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老舍鄉1983年建鄉,全鄉南北長10.5公里,東西長7公里,總面積70多平方公里,總人口3.2萬人,
下轄10個村居。老舍地處暖溫帶南緣,屬海洋性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土質以粘土夾砂為主,土壤肥沃,適宜種植水稻、小麥、棉花、蔬菜、水果和油料等植物。 老舍位於響水縣中心腹部,地處蘇北沿海,北距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連雲港65公里,南離革命老區政治中心鹽城100公里,交通運輸十分方便,連雲港、鹽城兩地分別設有機場,沿海高速公路響水出口、響水服務區、正在建設中的連鹽鐵路響水站均設在老舍境內,204國道依鄉而過,326省道、307縣道橫穿東西,從老捨出發驅車前往上海、蘇州、南京、青島等地只需3至4個小時。老舍北依黃金水道灌河,東靠國家二類開放口岸陳家港,灌河沿岸建有1000噸級以上碼頭40餘座。
老舍工業發展迅猛。現有各類企業50多家,涉及紡織、服裝、食品、化工、機械、建築等多個行業,產品近百種。寶吉紡織、宏達紙業、富強混凝土、一木工貿、鴻天服飾、博創科技電子、憶龍乳業、貝特汽車空調、利華化工和台舍化工等企業初具規模,投資10億元的永洲造船項目正在抓緊建設。上海以及浙江台州、寧波、紹興、杭州、溫州,山東青島、臨沂,江蘇蘇州、南京、無錫、南通、連雲港等地均有客商在老舍創辦實體,發展興業。
老舍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老舍中學是江蘇省素質教育示範學校,老舍衛生院醫療設備齊全,老舍集鎮規模不斷擴大,鎮區街道已形成三縱三橫格局,金融、通訊、供水、供電等設施配套,全鄉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面積人口
該據當地政府官方網站資料顯示,該鄉南北長10.5公里,東西寬7公里,總面積70.5平方公里,總人口3.3萬人。
經濟發展
2006年,全鄉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53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357元,財政收入933.09萬元,固定資產投入10300萬元。工業生產初具規模,全鄉現有工業企業20多家,產品主要有紡織、機械、建材、食品、化工等行業的數十個品種,財政收入中工業的貢獻份額已超過60%,成功引進利華化工、寶吉紡織、伯豪食品等50多個工業項目,其中投資超千萬元的項目16個,工業已成為該鄉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農業產業化跨上新台階,已初步形成了以扁豆為重點,淺水藕、棉花生產等三大特色產業生產基地。該鎮發展起來的紅鑲邊綠扁豆,增長勢頭迅猛,已形成5000餘畝的種植規模,年產優質扁豆萬餘噸。全鄉有3000多名農民經紀人活躍在全國各地,從事畜禽、蔬菜、特種水產品等購銷、運輸工作。
鄉鎮發展
老舍鄉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按照“工業擴總量、農業增效益、財政登台階、
社會保穩定”的工作思路和“發展更快,收入更高、鄉村更美、社會和諧”的總體目標,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積極創新發展思路,努力破解發展難題,實現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跨越。2007年,全鄉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99億元,財政總收入1281萬元,一般預算收入82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866元,固定資產投入14000萬元。成功引進永洲船業、富強混凝土、正基管樁、一木工貿等50多個工業項目,其中投資超億元項目1個、超千萬元的項目21個,工業已成為老舍鄉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扁豆之鄉
老舍鄉農業特色明顯。老舍是遠近聞名的扁豆之鄉,現有無公害生產基地1000畝,淺水藕、棉花、南美白對蝦、七彩山雞等特色產業正在逐步形成。全鄉有3000多名農民經紀人活動躍在全國各地,從事畜禽、蔬菜、特種水產品等購銷、運輸。
農業產業化跨上新台階,已初步形成了以扁豆為重點,淺水藕、棉花生產等三大特色產業生產基地。特水養殖南美白對蝦、珍禽養殖七彩山雞等初具規模。全鄉有3000多名農民經紀人活躍在全國各地,從事畜禽、蔬菜、特種水產品等購銷、運輸工作。在經濟工作取得較好成就的同時,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事業各方面均有較大發展,全鄉現有中學1所,國小6所,辦學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鄉政府連續兩年被市政府授予“無流生鄉鎮”,成人教育、計生、民政等多項工作多次受到市縣表彰。鄉域面貌不斷改善,實現村村通自來水,村村通水泥公路,總里程達83.5公里。集鎮面貌煥然一新,已初步形成三縱三橫格局,農貿市場即將建成投入使用,中心村建設初具規模,社會秩序良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一直名列全縣前茅。
投資平台
響水縣東吳民營經濟創業園,位於鎮區東部307縣道北側,東鄰建設中的連鹽鐵路響水站1公里,西距沿海高速公路響水出口3公里,規劃面積800畝,現已建成100畝,已有8家企業入駐。創業園規劃用3—5年時間,建成標準廠房25萬平方米以上,入駐企業40家以上。創業園發展產業以金屬製品加工、
機械、輕紡、食品為主,規劃建設占地200畝以上的金屬製品特色產業園中園。標準廠房建設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鼓勵投資者採取合資合作、單租合租、自征自建、整體出售、先租後售、墊資先建等多種方式進行運作,對符合建設標準且3年內不出售的標準廠房給予補貼。公用設施建設由園區管委會承擔建設,道路、橋樑、給排水、供電等基礎設施均已建設到位,正在規劃建設員工公寓、餐飲洗浴中心、商務辦公樓等設施 。
四字經
老舍鄉堅持以“三級聯創爭五好”活動為載體,以解決農村相對突出問題、調整基層黨組織設定和加強村部建設管理為工作重點,通過念活“創、調、建、管”四字經的方式,加大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力度,收到較好效果。
“創”,廣泛開展創建農村先進黨支部、農村黨支部書記標兵、農村黨員致富標兵、黨員雙帶典型標兵為內容的創先創優活動,在全鄉創建農村先進黨支部2個,“雙強”型支部書記標兵4名,農村黨員致富標兵6個,黨員雙帶典型標兵11名,有效提升了農村黨建工作層次和水平。
“調”,按照“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的思路,積極推進基層黨組織設定創新,主推“支部+協會”模式,通過採取依託主導產業、重點行業、龍頭企業、各級組織和經紀人建協會等5種方法,推進農村新型合作經濟及其黨組織建設。全鄉共建起各類協會組織8個,發展會員520多人,已有2個協會建立了黨組織,有效擴大了黨建工作復蓋面和影響力。
“建”,全面加強村黨支部書記隊伍建設。深入實施村黨支部書記“任期目標承諾制”,制訂下發了《關於進一步拓寬村黨支部書記選任渠道的實施意見》,提出了推選、反聘、回請、內培、橫調、下派6種村支部書記選任方式,擴大了選人用人視野,啟動了“村級後備幹部培養工程”,目前己完成了三期村級後備幹部崗前培訓班的集中學習任務,學員正在進行社會實踐。
“管”,一方面,切實加強村部建設管理,制訂下發了《關於加強村部規範化管理與使用的實施意見》,提出了“一塊陣地、八人中心”的運行模式,有效提高了村部規範化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切實加強制度建設,修訂完善了基層黨組織建設“九制一責”,制訂下發了基層黨建工作“十規範”,進一步規範了村級黨組織建設。
六制
老舍鄉積極推行“六制”即:“培訓考試製”、“全程公示制”、“發展票決制”、“四級考察制”、“預審制”、“責任追究制”,進一步規範發展黨員工作,強化了發展黨員工作的全程管理,保證了發展黨員的質量。
培訓考試製:凡列為發展的入黨積極分子,經基層黨組織一年以上的培養教育,在黨支部討論吸收為預備黨員之前,必須參加縣委組織部組織的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培訓,經考試合格,方可提交組織討論。
全程公示制:實行入黨積極分子公示制度、確定發展對象公示制度、接受預備黨員公示制度、預備黨員轉正公示制度,全程接受社會監督。通過對黨員發展全過程的公示,增強了黨員發展工作的透明度,擴大了民眾在黨員發展工作中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發展票決制:在支部確定發展對象時,組織支部全體黨員和黨外民眾代表對入黨積極分子投民主評議票,以確定發展對象;在支部大會討論接收預備黨員和預備黨員轉正時,採取無記名投票表決。表決意見分為“贊成”、“不贊成”、“棄權”三項,贊成票超過應到會有表決權的正式黨員的半數,才能通過接收為預備黨員或預備黨員轉正決議。黨支部大會討論兩名以上同志入黨或轉正時,必須逐個討論和表決,對每個申請人要單獨印製“表決票”,杜絕人情關。
四級考察制:實行發展黨員培養人考察制、黨小組考察制、支部考察制、黨委考察制,經四級考察合格後再由縣委組織員辦進行把關,對發展的黨員實行層層考察,嚴格把關,對考察不合格的堅持不吸收到黨內來。
預審制:發展對象的材料由鄉黨委審查。審查材料時,堅持“十個不批”即:不符合黨員條件的不批;培養考察期不滿一年的不批;未經政治審查的不批;未經培訓或培訓不合格的不批;手續不完備,材料不齊全的不批;沒有記錄的不批;黨內外民眾意見較大或問題沒有搞清楚的不批;未經組織部審查的不批;未進行公示的不批;未出具計生證明的不批。
責任追究制:入黨介紹人和考察人沒有如實向黨組織匯報發展對象真實情況,致使發展黨員工作出現錯誤的,追究介紹人和考察人責任;黨小組向黨支部推薦不公開、不慎重,造成發展黨員質量有問題的,追究黨小組長責任;確定入黨積極分子、發展對象、吸收預備黨員和預備黨員轉正不按發展黨員程式辦事或沒有進行公示的,追究黨支部書記責任;發展黨員手續不全、政審不嚴和違反規定發展黨員的,追究組織委員和組織幹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