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背景
2014年5月11日是該年的母親節。2014年5月10日,母親節前夕,中國新聞社法人微博聯手騰訊微博、微視,共同發起“老媽口頭禪”互動徵集。嘮叨責備型、溫馨叮囑型、處世哲理型……母親的嘮叨被網友們一 一分門別類,歸納在一起,以往那些被忽略的話語,在母親節這個特殊的日子裡,不知不覺擊中人們的心靈,引發共鳴。各式口頭禪
嘮叨型
在網友們曬出的“老媽口頭禪”中,媽媽們的“嘮叨”最讓人印象深刻。“還不睡啊!還不起啊!吃!揍知道吃!”類似這些媽媽們常掛在嘴邊的話,似乎每個人都不陌生。騰訊微博網友“@Yolanda-Ni”就曬出了這樣的“老媽口頭禪”:你就會吃飯,睡覺,花錢,懶的生蛆了。“@YLnn”則寫道:“起來吃飯了、吃完了再睡。還不睡啊?幾點了都?快睡吧明天還早起呢!”家長的教育方式也在老媽的口頭禪中體現出來。中國家長喜歡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作對比,而“別人家的孩子”則成了老媽口中的常用語。“還不起床啊,你看那誰多勤奮,一大早就起來做家務了,你怎么那么懶!”網友“@呂海玲”表示,她的媽媽經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
隨著社會的變遷和子女的成長,老媽們“嘮叨”的內容也發生著變化。對於已到談婚論嫁年紀的年輕人,感情問題則成了媽媽們“嘮叨”的重點。網友“@靜靜”的媽媽直陳:“你楞個不愛乾淨,爾天哪個男的要你?”“@淡漠”則表示,老媽的口頭禪是“你個灰兒子,今年給老娘領個媳婦兒回家”。
從“起床去上學“到“出門去談個戀愛”,媽媽們不斷變換的嘮叨式口頭禪,更是兒女們人生歷程的另一種記錄。網友“@謝天”感慨:“人生最大的悲哀,莫過於想聽媽的嘮叨都不能了,有媽嘮叨的,請珍惜吧。”
叮囑型
網友“@N麗蓉”的老媽經常囑咐她“多吃點飯,瞧你瘦的”。“@粉紅小豬”媽媽的叮囑則恰恰相反:“別老吃那么多,長胖!注意安全注意身體。我給你買了某某東西。”兒行千里母擔憂。對於在外地工作的子女們來說,來自遠方父母的的叮囑則顯得更為珍貴。網友“@快樂無悔”和媽媽不在一個城市,“每次和媽媽通電話總說要吃好,工作別累著了之類的話,不管有什麼好吃的都想要給我寄過來,連我家的所有用的被子都是媽媽親自做好並寄過來的,很多的心疼和滿滿的愛讓我感到很溫暖,很幸福。媽媽,我愛您。”
父母留守在家、兒女在外工作的現象越來越普遍。在空間距離和工作時間的雙重限制下,兒女回家探親的機會越來越少,而媽媽們對於是否催促兒女回家探親的問題上亦有不同的態度。網友“@劉春蓮”說,“媽媽今年七十五歲了、每次在電話里口頭禪是么女、你吃飯沒有、自己注意身體啊、什麼時候回來啊?”“@樓新江”則表示,“母親經常說‘工作介忙,少來看我們,有空打個電話就好了!’其實,老媽是很高興我常回家看看的。可惜,現在我聽老媽嘮叨的機會也沒有了!”
哲理型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老媽口頭禪”或是母親對子女某種習慣進行糾正,而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在為人處世方面對子女進行引導。網友“@劉星ING”說:“媽媽的口頭禪是‘好好看書呀’之類的,現在在外面跟老媽聊天的機會好少啦,總覺得媽媽一個農村婦女,可是可以像哲學家一樣講出好多道理。”對此,網友“@江南瞭然子”深有體會:“老媽不識字,但她一開口都是些充滿哲理的俚俗諺語。”“‘只有陳米陳麥、沒有陳力氣’,‘出門一里、勿如家裡’,‘金窩窩、銀窩窩,勿如家裡草窩窩’,‘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這些都是老媽常常掛在嘴邊的話。我打小喜愛文學,除了舊小說,老媽或許就是我的啟蒙老師!”這名網友說。
簡單易懂又富有傳統文化意味的諺語,可以陶冶子女的性情,並對他們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而其他媽媽則是根據脫胎於實際生活的觀點教育子女。網友“@冷諾”曬出的“老媽口頭禪”是:做事注意點,凡事想開點,困難會慢慢過去。“@柳暗花明”則表示,“好好工作,對得起自己的良心,為人誠實守信,能吃苦耐勞。這就是母親的‘口頭禪’。”
相關評論
“老媽口頭禪”不應該是母親節才想起的嘮叨,排除一切困難,回一次家,看望一下母親,給她可以觸摸的笑臉,聽她家長里短的嘮叨,陪她去一趟盼望已久的旅行……只要你盡心盡力去做了,母親節才是更具內涵、更具溫度、更加溫馨的日子。老媽口頭禪是我們成長的印記。小時候,老媽常說,快點起床,還不睡覺;成家立業後,我們在外地工作,老媽常念叨:兒女別太累,常回家看看。我們生病了,老媽比誰還著急:你怎么這么不顧身體呀?我們遇到挫折了,老媽常常安慰:沒事兒,一切都會過去的……因為有老媽,我們健康成長;因為有母愛,我們幸福生活。老媽,是我們揮之不去的思念;老媽口頭禪,是我們常聽常新的催化劑。
忘不了的是老媽——忘不了老媽的聲聲祝福,忘不了老媽的句句叮嚀,更忘不了老媽的口頭禪。做官,老媽的口頭禪是清醒劑、鞭策信和警示牌;做人,老媽的口頭禪是動員書、發號令和施工圖。牢記老媽的口頭禪,有百利而無一害,做官可保不走邪路和錯路,做人可保一生平安和幸福。正因如此,對於老媽口頭禪,必須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