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牛灣國家地質公園

老牛灣國家地質公園

老牛灣國家級地質公園位於山西省和內蒙古交界處,以黃河為界,南依山西偏關縣,北岸是內蒙古清水河縣,西鄰鄂爾多斯高原的準格爾旗。 老牛灣地處晉陝大峽谷的核心地段,河谷兩岸壁立萬仞,河道中碧波萬傾,河岸上長城聳立,村落中古蹟遍布。這裡 是長城、黃河唯一交匯的地方,也是人文歷史與自然遺蹟完美融合之處。斗轉星移,歲月流轉,滾滾黃河蜿蜒而過,在此留下了千百年來為世人稱讚的壯麗奇觀。

地理位置

老牛灣國家級地質公園位於山西省和內蒙古交界處,以黃河為界,南依山西偏關縣,北岸是內蒙古清水河縣,西鄰鄂爾多斯高原的準格爾旗。

老牛灣地處晉陝大峽谷的核心地段,河谷兩岸壁立萬仞,河道中碧波萬傾,河岸上長城聳立,村落中古蹟遍布。這裡 是長城、黃河唯一交匯的地方,也是人文歷史與自然遺蹟完美融合之處。斗轉星移,歲月流轉,滾滾黃河蜿蜒而過,在此留下了千百年來為世人稱讚的壯麗奇觀。

歷史沿革

老牛灣歷史 老牛灣歷史

萬里長城自告別東海之後,翻千山越萬嶺在這裡終於和滔滔南流的黃河第一次見面了。

老牛灣,位於內蒙古和山西省的交界處。在明朝時是一座屯兵的城堡,為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所建。在老牛灣緊臨黃河的山崖上,有一座至今仍保存很好的磚砌空心鏑樓。

當地有民謠唱道:

九曲黃河十八彎,神牛開河到邊關,

明燈一亮受驚嚇,轉身犁出個老牛灣。

民謠唱出的是傳說,已無據可查。但我們看到老牛灣,一是其險峻的地形:它坐落在黃河與楊家川溝的夾角,並且位於這個夾角頂尖的陡峭的大石崖頂。其地形之險峻,位置之厄塞,大有居高臨下,威震千里之勢;二是那古老的營堡,那長滿蒼苔的望河樓、烽火台及散落其旁的斷碑殘柱。它們都見證著:此處在明代初期已成為軍事要塞,崇禎九年建成戍邊把關的老牛灣堡,直到清代還一直安營紮寨,駐紮兵馬。後來,烽煙漸熄,兵去堡空,但空曠和蒼涼掩蓋不住昔日裡軍情倥傯的歷史煙雲。

古老的老牛灣有著古長城與高原碧波相依相偎的獨特景觀。它不僅是黃河與古長城交會之處,還是山西內蒙的界河楊家川溝匯入黃河的河口,於是便構成了一河秀水與古長城挽臂徜徉於莽莽黃土高原上的藝術合成。

黃河,長城,楊家川在此交匯,是兩省三縣交界之土,歷來為軍事重地,明代駐兵設堡,又名老牛灣堡,堪稱黃河天下第一堡,這裡人文景觀源遠流長,自然景色美不勝收,鬼斧神工削劈的百里黃河峽谷,上蒼精鑿的閻王鼻子,深不可測的水門洞神泉,明代護水樓的雄姿,清代優龍寺的裊裊香火,純樸的民風構成老牛灣的悠久,雄渾,奇特,神秘!

在內蒙古一側政府投巨資依古長城舊制重修長城和恢復了老牛灣堡,修建了老牛灣碼頭。過去老牛灣並不被眾人所知,據說最早是攝影人發現的,後來逐漸遊人才多了起來,以致現在成為一個旅遊景點。

漫長的歷史,在這裡留下了人類生息繁衍的足跡;悠悠的歲月,在這裡孕育了清水河燦爛輝煌的文化。清水河地處我 國北部邊陲,錚錚明長城綿延于山巒疊嶂的清水河,構成了古代邊陲的重要軍事防線。蕭蕭秋風吹過,古長城仿佛依然狼 煙升騰。若說長城是清水河文化的瑰寶,那窯洞則是清水河歷史的饋贈。清水河窯洞所用的石材,多就地取材,石質堅 硬,色彩明快,窯面砌石雕刻精美,石刻花紋造型講究,足可以與延安窯洞媲美。

厚重的歷史文化與豐富的人文資源,令清水河地傑人靈,英才輩出.自古以來,善良淳樸的性格與自強不息的品質融 為一體,構成了清水河地域文化的特質,成為中華文明瑰寶的組成部分。

公園規劃

近期目標(2014-2016 年)

開展地質遺蹟調查,建立地質遺蹟檔案、劃分地質遺蹟的保護等級;加大公園基礎設施的投入及建設;提升公園內各景點的通達性,包括外部交通及內部交通的完善;完善地質公園解說系統;完成地質公園的資料庫和網站建設;明確地質公園管理機構人員配置與職能;達到國家地質公園開園標準,通過國土資源部現場評估驗收,順利實現地質公園的開園揭碑。

表2-1近期發展目標

公 園 建 設 基礎設施 提升連通地質公園各景點道路的等級,改建停車場,進一步完善地質公園內水電設施、環境衛生設施和遊客服務中心建設
地質遺蹟保護 對公園內的地質遺蹟進行普查,建立地質遺蹟名錄。確定各級保護區界線、面積,設立邊界及保護區界碑、界樁,建立檔案;對公園內亟待保護的部分地質遺蹟點進行保護性工程建設
公園解說系統 新建地質公園地質博物館並進行布展設計及布展工程;完成地質公園內主要地質遺蹟點的解說牌、解說欄、導遊圖製作;完善公園的主碑建設,編制導遊手冊
信息化建設 地質公園的信息化建設,主要完成資料庫和地質公園網站的建設
公 園 管 理 管理部門 釐清部門關係,落實部門人員配置與職能;制定公園管理條例、管理職位說明書、地質遺蹟保護措施
管理培訓 對地質公園管理人員進行地質公園專項培訓; 並對解說人員進行地質專業培訓
管理協調 公園管理部門同旅遊業等職能部門對接,協調公園內及周邊的旗市、縣城、蘇木及鄉鎮,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旅遊綜合服務區
公 園 發 展 公園科研 制定針對地質公園內地質遺蹟的科學研究計畫;鼓勵本科及以上高校學生就公園內的特色遺蹟進行畢業論文寫作
公園科普 建立地學科普實習基地;制定並實施詳細的科普教育行動計畫;編制出版地質公園相關科普讀物(畫冊、地質公園叢書等)
開園揭碑 地質公園的宣傳;開園揭碑的前期策劃、準備及開園揭碑儀式
經驗交流 積極參與全區或全國範圍內的地質公園會議


中期目標(2017-2021年)

全面推進地質遺蹟保護、地質公園管理、解說、科研、科普教育及信息化建設;完成地質公園信息化建設,完善各園區、景區設施建設;加大對公園環境保護和恢復治理的投入,提高生態環境質量;開發多樣的公園旅遊產品,帶動當地旅遊經濟發展。

表2-2中期發展目標

公 園 建 設 設施建設 進一步改善公園內道路交通和各景點周邊道路交通設施,同時進行地質公園遊客服務中心建設,完成各景點基礎服務設施建設
地質遺蹟保護 對公園內地質遺蹟進行全面保護,加強地質公園保護站建設
生態環境治理 對地質公園進行生態恢復建設,提高生態環境質量
公園解說系統 對地質公園地質博物館進行布展維護;完善公園內解說牌、標識牌、導遊圖、公共設施指示說明牌等各類標識系統的建設
信息化建設 建設地質公園監測系統,對地質公園資料庫和公園網站進行更新
公 園 管 理 管理協調 完善公園建設和發展的決策協調機制,加強公園的管理力度,初步理順公園管理架構體系
地學旅遊 整合公園園區、景區(點),提升和完善公園地學旅遊產品譜系,完善地學旅遊線路,並以此為基礎,培養新的旅遊產品
人才引進 增加管理團隊專業人員,建立相關專業的人才儲備,提高公園的管理水平及服務水平
管理培訓 加強地質公園管理人員和導遊員隊伍的培訓工作。
公 園 發 展 地質遺蹟監測 地質遺蹟地質屬性詳細化,完善地質遺蹟歷史監測數據
公園科研 完善公園科研體系,甄選有價值的科研命題;加速科研成果轉化
公園科普 建立地學實習基地,加強地質博物館的科普功能
經驗交流 建立自治區內及國內友好地質公園
公園與社區發展 協調好公園與社區的關係,共同培育良好的發展環境

遠期目標(2022-2026 年)

完善管理環節和管理網路,形成地質公園的管理、監測網路互聯;形成更加完善的公園內外交通網路體系;完善地質公園同旅遊、交通等部門的網路協定。提升公園的科學性、知識性和文化內涵,打造擁有清水河當地特色的國家地質公園,使其成為清水河縣及呼和浩特市的旅遊經濟支柱及振興文化的重要力量。

表2-3遠期發展目標

公 園 建 設 設施建設 完善公園外部交通,逐步形成更加完善的公園內外交通網路體系
公園保育 保持公園的地學多樣性及生物多樣性,保護公園生態環境
公園管理 運營模式 建立協調的公園管理運營模式,促進公園可持續發展
人才引進 增加管理團隊專業人員,建立相關專業的人才儲備, 提高公園的管理水平及服務水平
公 園 發 展 公園科普 建設和完善地質公園網路化;完成公園遊覽虛擬現實系統建設
公園科研 成立地質公園科學研究中心,建立公園研究信息中心
公園品牌 打造擁有清水河老牛灣特色的國家地質公園
公園與社會 公園發展成為當地旅遊經濟支柱及振興文化的重要力量

揭牌儀式

2015年10月21日,老牛灣國家級地質公園揭碑開園儀式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縣舉行。

歷史意義

建立清水河老牛灣地質公園是充分利用自然資源、保護自然資源的最好方式,這對於發展地方經濟、恢復生態環境、 保護地質遺蹟、普及科學知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公園榮譽

2012年7月,對擬建清水河老牛灣地質公園範圍內的主要地質遺蹟資源、人文歷史資源進行了系統的調查研究,並收集了有關的基礎資料。

2012年8月至10月,完成了清水河老牛灣自治區級地質公園的申報材料。

2012年9月,順利完成了清水河老牛灣地質公園申報片及畫冊的製作任務。

2012年9月17日,被批准為“縣級地質公園”。

2012年12月9日,經內蒙古國土資源廳批准建立了自治區級地質公園。

2013年7月16日,順利完成清水河老牛灣自治區級地質公園揭碑開園儀式。

2014年2月11日,國土資源部正式批准國家級地質公園建設資格。

2014年8月14日,國土資源部正式批准內蒙古清水河老牛灣國家地質公園規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