業人員及初學者閱讀參考。通過該門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和掌握考古學的基本概念和定義,我國在不同的考古階段的重要的考古發掘及其所取得的成就,在此基礎上向學生傳授有關文物、博物館的基本知識,把學生培養成為合格的中學教師和社會科學工作者。
目錄
第一章考古學與考古學史
第一節考古學研究的對象、功用
一、什麼是考古學
二、考古學研究的範圍、對象和目的
三、考古學的功用
第二節考古學的分支
一、考古學的分支學科
二、考古學與其他學科的關係
第三節考古學發展簡史
一、考古學誕生的歷史背景
二、考古學的產生和發展
第二章考古學理論與方法
第一節西方考古學理論的發展歷程
一、從進化論到文化生態學
二、考古學理論的變革——新考古學派
三、多元理論時代
第二節考古學文化
一、考古學文化及其命名
二、影響和制約考古學文化形成與發展的因素
三、考古學文化的研究內容
四、考古學文化的區系類型研究
第三節考古地層學
一、考古地層學
二、考古地層學的基本原理
三、文化層的劃分與層位關係
第四節考古類型學
一、考古類型學及其基本原理
二、類型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三、類型學的套用
第五節考古調查與發掘方法
一、考古調查與考古發掘
二、探方法與探溝法
三、標本採集與記錄
四、室內整理
五、年代學研究
第三章舊石器時代考古
第一節舊石器時代考古的特徵與分期
一、舊石器及其相關概念
二、舊石器時代的考古學分期
三、舊石器的製作技術與功能研究
第二節環境考古學研究
一、第四紀地層堆積
二、第四紀哺乳動物化石
第三節史前人類學研究
一、體質人類學基礎與套用
二、人類起源與化石材料
第四節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發現與研究
一、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簡史
二、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發現
三、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研究
第四章新石器時代考古
第一節新石器時代文化特徵與分期分區
一、舊石器向新石器的過渡——中石器時代
二、新石器時代的標誌
三、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的分期與分區
第二節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發現與研究
一、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簡史
二、北方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三、黃河上游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四、黃河中游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五、黃河下游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六、長江中游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七、長江下游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八、華南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第三節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與文明起源研究
一、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特徵與地區差異
二、新石器時代考古與文明、國家起源探索
第五章夏商周考古
第一節夏商周考古的特徵與分期
一、夏商周考古簡史
二、夏商周考古的特徵與分期
第二節夏文化探索
一、新砦遺址的發現與研究
二、二里頭文化的發現與研究
三、夏文化的分期、特徵與性質
四、夏代周邊地區文化遺存
第三節商代考古
一、商前期文化
二、商中期文化
三、商晚期文化
四、商代地方文化與方國
第四節西周文化
一、西周考古的特徵與分期
二、西周考古發現與研究
三、西周的分封與采邑
第五節春秋戰國文化
一、文化分區與分期
二、列國城址
三、大型遺址
四、墓葬制度與禮樂制度的演化
五、鐵器的出現與經濟文化的繁榮
六、東周時期的封國遺存與周邊地區文化
第六章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考古
第一節秦代城市與建築遺址
一、秦代都城與宮殿建築
二、大型遺址
三、秦墓與墓葬制度
第二節秦始皇陵及其陪葬墓
一、秦始皇陵園及地上建築
二、地宮
三、陪葬坑、陪葬墓及其他遺址
四、關於秦始皇陵的研究
第三節秦代社會經濟與文化藝術
一、手工業的發展
二、貨幣與度量衡
三、秦簡與刻石
四、繪畫與雕塑
第四節漢魏都城遺址
一、西漢長安城
二、東漢洛陽城
三、北魏洛陽城
四、曹魏鄴城
五、大夏統萬城
六、六朝都城
七、漢魏都城制度研究
第五節漢魏陵墓考古
一、兩漢墓葬的分期與分類
二、兩漢帝陵
三、諸侯王墓與列侯墓
四、中小型漢墓
五、魏晉南北朝陵墓
六、漢魏墓葬相關問題
第六節漢魏社會經濟與文化藝術
……
第七章隋唐五代考古
第八章宋元明清考古
編輯推薦
《考古學概論》:21世紀史學系列教材
後記
編撰這部教材的初衷很簡單,就是希望為我的學生們提供一本能夠反映最新考古發現與研究成果的參考書。從事考古學概論教學近二十年了,可供使用的教材只有20世紀80年代末90年初出版的幾部:蔡鳳書、宋百川主編的《考古學通論》(山東大學出版社,1988),孫英民、李友謀主編的《中國考古學通論》(河南大學出版社,1990),張之恆主編的《中國考古學通論》(南京大學出版社,1991)。這些教材是對90年代以前中國考古學的全面總結與概括,但缺少近二十年來的最新發現與研究狀況。而這二十年恰恰是中國考古學飛速發展、成果最為輝煌的黃金時期,從觀念、理論到方法和技術不斷更新,新的考古發現層出不窮:舊石器時代的安徽繁昌人字洞遺址、重慶巫山人化石,距今一萬年前後新石器時代最初階段的重要發現如湖南道縣玉蟾岩、北京東胡林等遺址,標誌文明起源的新砦遺址、陶寺遺址,夏商周三代的二里頭遺址、偃師商城的新發現以及洹北商城、周公廟等遺址、韓城梁帶村春秋墓、棗陽九連墩戰國楚墓,秦代的阿房宮遺址、秦始皇陵的陪葬坑文吏俑坑、百戲俑坑,漢唐都城的新發現,兩漢時期的諸多大型諸侯王陵如獅子山楚王陵、洛莊漢墓、老山漢墓等以及安陽曹操墓、西安北郊北周外國人墓,隋唐五代一批高等級的陵墓如潼關稅村隋墓、唐靖陵、惠陵、新城公主、惠莊太子、節愍太子以及五代後周馮暉等陵墓,及晚至宋元明清時期的諸多遺存,其中許多是前所未知的填補歷史空白或改寫歷史記錄的重大發現,由此衍生出的新的研究課題、研究成果和研究熱點不斷修正著考古學自身認識的局限,顛復舊的歷史認識,還原歷史的真相。
作者簡介
錢耀鵬,陝西大荔縣人,1962年生,漢族。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85年、1988年先後於西北大學獲得歷史學(考古學)學士和碩士學位,1999年於北京大學獲得歷史學(考古學)博士學位。1988年迄今,主要從事史前考古學教學及田野考古與研究工作。出版《中國史前城址與文明起源研究》,合作出版《扶風案板遺址發掘報告》等專著,在《考古學報》、《考古》、《文物》、《考古與文物》等期刊發表《中國古代斧鉞制度的初步研究》、《關於半坡遺址的環壕與哨所》等60餘篇學術論文。《中國史前城址與文明起源研究》曾獲教育部“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甘肅臨潭溝齊家文化墓地發掘獲評“200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