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羌縣
為漢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設定。晉時廢。當時後將軍趙充國安定羌亂以後新建置的。1942年在樂都老鴉城附近出土《三老趙掾之碑》一通,墓主人趙寬就是趙充國的五世孫,他是從原籍上邽(今甘肅天水)徙居破羌縣的。此碑建於東漢靈帝光和3年(公元180年),反映了西漢以來大批漢族人民從中原各地遷來湟水流域,與這裡的羌人、小月氏人共同開發祖國邊疆這一歷史事實。破羌縣位於樂都縣高廟鎮老鴉村。老鴉村地處湟水老鴉峽西口,東北為通往甘肅永登的冰溝大道,為歷代交通要衝之地。古城南部已被湟水沖毀,城牆已無存。西部為現代村民集中地,城牆也大部被剷平,現只存有東北角的東城牆和北城牆各一段,東段約長39米,北段約長21米。夯土築,夯層厚8-10厘米,基寬5米,殘高2-5米,被水沖毀處見有灰層和瓦片,但稀少細碎。
《秦邊紀略》中記載老鴉城“漢、土之所雜居”;
《三老趙掾碑》
簡稱《趙寬碑》,又稱《三老趙掾碑》。趙掾即趙寬,掾不是名,而是古代屬官的官職通稱。碑高1.10米,寬0.55米,厚0.17米。碑額大篆書“三老趙掾之碑”。六個大字豎排兩行,字面縱17厘米,橫11厘米。全文23行,每行32字,行間細線分格,每格縱橫各2.3厘米,呈正方格,落款為光和三年十一月丁未造。沒有鐫刻撰書文和立碑者姓名。全文為漢代正隸694字,從裂後的拓片看,合縫處有7字受損傷。碑已損壞,現殘碑存青海省博物館。
碑刻銘文
三老諱寬,字伯然,金城浩門人也。其先蓋出自少皓,唐炎之隆,拍翳作虞,胤自夏商,造父馭周。暨霸世,夙為晉謀。佐國十嗣,趙靈建號,因氏焉,迄漢文景,有仲況者,官至少府。厥子聖,為諫議大夫。孫字翁仲,新城長,討暴有功,拜關內侯。弟君真,密靖內侍,報怨禁中,徙隴西上。育生充國,字翁孫,該於威謀,為漢名將。外定疆夷,即序西戎;內建籌策,協霍立宣。圖形觀□。封邑營平。元子,為右曹中郎將,與充國並征,電震要荒,或或滅狂狡,讓不受封,弟傳爵,至孫欽,尚敬武主,無子國除。元始二年復封曾孫纂為侯。宗族條分,裔布諸華。充國弟,字子聲,為侍中。子君游,為雲中太守,子字游都,朔農都尉;弟次卿,高平令;次子游,護苑使者;次游卿,幽州刺史。陪葬杜陵,孫豐,字叔奇,監度遼營謁者。子字孟元、次子仁。子仁為敦煌太守。孟元子名寬,字伯然,即充國之孫也;自上別徙破羌,為護羌校尉假司馬,戰鬥第五,大軍敗績。於是,四子孟長、仲寶、叔寶皆並震沒,唯寬存焉。冒突鋒刃,收葬屍死。郡縣殘破,吏民流散,乃徙家馮翊。修習典藝,即敦詩書,悅志禮樂,由復研機篇籍,博貫史略,雕篆六體,稽呈前人,呤詠成章,彈翰為法,雖揚、賈、班、杜,弗或過也。是以休聲播於遠近。永建六年,西歸鄉里,太守陰嵩,貪嘉功懿,召署督郵,辭疾遜退。徙占浩門,時長蘭芳,以寬宿德,謁請端首,優號“三老”,師而不臣。於是乃聽訟理怨,教誨後生,百有餘人,皆成俊艾,仕入州府,常膺福報。克述前緒。遭時凝滯,不永爵壽,年六十五。以元嘉二年徂疾,二月己酉卒。長子字子恭,為郡行事;次子子惠,護羌假司馬,含器早亡;叔子諱璜,字文博,纘修乃祖,多才多藝,能恢家廣乾業,興微繼絕,仁信明敏,壯勇果毅,匡陪州郡,流化二城,今長陵令。深惟皇考,懿德未伸,蓋以為垂聲罔極,音流管弦,非篇訓金石,敦能傳焉!乃刊碑勒銘,召示來今,其辭曰:猗餘烈考,秉夷塞淵,遭家不造,艱難之遠,自東徂西,再離隘勤。窮逼不憫,淑慎其身,游居放言,在約思純。研機墳素,在國必聞。辭榮抗介,追跡前勛。立德流范,作式後昆。
光和三年十一月 丁未造[2]
出土背景
編輯
三老趙寬碑拓片、四周有馮國瑞先生題記。
該碑是民國29年(1940年)夏,樂都縣高廟鎮白崖子村民眾在挖墊村北白崖溝口墩(古代烽火台)壕時,在墩北30餘米處出土。因民眾不知是漢碑和其價值,故挖出後在原地擱放了10個多月,一直無人過問。
翌年二三月間,老鴉村民馬騰雲用木輪大車將碑拉往該村,半路上被顛斷成兩截。此時白崖子村民方知石碑有用,是個寶物,於是進行了交涉。馬騰雲怕民眾反對,將碑交給樂都縣政府,時任縣長是陝西人王嘉樂。這才引起了樂都縣中學師生們的重視,他們拓印了大量的篇幅,散往青海各地。1942年省政府令將《趙寬碑》送往西寧的青海省圖書館保藏。也拓印了一些拓片,流傳省內外。1951年圖書館失火碑被焚毀,現在碑身僅存碗口大一塊,殘碑現存青海省博物館。碑高1.10米,寬0.55米,厚0.17米。碑額大篆書“三老趙掾之碑”。六個大字豎排兩行,字面縱17厘米,橫11厘米。全文23行,每行32字,行間細線分格,每格縱橫各2.3厘米,呈正方格,落款為光和三年十一月丁未造。沒有鐫刻撰書文和立碑者姓名。全文為漢代正隸694字,從裂後的拓片看,合縫處有7字受損傷。
老鴉峽
位於碾伯城東25公里,距西寧85公里。峽長15公里,南山頂高2100米,北山頂高2300米。出峽口東有蓮花台。湟水流經峽中,傍岸行,有大小石崖,極險峻,稱大小鸚哥嘴,馬難並行,是到蘭州的捷徑。漢時稱四望峽。峽內有唐代所修閣道即棧道。出峽口之西有魯班石、魯班亭,古破羌城(今稱老鴉城)位於峽口之西湟水北岸。有詩詠老鴉峽云:“曲徑迂迴兩岸間,斜陽卸影鳥飛還。雲垂峭壁青千丈,風皺奔流綠一灣。踏破丹梯崖作蹬,鑿開石鎖路為關。”描繪出老鴉峽的雄險壯奇景象。古時該峽人跡罕至,東來入湟者多走冰溝。1925年後老鴉峽始通行旅。1941年後,炸藥崩石,展寬道路,始稱通途。
明清兩代和民國時,由蘭州來西寧,走永登,過河橋驛,經冰溝,至古破羌,順古湟大道西來。冰溝位於碾伯城東北45公里處,明洪武十九年在此修築土城,設驛站和遞運所。嘉靖卅年築定西門,為進入湟中的門戶。1925年前冰溝一直是繁華小鎮,有商店、旅店、社學、寺廟。1925年後因官道改行老鴉峽,此道遂廢。以上是西寧以東之三峽。
西石峽 從西寧順湟水西上35公里,有西石峽,也稱戎峽。峽長13公里,危峰壁立,南北陡峙,奇石突兀,湟流湍急,迴環曲折,為西路要隘,有泥丸封之一夫當關之險。峽之東口有清人鄂雲布題刻“海藏咽喉”大字。如果從西石峽東邊和多巴即新臨羌西邊順西納川西北行,經攔隆口,邦巴(上五莊),則進入長15公里之水峽。林木茂盛,野花遍地,流水嘩嘩,誠幽勝之山谷。上游通青海湖北岸到金銀灘,下游西納川匯入湟水。順水峽是古臨羌道通古西海郡城的便捷道路,是明清兩代設防駐兵的要隘,拉課營設於水峽口之東
老鴉城
由茲威莫(Zwemer)在華期間所攝
青海老鴉城<Lao-hwa Cheng>一穆斯林客棧)
魯班亭
其他相關歷史事件
1928年7月下旬,周希武與青海名士朱錦屏受馬麒之派,赴省城蘭州與國民軍馮玉祥部談判,25日,當周、朱行至老鴉峽蓮花台時,突遭馬麒部反對與國民軍談判的頑固派匪徒槍擊,遇難身亡。周時年43歲。噩耗傳到西寧,群情悲憤,各界舉行隆重追悼會,進行悼念。後馮國瑞路經蓮國花台,作絕句一首吊之:“老鴉城下冤魂語,白馬灘前亂石飛。一百裡間還往路,思君幾度淚沾衣。 ”其寓意深刻,讀來令人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