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鎮[山東省武城縣老城鎮]

老城鎮[山東省武城縣老城鎮]

老城鎮位於冀魯兩省四縣交界處的京杭大運河東畔,轄33個社區(行政村),總人口6.5萬,鎮域面積107平方公里。是連線武城、夏津、清河、故城四縣的交通樞紐,歷史文化悠久的千年古鎮和商貿流通重鎮。曾是武城縣委、縣政府所在地。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鎮榮獲 “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被山東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級文明鎮”; 被評為全省“平安建設先進基層單位”; 被山東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級生態鎮”被評為全省信訪工作先進單位;被省政府授予全省農村財務管理先進單位;老城鎮農貿市場被評為省級文明市場。被山東省委統戰部授予“全省基層統戰工作基礎建設先進單位”被德州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合村建區先進單位;被德州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安全生產先進單位;被德州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小城鎮建設先進單位; 被德州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全民創業先進單位;被德州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計畫生育先進單位;被德州市委授予全市防範和處理邪教先進單位。“奧絨”牌服裝、“貝州春”牌白酒被評為山東省著名商標。“南屯花槓舞”被載入山東省首批非物質A文化遺產名錄。 老城鎮歷史上曾湧現出明朝吏部侍郎王道、辛亥革命烈士王金銘等名人;當代有抗日縣長戚夯、革命烈士戚烽等傑出人士。

簡介

老城鎮位於武城縣西南部,衛運河東岸,系原武城縣城舊址。老城鎮與河北省故城縣隔衛運河相望。面積65平方公里,轄30個行政村,總人口4.2萬人。全鎮主導產業是棉花收購加工業,現有400型棉花加工廠33家,棉紡廠14家,織布廠6家,浸出油廠8家,棉紡規模30萬紗錠;汽車零部件、機械加工、環保材料、新能源等行業異軍突起,為老城鎮工業發展開闢了新領域。2010年全鎮企業實現產值120億元,利稅12億元;全鎮上繳國、地稅3900萬元,分別比2009年度增長31%和67%,地稅增幅全縣第一,成為全縣財源建設新亮點。2011年全鎮預計完成稅收5350萬元,預計稅收總額增長37%以上。

歷史沿革

西漢設東武城縣,治在今河北省故城縣饒陽店南部。唐調露元年(679年),移治永濟渠(衛運河)西。宋大觀年間,運河西決,淹沒縣城,縣治遷至東岸,即今之老城鎮。1958年展寬運河,將西關村搬遷到東關村東,同年成立城關公社,12月,武城縣併入夏津縣,武城縣城改為武城鎮。1961年6月,武城縣恢復建置後,縣治仍在原址。1965年公社調整時,城關公社轄區為老城鎮。1973年,再次展寬衛運河,縣城向東北遷移20多公里。縣城搬遷後,原“城關”公社名不符實,於1982年更名為老城公社。1984年改公社為鎮。

老城鎮[山東省武城縣老城鎮] 老城鎮[山東省武城縣老城鎮]

1937年的武城縣成西門

老城鎮[山東省武城縣老城鎮] 老城鎮[山東省武城縣老城鎮]

武城縣老城鎮縣城遺址出土的唐代瓷器——注子

老城鎮[山東省武城縣老城鎮] 老城鎮[山東省武城縣老城鎮]

1937年的武城縣運河渡口

地理位置

水陸交通重鎮。老城鎮自1108年立城至1973年搬遷,上下865年,為武城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因其位於冀魯兩省邊界交匯之地,瀕臨衛運河,又是平(原)武(城)、德(州)武(城)公路的終點,衛運河武城大橋聳立,主孔寬50米,有水之年能過巨輪,水陸交通便利,商業繁榮。附近三縣(河北省故城縣、清河縣,山東省夏津縣)的農、工產品多在此集散。每逢集日,商賈雲集,市肆櫛比,交易殊盛,為全縣經濟重鎮。

城鎮建設

老城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 “以城建促商貿、以商貿促工業、商貿富民、工業強鎮”的工作目標,突出抓好小城鎮建設,努力打造鄰邊經濟新亮點,2010年完成投資3700多萬元,改造了東環路、文化東路和文化西路、市場南路等城區主要道路,鋪設花磚3.2萬平、安裝路燈256盞、改造下水道10000多米;農貿市場改造工程完成9600平路面硬化和電網改造,新建門市房30間。投資2000多萬元,開發總長700米,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的運河市場,184間門市房全部投入使用。在東環路北端、省道318線南側規劃建設了占地70畝的運河明珠多層住宅小區,現已建成6棟216戶,全部被城區住戶預訂。在政府駐地南面規劃建設新街社區多層住宅區、社區服務中心、文體活動中心和噴泉休閒廣場。現已建設多層居民樓3棟108戶。建成沿街門市樓64間。投資8000多萬元、占地15畝的觀山歌岳超市,成為全縣乃至全市鄉鎮規模最大的超市,將帶動臨邊縣市來本鎮消費,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2011年計畫總投資3200萬元全力抓好城區“六街三區”建設。著力打造三條現代化商貿街,一是拓寬改造總長2300米、油麵寬12米的夏武路城區段,已完成;二是改造總長2100米、油麵寬15米的政府街東延至李老路路段,三是新建長1900米、油麵寬15米的振興路。新修的三條路兩側按統一標準新建改建二層或三層門市樓,統籌推進綠化、亮化、排水等配套設施,初步搭建起商貿區東擴的框架。同時建好一個市場。即將原來的水果蔬菜批發市場外遷,在318路沿線建設一處占地80畝以上,集水果、蔬菜批發,停車、餐飲服務業為一體的水果蔬菜批發市場。

項目建設

全鎮2010年引進投資1000萬元以上項目15個,其中過億元項目2個,過5000萬元項目6個。全鎮重點企業有華興集團、華一集團、山東派森科技有限公司、奧博環保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銀山棉業有限公司、興宏棉業有限公司、新和祥包裝紙業公司、奧龍服裝有限公司等項目。
2011年全鎮創新招商模式,成立5個專業招商組,以專業招商為突破口,瞄準重點行業,不斷提高招商引資時效性。重點在造紙、汽車零部件、新能源、機械、環保材料、棉花產業等項目中策劃出一批重大項目,引進項目16個,到位資金5.45億元。其中投資過億元項目3個,大項目比上年同比增長40%。全鎮共組織各種推介、洽談活動6次,洽談項目40多項;共接待8批客商40多人(次)來我鎮考察洽談,有來自台灣、香港等地區的境外考察團體5個;還有來自廣東、浙江、上海、北京等國內14個省區的多批客商。在各大招商活動中,共組織了9項(次)項目簽約,總合作金額18.6億元。簽約項目已落地開工8個。其中奧博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與上海東華大學、南京紅基公司合資7.8億元的新型環保過濾材料及高效除塵設備生產項目,被列入市級重點建設項目。截止目前,康妮紡織有限公司與江蘇客商合資1億元的5萬紗錠紡紗擴產和原棉染色項目、德億安棉紡公司與河北客商合資7000萬元的織布和縫紉製衣項目、派森科技有限公司與北京客商合資5000萬元新型保溫材料項目、新和祥紙製品包裝有限公司與河北東光新光紙箱機械廠合資4000萬元二層、七層瓦楞紙板生產項目、華一集團與河南客商合資3000萬元新上2萬紗錠紡紗擴產項目分別投產。

新農村建設

全鎮規劃的14處社區並建點全部開工;已建成居民樓284戶,在建360戶。實施整村遷建的范莊村已拆遷房屋260餘座,騰空260畝土地,在建樓房44座,4棟多層住宅樓即將開工;孟莊村已拆遷房屋130座,騰空土地103畝,10棟多層住宅樓已於5月初開工。
鎮黨委、政府因地制宜培植 “一紅(辣椒)一綠(西瓜)兩白(棉花、食用菌)一牧(畜牧業)”五大特色產業,引進青島客商投資2500萬元,利用磚廠復墾土地新建占地142畝的肉雞養殖項目;在興寨社區新建500畝無公害蔬菜種植基地,建成冬暖式蔬菜大棚200個。依託范莊社區綠豐有機瓜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創建了有機瓜菜種植園區,有機西瓜大棚種植面積1200畝,共吸納162戶瓜菜種植戶入園經營,建有鋼構溫控實驗大棚18個,申請註冊了“鮮伴怡生”有機西瓜商標,所產的西瓜可優先銷往全省各地超市。依託瑞楊社區綠海韭菜專業合作社,以土地流轉方式新建韭菜拱棚500畝,帶動沿運河10個村大力發展無公害韭菜生產,申請註冊“綠海”韭菜商標,培育老城無公害韭菜批發專業市場。新建后庄3000畝無公害辣椒種植基地。全鎮食用菌種植面積已達30萬平方米,畜牧養殖戶達1108戶,奶牛存欄達1600頭,全年肉鴨出欄48萬隻,肉食雞出欄45萬隻,生豬出欄3萬多頭。
全鎮投資360 萬元新建了衛生院病房大樓和發熱、防保門診綜合樓、投資150萬元新建了魯能希望國小;投資15萬元對建築630平方米的綜合文化站大樓進行裝修並已投入使用;總投資360萬元的三合水場自來水改造項目徹底解決了城區及周邊15個村2萬多民眾的健康飲水問題。投資30多萬元率先完成了城區及7個村莊的動態監控系統的安裝,狠抓了安全生產、社會穩定、計畫生育、人畜疫病防治防治等工作。嚴格落實各項惠農政策,2011新農合參合率超過了99%,為老城鎮經濟社會跨越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

地理環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