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海明威(1899--1961),美國小說家,1954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他出生於美國鄉村醫生家庭,從小喜歡釣魚、打獵,音樂、繪畫,長大以後長期擔任駐歐記者,曾以記者身份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和西班牙內戰。晚年患各種疾病,精神十分抑鬱,於1961年在愛達華以獵槍自殺,他在1952年發表的中篇小說《老人與海》,不僅讓他獲得了享譽世界的文壇巨匠的聲譽,更使他一舉奪得195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目錄
老人與海
尼克·亞當斯故事集(選編)
三聲槍響
跟父親去接生
醫生和醫生太太
十個印第安人
印第安人搬走了
殺人者
過密西西比河
上岸前夕
最後一片淨土
在另外一個國家
大雙心河(第一部)
大雙心河(第二部)
書摘
“是爸爸叫我跟那條船的。我是他兒子,必須聽他的話。”
“我知道,”老頭兒說,“這是應該的,做孩子的當然要聽父母的話。”
“他對您不大有信心。”
“是啊,”老頭兒說,“他不了解我,可咱們應當有信心,對不對?”
“對!”孩子說,“我請您上小餐館喝瓶啤酒,喝完酒我幫您把全套傢伙扛回家去,行嗎?”
“有什麼不行的,”老頭兒說,“咱們倆誰跟誰啊,怎么樣都行啊。”
他們到小餐館裡坐下了。一些年輕的漁民不斷地拿老頭兒打趣,還譏笑他,他也不生氣。
那些上點年紀的漁民都回過身來看看他,知道他好多天沒打到魚了,覺得挺難過。但他們並沒有把對他的憐憫表現出來,只是慢慢地圍攏到這邊來,同老頭兒聊了起來,談起海潮,談他們把釣繩放下去多深,談這連續不變的好天氣,談他們出海聽說的、看見的新東西。
當天順利打到魚的漁民們已經回去,把他們打的槍魚全開了膛,平放在兩條厚木板上,每條木板由四個人分兩頭抬著,搖搖晃晃地抬到魚棧。等到冷藏車來,再把那魚運到哈瓦那的市場裡。
捉住鯊魚的人,已經把魚送到漁港對面的鯊魚加工廠,在那兒用滑車把魚吊起來,挖肝、去鰭、剝皮,再把魚肉剖了片,準備醃上。
刮東風的時候,總有一股腥臭從鯊魚加工廠那邊飄到港灣這邊來,讓人聞著很不舒服;但今天只有很淡的一點兒氣味,因為這一陣已經在吹北風,接著便停了。
餐館這兒挺舒服的,又有陽光。
“桑提阿果爺爺!”孩子說。
“嗯。”老頭兒答應著,他手裡端著酒杯,正想著很多年以前的事情。
“我去給你打些明天當魚餌用的沙丁魚,好嗎?”
“不用了。你去打棒球吧。我還劃得動船,羅赫利歐會幫我撒網的。”
“我還是想跟您去。要是不能跟您打魚,有什麼地方讓我出把力也好。”
“你瞧,你已經請我喝了酒啦,”老頭兒說,“你已經是個大人了。”
“我第一次跟您上船、出海打魚的時候,多大?”
“五歲。那天我釣上來的一條魚太壯、力氣太大了,差點兒把船掀翻,你也差點兒送了小命,還記得嗎?”
“我記得魚尾巴‘啪嗒啪嗒’地在船板上使勁地拍打,拍得船板快要裂開了,木棒‘咚咚’地撞著船幫。我記得您把我推到船頭那堆濕淋淋的繩子上,我倒在那兒,只覺得整個船都在哆嗦,還能聽見您砍樹似的掄起木棒打魚,濺得我滿身都是魚血,有股甜滋滋的氣味。”
“這些都是你自己記得,還是後來聽我講的?”
“從我跟您出海的第一天起, ……